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诗词版本丛谈
分类
作者 陈安吉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专著。全书50篇文章分为五辑。第一辑考证1957年1月以前7首毛泽东诗词的各种版本;第二辑评述1957年至1976年约20年间毛泽东手定发表的39首诗词的主要版本;第三辑评述毛泽东逝世后出版的两本重要的毛泽东诗词集,考证未经毛泽东手定发表的诗词的版本;第四辑介绍毛泽东诗词的手迹版本和中国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外文版本,论述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第五辑是作者在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过程中利用搜集的相关资料写成的。既有研究文学艺术的文献价值,又是毛泽东诗词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专著。全书50篇文章分为五辑。第一辑考证1957年1月以前7首毛泽东诗词的各种版本;第二辑评述1957年至1976年约20年间毛泽东手定发表的39首诗词的主要版本;第三辑评述毛泽东逝世后出版的两本重要的毛泽东诗词集,考证未经毛泽东手定发表的诗词的版本;第四辑介绍毛泽东诗词的手迹版本和中国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外文版本,论述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的意义;第五辑是作者在研究毛泽东诗词版本过程中利用搜集的相关资料写成的。书中有200余幅版本资料图片,许多是鲜为人知的。本书视角新颖、史料翔实、文笔流畅,读来饶有兴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陈晋研究员称赞本书是“毛泽东诗词研究空间的新拓展”。

目录

序言:毛泽东诗词研究空间的新拓展

写在前面

第1辑

一、斯诺与《长征》诗的首次发表

二、《奔流新集》上的《六盘山》词

三、阿英日记中记录的两首长征诗词

四、一九五七年一月以前《长征》诗、《六盘山》词的若干版本

五、新中国成立以前报刊出版物上的《沁园春·雪》

六、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幅咏雪词手迹的发表

七、《西江月·井冈山》最早发表于何时

八、萧三与《长沙》词的最早披露

九、新中国成立初期首次发表的一首毛泽东新词

十、谢觉哉披露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如梦令·元旦》

第2辑

十一、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十八首》发表始末

十二、《蝶恋花·答李淑一》初版本的三“奇”

十三、稀有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十四、脱胎于传抄稿 有别于传抄稿——一谈毛泽东1962年发表的《词六首》

十五、保存原有格调 增强作品诗味——二谈毛泽东1962年发表的《词六首》

十六、保留历史面貌 融入时代精神——三谈毛泽东1962年发表的《词六首》

十七、自己精心修改 虚心求教他人——四谈毛泽东1962年发表的《词六首》

十八、“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版本

十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对以往发表过的二十七首诗词作了哪些校订

二十、“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发表的十首新诗词是经过反复推敲而定稿的

二十一、“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白璧有微瑕

二十二、“文革”期间毛泽东诗词版本的特点及“六六年版”《毛主席诗词》

二十三、谈谈《毛主席诗词》的“六七年版”、“七四年版”和“七六年版”

二十四、“文革”期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其他版本

第3辑

二十五、《毛泽东诗词选》的版本特色

二十六、《毛泽东诗词集》的版本成就

二十七、谈谈《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诗词集》的正副编编辑体例

二十八、谈谈《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诗词集》的注释存在的几个问题

二十九、谈谈《毛泽东诗词集》中“根据抄件”入编的诗

三十、《虞美人·枕上》披露的经过

三十一、《贺新郎·别友》的三个版本

三十二、一九四七年的公开出版物披露了《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三十三、谈谈《毛泽东诗词集》副编中五首诗的最早披露情况

三十四、《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版本源流小考

三十五、未收进《毛泽东诗词集》的几首毛诗的流传情况

三十六、一首鲜为人知的毛泽东词

第4辑

三十七、浅谈毛泽东诗词的手迹版本

三十八、应当慎重对待传抄的毛泽东诗词

三十九、中国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外文译本概述

四十、研究毛诗版本有助于辨别传抄的毛诗的真伪

四十一、研究毛诗版本有助于了解毛诗所发挥的社会历史作用

四十二、研究毛诗版本有助于弄清毛泽东修改自己诗词的情况

第5辑

四十三、毛泽东诗词的最早解说者蒋锡金

四十四、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篇白话译文——介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沁园春译文》

四十五、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第一批成果——评介1945年12月发表的《“毛词”溯源》、《毛词解》

四十六、关于“孙女士的和词”

四十七、毛泽东诗词邮票发行始末

四十八、郭沫若评说毛泽东诗词之年表

四十九、胡乔木关于毛泽东诗词的九封信

五十、一位美术编辑关于《毛泽东诗词》外文版出版工作的回忆

后  记

试读章节

二十八 谈谈《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诗词集》的注释存在的几个问题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以下简称《诗词选》)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以下简称《诗词集》)都由编者对所收录的诗词加了注释,这是它们不同于毛泽东生前亲自同意出版的诗词集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们先来作一个比较。毛泽东生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多种《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本、三十七首本、三十九首本),除了作者自己为《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等几首词写了4条注释(总共约500字)之外,以“编者”名义作的注释只有一条,这就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后面那条约400字的注。《诗词选》、《诗词集》的注释情况却与此大不相同。《诗词选》的50首诗词都有编者的注,总共276条,约2.3万字。《诗词集》的67首诗词也都有编者的注,其中“基本上沿用了《诗词选》五十首诗词的注释”(该书“出版说明”语),并且在这50首的范围内增补了4条注释;另外的17首诗词加写了注释81条,全部诗词的注释总数为363条,总字数约为3万余字。

既然较详细的注释是《诗词选》、《诗词集》这两个版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研究这两个版本就势必涉及其注释。依笔者之见,两个集子的注释既有成功之处,也有明显的缺憾。其成功之处为这两个毛诗版本赢得了读者的一份赞誉,提高了它们的权威性;其不成功之处也无须讳言,需要指出来,加以改进,以维护它们应当具有的原著版本的权威地位。

《诗词选》、《诗词集》注释的成功之处何在?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诗词中的本事作了较为准确的介绍,并且对某些诗词的创作年月作了考证;采录了作者的不少自注;记载了作者对部分诗词的校订情况,等等。这些内容充分发挥了文献研究部门的独特优势,对于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和赏析毛泽东诗词有莫大助益。另外,关于典故和生僻词语的注释,关于诗词中涉及的史实、人名、地名、物名的注释,关于旧体诗词格律常识的介绍,也都是必要的,总体上也是做得好的。

本文着重探讨一下《诗词选》、《诗词集》注释中的缺憾甚至败笔。笔者感觉主要有三个方面。

P184-185

序言

毛泽东诗词研究空间的新拓展

陈晋

一次到南京出差,我同一位曾主持江苏省作协工作后又“转业”到党史部门的作家谈起,要去见一下陈安吉同志。对方像是很熟悉的样子说了两句:“他当过南京市委的宣传部长,家里的藏书很多。”其实,他们并不认识,只是听说的。不过,这两句话,倒也朴实地勾勒出本书作者比较公认的社会形象:他长期在地方党政机关工作,却别有一种书香情致和文史关怀。果然,见面的时候,他送了他主编的《六朝文化丛书》中的几本给我。

回到北京不久,便收到了这部《毛泽东诗词版本丛谈》书稿。翻阅之后,一个突出的感觉是,该书是作者长期以来搜而藏、藏而读、读而辨、辨而思、思而著的结晶。没有在搜集毛泽东诗词版本和有关资料上所花费的超乎常人的功夫,是断然写不出这本书来的。比如,书中谈到毛泽东1962年发表的《词六首》版本形成时,便顺手引了曾德林1958年发表在《中国青年》上的一篇文章中引录的毛泽东的一首《渔家傲》,这是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初从杂志上抄录在记事本上的。这还不够,为了让读者了解曾德林其人,了解他为什么能够得到毛泽东的这首词,作者又特意进行考证,知道曾德林当时任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是一位20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正是这种精细的学风和文风,夯实了该书的史料基础。

和作者相识几年,多少也知道一些他四处求询的辛劳和执着。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成名的作家蒋锡金,即使对一些搞现代文学史的人来说,大概也显得陌生了。作者偶尔得悉蒋先生在1946年和1948年先后发表过两篇关于毛泽东诗词的解说文章,便四处寻找,竟然找到了原文。加以考证后,又打听到蒋先生依然健在,在东北某大学,于是登门求证。有了这番辛劳,便有了收入本书的《毛泽东诗词的最早解说者蒋锡余》一篇。  

书中的不少篇章,大体也有这样的写作过程。凭着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地积累和挖掘的功夫写成的书,和那些为临时申报一个什么选题而写成的书比较起来,确实是别开生面,在不大为人注意的角落,做出了让人钦佩的学问。

毛泽东生前比较集中地发表并同时校订或修改自己的诗词,有三次。一次是1957年1月在《诗刊》发表18首,一次是1962年在《人民文学》发表词6首,一次是1963年出版《毛主席诗词》,收作品37首。毛泽东逝世后,1986年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收作品50首。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收作品67首。此外,加上几首广为人知而没有收录的,总数在70余首。其中最早的写于1915年,最晚的写于1973年。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读到的毛泽东诗词,经历了一个逐渐披露、传抄、修订和发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抄的有真伪,发表的有差异。从编辑和注释角度讲,不同的版本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毛泽东在正式发表前对某些作品的校改.更透露着诗人创作心境的变化或艺术追求的提升。梳理和辨析这些问题,显然是一个有待开发且大有可为的学术空间。就我的阅读范围来说,《毛泽东诗词版本丛谈》便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评述毛泽东诗词各种集本或单篇版本的著述,而这一学术空间,在毛泽东诗词研究领域,过去是不大引人注意的。

或许是由于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的缘故,作者比较注意读者的阅读感受。梳理和辨析毛泽东诗词的版本,本是桩枯燥无味的繁琐事情。读《毛泽东诗词版本丛谈》,却明显感受到作者在史料搜集中不时有所发现的兴奋,在考证辨析中不时涌动的快乐。作者自身的这种写作心境,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了一个饶有兴味的阅读效果。在书中,作者特意穿插了不少与版本相关的轶闻趣事,大多数篇章都控制在三五千字,这就有了像读随笔_样的声松。作者还发挥他的收藏优势,在行文中配了200多幅版本资料照片,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十分珍贵。展示出来,不惟图文并茂,在增加观赏性的同时,也是对其论述的可靠印证。在这一点上,说该书“史料翔实”,就不是一句应景的虚言,进而说该书不只是适合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专业人士阅读,大概也不是一句应景的虚言。

我虽然也写过有关毛泽东诗词的论著,但多是些大而化之的议论和感受(这当然也是需要的),所依据的,主要是最后定稿的集本,对一些作品版本的流变沿革,却知之甚少。读了这部书稿,自是兴味甚浓,感到这种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实在是需要有人去做,并且也只有那些有恒心的人,真正有文史关怀和书香情致的人才可能去做。一旦做了出来,对深化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研究,便是功不可没。

陈安吉同志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我虽然也忝列其事,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属后学。比如,他在中学时代开始搜集有关毛泽东诗词的材料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把我的上述诸语作为书序,足见先生虚怀,更促后学自励。

(序言作者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后记

花了几天的时间,校完了出版社送来的书稿清样(包括文字稿和图版)。同时将本书的装帧设计定了下来。此时此刻已经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可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却在奔涌着。心中有一些话想在这里说一说。

此刻的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回想发表第一篇涉及毛诗版本的文章,至今已经12年了。萌发写一本这方面的小册子的念头,也已经有7年。许多朋友鼓励我把书早日写出来。由于工作太忙,写作计划一再搁浅。思想上始终背着个没完成任务的包袱。时间一天天流逝,这个包袱一天天沉重。在朋友们的催促下,我曾说过,愿意为毛诗版本研究尽绵薄之力,至迟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时出书,以此纪念这位杰出的诗人,同时答谢朋友们的关心和厚爱。可是,当去年底开始集中精力来做这件事的时候,尽管手头已经积累了不少资料,并且作过许多思考,写作却并不轻松、顺利。一批新题目要写,过去的旧作需要修改订正。一年来,常常为弄清一则史料的出处而奔波于图书馆、档案馆,常常为一个问题不能释疑而茫然若失,常常写到“卡壳”处而绞尽心智。这中间的艰辛一言难尽。在最疲惫劳顿的日子里也曾产生过放弃今年出书的念头。所幸的是,原定的目标终于坚持下来了。无论严冬还是酷暑,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也无论新领域的研究课题如何诱人,都没有使我停止对毛诗版本领域奥秘的探求。一个个预定的题目被攻了下来,多少个不眠之夜挺了过来。在这个过程中,苦恼和欢乐互相交织,思想负担却一直伴随着我。现在,书的清样已经校完,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前出书已成定局,对朋友们的承诺可以兑现,这怎能不使我感到一种久违了的轻松自在呢!

面对着即将开印的书稿,一种对帮助过我的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深知,正是因为有这许许多多人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才使本书能够以现在的面貌问世。

感谢龚育之同志。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我因为工作关系而与他相识了。十多年来,他的为人为学给了我很大影响。看了他赠送的许多著作,聆听了他多次的教诲,受益匪浅。育之同志十分关心、支持我对毛诗版本的研究。他对我寄给他的一部分研究毛诗版本的文章,总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审阅,而且看得很细致,提出的意见十分中肯。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向我提供了一些毛诗版本资料的线索。比如,范文澜1946年发表的《沁园春译文》的出处,以及曾发表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一词的东北《文化报》的背景,就是从育之同志处得知的。育之I司志还将他收藏的某些珍贵的毛诗版本赠送给了我。

感谢贺敬之同志。他作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的会长,非常关心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曾多次询问写作的进展情况。这对我是很大的鞭策,是我写作本书的一个推动力。而当本书写竣的时刻,贺老又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欣然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使我倍受鼓舞。

感谢许多帮助我搜集和查找资料的朋友和单位。这里应当特别提到的几位是孙东升、于川、严峰、郭思敏、吴寿松、刘长生、郑宁和金家永。他们或替我查找资料,或帮我搜集有关版本,出了许多力。帮助我查找过资料的还有萧永义、吴正裕、马恒东、季世昌、李晓航、胡炜等人。南京图书馆的历史文献部和期刊部、金陵图书馆、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为我查找、使用资料提供了许多方便。

感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有关领导、专家。研究室副主任杨胜群、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李捷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作了努力。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研究毛泽东的著名学者陈晋审读了全部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为本书赐序。序文对毛诗版本研究的重要意义作了言简意赅的阐释,发人深思;而对本书之褒奖,则愧不敢当。

感谢负责本书出版事宜的两家出版社的领导和有关编辑人员。中央文献出版社社长郑德兴果断拍板,同意与南京出版社联合出版本书,并且亲自担任责任编辑,不仅为书稿的完善尽了力,而且为本书的出版发行做了许多工作。南京出版社副社长肖泽民为本书的出版操了许多心,出了一些好主意。南京出版社总编办公室主任樊立文(本书责编之一)也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担任本书装帧设计的杨晓岗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为本书设计的封面、版式匠心独运,巧于构思,富于个性,艺术性强,给本书增色不少。

感谢为本书的出版给予过支持、帮助的所有朋友、同志。吴寿松给本书拍摄了一部分彩色版本照片,并且还同意将他的一篇大作(即本书第50题)提供本书发表,为本书添了彩。袁春荪校核了全部书稿,丁毅校核了部分书稿,他俩的辛勤劳动使本书避免了许多文字差错。庄文、李强等为书稿的电脑输录出了许多力。对于本书的写作、出版,我所在单位的许多同事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帮助,我的妻子、儿子及儿媳也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这里,我要对上述人员由衷地再说一声谢谢。

本书即将摆在读者的面前。它将接受读者的评论。我要预先告诉读者的是,我自己绝不认为它是一本完美的书。本人在毛诗版本研究领域里探索的时间不长,许多问题尚未完全搞清楚,书中难免会有一些缺陷,甚至舛误之处。恳请方家、读者不吝赐教。

记得老诗翁臧克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诚哉斯言!作勾毛泽东诗词话题之一的版本问题,也同样是说不尽的。1957年以前的毛诗版本、国外出版的毛诗版本、毛诗手迹版本等等,许多的“话”还等待着人们去说。我希望这本小书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人期待着在毛诗版本研究领域的跋涉中有更多的同道者。

陈安吉 2003年11月20日

于南京公教一村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