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人传(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徐展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上大学的时候曾与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有书信来往,托尔斯泰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 罗曼·罗兰的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他的民主主义,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忧惠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优秀的传记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目录

原序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给我的兄弟卡尔和约翰

贝多芬给阿芒达牧师的信

贝多芬给魏盖勒的信(一)

贝多芬给魏盖勒的信(二)

魏盖勒和爱来欧夫妇

给贝多芬的信

贝多芬给魏盖勒的信(一)

贝多芬给魏盖勒的信(二)

贝多芬给莫西斯的信

贝多芬名言录

米开朗基罗传

上篇

一、巨人的崛起

二 梅蒂希斯家族视庙

三、战争的年代

下篇

一、友谊或者爱情

二、圣彼埃尔的建筑师

三、家庭和朋友

四、最后的日子

五、死神的来临

后记

托尔斯泰传

一、怀念托尔斯泰

二、我的童年

三、在高加索的日子

四、战斗在塞巴斯特堡

五、平民意识

六、夫妇之间的幸福

七、战争与和平

八、安娜·卡列尼娜

九、精神错乱

十、为了社会我们应当做什么

十一、艺术批评

十二、天才的杰作

十三、复活

十四、社会思想

十五、出逃

十六、战斗结束了

注释说明

试读章节

贝多芬传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贝多芬看起来比较矮小、圆实,生来就是一副运动员的骨骼。他的脸看上去宽宽的、总是带着土红色,额角隆起,头发异常的乌黑、浓密。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那双眼睛,他的眼中总是有一种奇异的威慑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都被震慑住;可是这双眼睛深陷下去,很小,只有当兴奋或愤怒的时候才张大起来,让人感受到眼睛背后的灵魂上的起伏;这双眼睛又是忧郁的,他总是用那忧郁的目光凝视着天空。贝多芬的鼻子又短又方,就像狮子的鼻子一样。贝多芬有着一张细腻的嘴巴,可是下嘴唇比上嘴唇向前突出。他的牙床非常的结实,好像可以轻易地咬开一个坚硬的核桃。他的整张脸有些古怪,但是,据他的朋友莫西斯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总是一副很可爱而且令人感到愉悦的神情。不过,他的笑却也是粗野的、难看的,并且总是稍纵即逝。”他是一个不习惯于欢笑的人。忧郁是他最通常的表情,那是一种无法治愈的内伤。在他临死之前,他总是喜欢坐在一家酒店的墙角里,独自一人抽着长烟斗,紧闭着双眼。他的脸色变化无常,时而平静,时而肌肉抖动,眼睛暴张,非常的可怕,就像莎士比亚剧中的李尔王。

他的全名叫鲁特维克·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蓬恩的一所破旧小屋的阁楼上。他出身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二十岁时来到了蓬恩,做了当地的乐长;他的父亲是一个男高音歌手,不聪明但喜欢酗酒;贝多芬的母亲是一个女佣,一个厨子的女儿,最初嫁给了一个男佣,丈夫死了之后才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命运似乎是有意地捉弄他,贝多芬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他与命运的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总是把他当做神童一样四处炫耀。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者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一间屋子里。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十一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他总算不厌恶音乐,这是非常幸运的事了。1787年,贝多芬的母亲因为肺病而去世了,这对年轻的贝多芬是一个沉痛的打击。而且他一直以为自己也染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病,他时常感到痛苦,从这时起,一种对人生的莫名的忧郁开始折磨他的精神和肉体。十七岁的时候,贝多芬做了一家之主,负责对两个兄弟的教育,他甚至不得不羞愧地要求他的父亲退休,因为他的父亲因为酗酒而不能主持家事,人家甚至怕他父亲挥霍,连父亲的养老金都要他来领取。这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痕。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他找了一份家教,由此,他遇到了让他珍视一生的伯洛宁一家。这个家族中有一个比贝多芬小两岁的可爱的女孩,叫爱来欧·特·伯洛宁,贝多芬负责教她音乐和诗歌。他俩成了最要好的童年伙伴。后来,爱来欧嫁给了魏盖勒医生,他也成为了贝多芬的人生知己。直到最后,他们一直保持着最纯洁的友谊。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的悲惨,可是他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远有着一种美丽而凄凉的回忆。后来他离开了蓬恩,来到了维也纳,他几乎一生都住在这里,可是,他却从没有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莱茵河仿佛一个人流淌的灵魂,给了他无穷的思想和力量,他亲切地称莱茵河为“父亲”。这儿是他漂泊心灵的栖息地,无数次地在梦中回到故乡——和风吹拂的草原,白雾笼罩的白杨,浓密的树林,还有村落,教堂,墓地,远远的山峰在蓝色的天空中勾画出冷峻的身影。贝多芬在给朋友的信中曾经说:“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总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欧洲,同样大革命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心。当时,贝多芬刚进入蓬恩大学学习,在那里他接受了新思想。1792年11月,正当战事蔓延到蓬恩的时候,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来到了音乐首都维也纳。在这期间,贝多芬一直受着爱国情绪的影响。1796年和1797年,贝多芬把弗雷特堡的战争诗谱成了两首音乐作品:《行军曲》和《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尽管,他在爱国情绪的影响下讴歌了大革命的敌人,可是,在事实上,贝多芬已经强烈地受到了大革命思想的影响。从1798年开始,虽然奥地利王国和法国的关系非常紧张,贝多芬仍然和许多法国人来往,甚至包括在大革命期间战功显赫的培拿陶德元帅。与这些人的交往,使得贝多芬越来越拥护共和,这种倾向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有力的发展。

此时的贝多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蕴藏着一种无穷的力量。可是,也就是在贝多芬开始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命运的魔爪已慢慢地伸向他。1796年至1800年,他的耳朵日夜地鸣响,听觉越来越衰退。在好几年内,他一直瞒着家人,对最好的朋友也不说;他避免与人交谈,使得他的残废不被别人发现;他独自承受着这个秘密,心理上的痛楚越来越让他难以忍受。到了1801年,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两个朋友:魏盖勒医生和阿芒达牧师。

在给魏盖勒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一直受着耳朵的折磨,我要尽量避免一切社会交往活动,因为,我不能够跟人家说:“我是个聋子。”如果我干的是别的职业的话,如果我没有在音乐界工作的话,我也许可以这样说。但不幸的是,我恰恰就在这个行当里生活。如果让人们知道了我是一个聋子的话,他们还会再相信我的音乐才能吗?他们还会再去听我的音乐作品吗?我的敌人们又会如何想呢?我真是不敢想像这可怕的后果!在戏院里,我得坐在离乐队最近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员说的什么。如果我稍微距离远一些,我就会听不见乐器演奏和歌唱的高音。人家柔和地说话时,我还勉强能听到一些,但是,我只能听到一些声音,却听不到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如果人家高声叫喊,我简直是痛不欲生。我经常诅咒造物主为什么这么惩罚我,为什么要我承受这样的灾难。普洛塔克要我学会忍耐,可是,我却要向我的命运挑战。我想到乡下住上六个月。这也许会对我有些好处。您瞧,面对病魔,我竟然逃到乡下去了,多么可怜啊!可是,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

这种悲剧式的愁苦,在贝多芬当时的一些作品中有所表现。人在孤独和伤心的时候,总是喜欢回忆起以前生命中的快乐时光。当“现在”太痛苦时,就生活在“过去”中。独自一人在维也纳遭受折磨的时候,贝多芬便隐匿到对故乡的思念中,那个时候创作的《七重奏》和《第一交响乐》便流露出对莱茵河畔的思念。

在这些痛苦之外,还有着另一种痛苦——来自爱情的痛苦。贝多芬的心灵里多少有些清教徒的气息,对于爱情,他总是怀有一种神圣而又纯洁的观念。这样的一个人注定会成为爱情的牺牲品。他的确如此。他不断地钟情于人,如痴如醉地为之倾倒,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可是幻想总是不停地破灭,随后就是痛苦的煎熬。贝多芬的创作灵感也许可以从这种时而热爱、时而反抗的感情轮回中去找寻。1801年,他与一位名叫绮丽爱苔-奇雀尔迪的姑娘恋爱了。这给他那封闭而痛苦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变化,他和别人的交往也多起来了。贝多芬深爱着这位姑娘,可是这段爱情却让他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序言

我曾经询问一位长期做学生工作的老师,现在的中小学生课外读些什么书,他的答案是:漫画卡通读物或者一些反映中学生活的文艺作品;或是言情、武侠小说。中小学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好书,对自己的成长大有裨益。然而时间有限,书海无边,读什么书呢?我以为青少年最好的读物是优秀的人物传记。在这里,我要向少年朋友们隆重推荐一本书——罗曼·罗兰的伟大作品《名人传》。

罗曼·罗兰(1866~194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上大学的时候曾与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有书信来往,托尔斯泰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罗曼·罗兰的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他的民主主义,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

20世纪30年代之前,罗曼·罗兰的作品主要有英雄传记“巨人三传”,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以及一系列反对战争、反对暴力、主张个人“精神独立”的作品等等。后期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四部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以后,他便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世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作了不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万千生命的渺小和伟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传播着爱的种子。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悲苦,他们从来就没有一丝的惶恐与颤抖,他们英雄的姿态是那么的桀骜不驯,有如怒涛,有如飙风,不住地吹响欢快的号角。他们从来就不讳言痛苦,而事实上,他们的痛苦在常人看来又是难以想像的。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贝多芬告诉我们的那样:“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

优秀的传记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由自身创造出来的;而传记则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画出来。青少年朋友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楷模,也需要有警惕,那么,就让传记成为你的人生伴侣吧!

编者

2005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7: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