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领悟能力,也就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本书就在于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小学艺术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包括认识综合艺术课程、建构主义与综合艺术课程实践、教师角色的挑战、艺术教材的结构与分析等。
陶冶孩子艺术与美的心灵 吴刚
突破艺术师资培养的“瓶颈” 修海林
前言
第一章 认识综合艺术课程/3
第一节 综合艺术课程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与意义/3
一、艺术课程产生的理论基础/3
二、综合艺术课程的特点与基本理念/4
第二节 综合艺术课程的核心及方向/6
一、艺术课程的建构性——对艺术与文化、生活、情感、科学关系的解读/7
二、水乳交融,难分彼此——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文学的相互作用/11
第二章 建构主义与综合艺术课程实践/15
第一节 从结构谈建构/15
一、积极性学习/16
二、建构性学习/17
三、累积性学习/17
四、目标指引性学习/17
五、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18
第二节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与建构主义课程理论/18
第三节 艺术教材编写和课程的建构方式/21
第四节 人文主题统领下不同艺术领域学科要素的建构/24
第五节 单元课题内容的建构方式及艺术课程体系的建构/25
第六节 教学研究方法的建构——协作式的备课/26
第七节 课程范式的转换与教学方法的建构/28
一、课程理念的转变/29
二、课程目标的理解/29
三、课程结构的调整/30
四、教学方法的变化/30
五、教学结果的多样性/31
第三章 教师角色的挑战/35
第一节 问题和困惑/35
第二节 角色的转换与变化的策略/37
第三节 发展的方向/41
第四节 应具备的素养/44
第四章 艺术教材的结构与分析/49
第一节 编写原则的确立和依据/49
一、教材如何进行综合/49
二、应该怎样使用教材/50
三、学生怎样学/51
第二节 人文主题设立的思路/5l
第三节 小学艺术教材各单元简要分析/53
一、一年级上册单元课程/53
二、一年级下册单元课程/59
三、二年级上册单元课程/6l
四、二年级下册单元课程/66
五、三年级上册单元课程/69
六、三年级下册单元课程/72
七、四年级上册单元课程/75
八、四年级下册单元课程/78
九、五年级上册单元课程/81
十、五年级下册单元课程/84
十一、六年级上册单元课程/87
十二、六年级下册单元课程/89
第四节 艺术课程情感和价值观的实现/92
一、课程及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92
二、单元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观/93
第五章 教学策略的选择/97
第一节 对话与碰撞/97
一、对话的双方及碰撞的融合/97
二、对话的意义和活动的展开/99
第二节 学科特性与人文文化的整合/101
一、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文化学习/101
二、艺术课程课堂教学的维度/102
三、什么是学生在艺术课中应该获得和形成的基本能力/103
四、课程从学生的“学”出发/105
第六章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111
第一节 设计探讨:问题的设立——从艺术课程评价到艺术课学习/112
第二节 设计探讨:以通感认识的连接实现艺术课程/120
一、就像欣赏美丽的宝石一样/120
二、在人文主题统领下的音乐、美术、表演等学科通感连接的艺术课教学分析实例/12l
三、作品简介、分析整合及探究/121
四、不同艺术学科领域技能的学习与思维转换/122
五、问题的提出/122
第三节 教学案例分析/123
一、两堂现场艺术课/123
二、听课后的思考/128
三、单元设计的课例/131
第四节 教学过程纲目(方式)参考/134
一、组织教学/134
二、引入新课/135
三、讨论(对话)/135
四、实践/135
五、总结与布置课后任务/136
第七章 综合艺术课程教学实施与发展的基本思路/139
小学艺术课单元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例设计17例)/140
第八章 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评价/193
第一节 综合艺术课程的评价体系/193
一、认识综合艺术课程的评价体系/194
二、综合艺术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196
三、综合艺术课程的评价理念/197
四、综合艺术课程评价的维度/198
五、为什么要以质性评定统整量化评定/199
六、综合艺术课程强调评定的真实性和情境性/201
七、评价把握学生个性化反应与合作/203
第二节 综合艺术课程的评价技术和方法/205
一、综合艺术课程评价模式和评价技术的建议/205
二、什么是艺术档案夹?/2ll
三、什么是研讨式的评定?/218
第三节 综合艺术课程教学评价实践的案例分析/224
一、如何评价“教”在艺术课中的作用/224
二、综合艺术课程评价案例/226
后记/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