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言揭示了人的情感、态度、智慧和教养,体态语言虽然无声,传递的信息往往超过有声语言;人际交往离不开体态语言,跨文化交际更需解读体态语言!
本书以问和答的形式,剖析体态语言,使你在商战中明察秋毫,抢占先机;善用体态语言,让你在应聘谋职时稳操胜券;巧用体态语言,助你轻松成为恋爱高手!
身体不会说谎。也许我们嘴上说“不”,但是我们的眼睛、往前倾的身体姿态会泄露出,我们的情感已经作出了“是”的回答。谁要是了解这一点,就可以很容易地诱出我们肯定的回答。相反,如果谈话对象嘴上说“是”,而身体却说“不”——人往后退,自我封闭起来,那么,这个“是”里,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识别体态语的符号,对其作出正确的阐释,并且身体力行,可以使各类交际活动变得容易些。谁懂得这些信号,就可以积极地直面对手,看穿别人伪装的手势,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
赛弥·芙尔肖将体态语比作水这个原始要素。跟我们的感情一样,体态语就像一个流动的元素,在每次碰撞中,都会发生变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体态语是我们内心愿望和反应的表露。
在《体态语言大全》一书中,赛弥·莫尔肖以问和答的形式,传授了自己在该领域中的知识,以及在无数有关的研讨班上积累起来的经验。
5 这样的状态不是经常被认为是进行交际的要求吗?
是的。即使这些状态并不表明要开始对话,但是,由于在另一个人身上唤起了对自己经历过的状态的回忆,就形成了交际的行为。例如,有一个人单独坐在长凳上,他的表情很清楚:不想被人打扰。这时,有一个人在其旁边走过,看到了这个孤独的人,马上就会产生两种紧迫的行为方式:或是尊重这个孤独人的自我封闭状态,或是感到自己被激发了社会责任心,就会去问这个人,发生了什么事,要不要他帮忙。6 在这种场合,哪种态度是正确的呢?
这很难说。这个孤独的人希望别人帮他摆脱这个状态吗?或许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扰吗?由于他是有心一个人呆在那里的,因而只有看他对我们态度作出什么反应,才能作出回答。7 怎样才能看出,给人提供帮助是一种干扰,而不是受欢迎的呢?
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方式。如果在北纬地区,这很简单:谁要是想一个人待着,干脆走到自己的房间里,把门关上。在地中海地区,人们主要在露天活动,而大部分是在一个群体中。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在一群人中间,有一个人蜷缩着身子坐在那里,目光朝里,这时没有一个人会去打扰他,就像他不在场似的。直到他的目光再度向外开放,这个状态才算结束。
谁要是真正把自己封闭起来,也就不希望别人来打扰他。但是,如果他不时地向众人或者某个人投去目光,并发出这样的信号:“你看到我现在是处在什么境地吗?”,那么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求救的信号:“帮我摆脱出来吧!”P5
人类总是在寻找新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成就,这推动我们不断向前,奔向我们城之为进步的事物。
很遗憾,同样的推动力也会使我们远离自我。因此,只有维系我们的本质,只有把精神和行为回归到合而为一的初试言,才能帮助我们找到自我。
水是一种原始要素。它是柔软而充满活力的,能够不成问题地顺应任何一种形式,适应任何一种容器,但又不会失去本身的特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同样也应该如此。体态语是一种流动的元素,处于不断变化中。在每一次碰状中采取新的形式,就像某一容器里的水,但性质始终保持不变。体态语表达我们的愿望、情感、意志和行为。它体现了人的自我。
本书试图问答由于我们自身异化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这是些人人都会碰到的、而往往不敢提出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找到通向自我和他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