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中新课程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分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中包含必修模块化学1(用A1标示)、化学2(用A2标示)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用B1标示)、化学与技术(用B2标示)。下册中包含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用B3标示)、化学反应原理(用B4标示)、有机化学基础(用B5标示)和实验化学(用B6标示)。书中共设计了【仪器药品】、【活动与探究】、【活动建议】、【拓展资料】、【资料再现】、【应用指引】、【资料搜索站】等栏目,根据模块的不同性质,活动与探究的不同内容,在编写过程中根据需要来灵活选择。本册为下册。
本书是对新近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8大模块中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的深度开发。下册涵盖“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等4个模块中的50多个活动与探究建议。全书设“仪器 药品”“资料再现”、“活动与探究”、“拓展资料”、“活动建议”、“应用指引”、“资料搜索站”等栏目,各主题根据内容和模块的性质灵活选择。
本书对于中学一线教师了解、把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对使用现行课程进行教学的一线教师,也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新课程培训、El常教学的主要参考书。
编者的话
物质结构与性质(B3选修)
B3一l一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B3—1—2 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
B3—1—3 原子操纵技术
B3—1—4 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B3—1—5 对角线规则及其应用
B3—2—1 制作离子晶体结构模型
B3—2—3 熔融盐的导电性研究
B3—2—6 P4、P406、P4010分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研究
B3—2—8 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的贡献
B3—2—9 N2、CO的结构性质比较
B3—2—10 手性分子的合成与应用
B3—3—1 卤素单质、卤化氢熔沸点变化规律
B3—3—2 “相似相溶”规则的实际应用
B3—3—3 两种羟基苯甲酸的物理性质差异
B3—3—4 水的特殊性
B3—4一l 模型在探索原子结构中的应用
B3—4—2 金刚石的制造
B3—4—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应用
B3—4—4 20世纪科学家在物质结构方面的探索
化学反应原理(B4选修)
B4—1—1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B4—1—2 如何提高家用燃料的热能利用效率
B4—1—4 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途径
B4—1—5 “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
B4—1—6 选择燃料的依据
B4—1—7 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热
B4—1—9 常见的化学电池
B4一l一10 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
B4—2—1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4~2—3 不同催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
B4—2—4 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B4—2—6 奇妙的化学振荡反应
B4—3—3 促进或抑制氯化铁的水解
B4—3—4 沉淀的转化
B4—3—5 含氟牙膏
有机化学基础(B5选修)
B5一l一1 李比希法分析碳氢元素含量
B5—1—2 甘油中碳、氢元素的检验,氯丁烷中氯元素的检验
B5—1—7 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苯、乙醇、苯酚的性质比较
B5—1—8 硬脂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结构特点与乳化作用
B5—2一l 比较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
B5—2—3 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B5—2—5 苯酚的化学性质及检验
B5—2—6 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
B5—2—7 甲醛等的应用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B5—2—8 乳酸、磷脂的结构、性质特点和营养作用
B5—3—2 酶的催化作用
B5—3—3 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
B5—4—1 常见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应用与合成
B5—4—3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实验化学(B6选修)
B6—1—1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B6—1—2a 红外光谱技术
B6一l一2b 色谱分离技术
B6—1—2c 核磁共振
B6—1—4 用中和滴定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
B6—2一l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污水中的耗氧量
B6—2—2 比色法测定动物血液或抗贫血药物(或补血剂)中铁的含量
B6—2—4 金属和塑料的电镀
B6—2—5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纯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