本书是七碗流风丛书之一。宋代是中国文化的盛世,茶亦成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妙趣奇致。且看上卷下卷,让我们一睹其饮趣之乐、制造之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茶图典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裘纪平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七碗流风丛书之一。宋代是中国文化的盛世,茶亦成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妙趣奇致。且看上卷下卷,让我们一睹其饮趣之乐、制造之精。 内容推荐 龙凤团茶的饮与造是中国茶史的绝唱,折射出宋代文化、经济和科技的优雅与超迈。本书旨在探究其迹,溯古哲心,令读者一睹宋人的风采。是作者继《茶经图说》之后的又一力作。 目录 上卷 同乐天下 浪漫的点茶饮趣 第1章 “天下一人”把茶论 宋徽宗《大观茶论》 盛世清尚 造茶 茶具 茶之水 点茶 结论 第2章 斗茶要诀呈皇上 蔡襄《茶录》 缘起 斗品 斗法 斗器 余话 链接斗茶歌 链接十二先生 第3章 茶事趣闻十八则 陶谷《茗?录》 茶品茶会 雅号 分茶绝技 绰号 第4章 贵新贵活逍遥品 唐庚《斗茶记》 斗茶寄傲斋 从容谈笑汲泉煮茗 第5章 绿英素波泉?真赏 叶清臣《述煮茶泉品》 泉源异秉撷华掇秀 尽神遂功泉芽真赏 链接煎茶赋 第6章 清白可爱人格化 苏轼《叶嘉传》 渊源 上贝 碾磨 醒魂忱爱 啜苦咽甘 榷茶 德馨世贵 链接茶情发古今 链接清苦先生 链接暗香银辉游心太虚 上卷结束语 下卷 山川挹秀 皇家的茶叶生产 第7章 建茶之出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 风水独绝发灵卉 草木仙骨 制茶作坊 茶叶品种 鉴辨 第8章 建茶之造 黄儒《品茶要录》 灵芽真笋 采茶 蒸茶成型 产别 后论附录 第9章 皇室茶谱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龙团凤饼精造其极 三十八图 瑰奇卓异 御苑茶歌 第10章 南宋贡茶 赵汝砺《北苑别录》 北苑贡茶苑 开采 蒸茶 成型 纲次 茶园管理 下卷结束语 附录 宋茶年表 宋茶名录 宋茶具表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茶具 筅 北魏(386—534)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有句云:“酿白醪法……以竹扫冲之,如茗渤。”由此可知当时已用竹扫搅拌茶汤。竹扫即徽宗所论之茶筅。 《桐君录》有句云:“茗有饽,饮之宜人。”将茶汤调打出沫饽的工具,有筷子(陆羽《茶经》称“竹笑”)、调羹(蔡襄《茶录》称“茶匙”)以及竹筅,前两种由饮食用具发展而来,后一种原为厨房洗刷用具。 唐代陆羽煮茶法称:薄的沫,厚的饽,细轻的花,总称“华”,这是在茶锅(鍑)内用银裹两头的竹笑搅动击拂显现出的。 用汤瓶内的沸水冲注碗盏里的茶末(先调成茶膏),用筅搅动击拂就是所谓的点茶。 宋代斗茶斗的就是茶汤表面的沫饽,较量沫饽的色泽,较量沫饽咬盏(不消失)的时间谁长,而茶筅就是点茶的重要工具之一。 丁谓《煎茶》:“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蔡襄《即惠山泉煮茶》:“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其中都是用筷子搅拌茶汤的。 茶筅得到茶人的公认是微宗茶论问世之时,徽宗为此总结出了茶筅的制作材料、手柄和筅丝的形态要求。 元代谢宗可《茶筅》诗道:“此君一节莹无瑕,夜听松风漱玉华。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芽。香凝翠发云生脚,湿满苍髯浪卷花。到手纤毫皆尽力,多因不负玉川家。” P24 序言 生生天地各有主, 一瓯清绿可调树。 融合造化契道心, 悠悠干载数息悟。 今天,倡导茶为国饮。因为茶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纽带,是我们代代相沿的生活方式,她与中国文化同生同在,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盛世,茶亦成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妙趣奇致。且看上卷下卷,让我们一睹其饮趣之乐、制造之精。 后记 又一个夏日的黎明,曙色入窗,晨风拂面,爽朗宜人,茶之境亦若此乎? 《宋茶图典》终于要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却潜心于茶,以茶弘道,茶究竟值得如此倾心而为吗? 是的,以茶谴怀。茶是中国人昨天的生活方式,是今天的生活方式,也必将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它是中国人清明理性和平地面对纷繁世界的人生态度,是承载了中国文明智慧的记号。故而,我孜孜以茶,不觉廿载有余矣。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实为一体,艺乃“游”也,而道德仁自在其中。 对于茶,无论形而上还是形而下的操作,是可“游”之艺。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茶就是率性就是自然的饮用,无论小聚、独处,总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生命相依的“场”,这种小“场”或是大“场”,生成了天地之“场”,是人格得以教化的“场”。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伦,以化成天下。”人文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人格力量,“化”要文艺,茶助文艺,有不解之缘,可寓教于乐。 我有志于从祖国茶的饮与造流变的文献和实地考察中探究先辈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时代文化建设需要,为当今参照,不坠我华夏民族造福人类和平大同之心。《宋茶图典》是我继《茶经图说》研究的又一个总结,是《茶经图说》的续集。 王国维说:“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著。其在哲学,始则有刘敞、欧阳修等脱汉唐旧注之桎槁,以新意说经;后乃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诸大家,蔚为有宋一代之哲学。其在科学,则有沈括、李诫等,于历数、物理、工艺均有发明。在史学,则有司马光、洪迈、袁枢等,各有庞大之著述。绘画则董源以降,始变唐人画工之画为士大夫之画……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宋代之金石学》)宋代人文荟萃,学术鼎盛。科技昌明。四大发明,宋居其三。 在中国煌煌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回溯千年前两宋的茶乐风尚:茶的游于艺,可为千年后的今天带来启迪,为时尚生活注入情趣。而宋徽宗的艺术才华、蔡君谟的蕴藉精深,苏东坡的肆意纵横……文本的原著者,帝王大臣茶官文人,角色各异,但都是有独立思想的精英,以茶言志。这些文本不仅是重要的茶史文献,也是可做美文欣赏的篇章。 对于文本的校雠和阐释,我利用了已有的成果加以研究,如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存世的涉书版本。我并通过小楷写就,反复朗诵,与徽宗、君谟、东坡……神交,以对文本的深层把握来演绎宋茶的饮与造。 为完成本书,我专程赴江浙闽豫秦等地作实地考察。寻访蔡襄故里,瞻仰蔡襄陵园。考寻泉州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遗迹,过安溪西坪,踏勘建瓯北苑贡焙、建窑遗址。在南京、扬州、润州、惠山等处试烹茶名泉,上开封考察,至西安参与法门寺国际茶文化讨论会。使本书背景资料更为翔实。 本书得以问世,得到家人的帮助支持,阮浩耕先生、陆钧先生等亦于百忙之中予以指点,在此一并致谢。 2004年6月岁在甲申茶心裘纪平记于杭州茶梦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