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数字化这一事实,提出了“现存”与“存在”的辨析观点,批判了以“现存”为导引的实体主义的数字化误解,指出了它终将被其他科技所取代的短暂性,同时指出了现存的数字化所蕴藏的精神却能够成为一种较恒久的“存在”,由此建立起由数字化转向数字化之道的基本立场。
一 导论一一用“道”的观点看待数字化与课程建构之间的关联
二 数字化及其“道”一一“现存”或“存在”?
数字化:状况的构成与概念的诠释
(一)新境域的出现
(二)概念的探讨
(三)历史的回溯
数字化之“道”:超越“实体主义”之后
(一)重“器”轻“道”:对“数字化实体主义”的批判
(二)“道”的启示
三 数字化之“道”与教育及课程变革的真义一一范式与概念的驿动
数字化与教育:进行中的范式迁移
(一)数字化教育的践行
(二)数字化与教育范式
数字化与课程:一种“泛”的视野
(一)狭义“数字化课程”概念系统的局限性
(二)方法论:技术、丁具还是思想?
(三)“泛数字化课程”的观点
四 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的精神一一文化视角的考察
文化与课程:正在发生的互动
(一)文化与课程建构的机理
(二)数字化文化与课程建构的互动模型
数字化文化:课程精神的萌动
(一)传统文化下的课程精神
(二)数字化文化与课程精神
数字化文化:课程应有的省思
五 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的基本观念一一关于课程目标、知识、组织
和评价
数字化与课程目标:定位与准则
(一)定位:信息时代的生存素养
(二)准则:模糊学的启发
数字化与课程知识:对知识裁判、权利、更新与传承观的促动
(一)知识的世俗化:数字化与知识标准的消解及判断方式的迁移
(二)从知识宝库到知识广场:数字化与知识权利的平等化
(三)从口袋到超越:数字化与课程知识的更新
(四)传递一共享一反哺:数字化与课程知识流动模型的转化
数字化与课程组织:“意义之网”与超级链接的启示
数字化与课程评价:归置和反思
六 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的一个范例一一游戏者一学习者课程
电子游戏:从“实体批判”到“道的借鉴”
电子游戏何以构成课程资源:“道”观照下的思考
(一)哲人之思:(电子)游戏是什么?
(二)六种善:论电子游戏进入课程的潜质
“道”之一例:“游戏者一学习者”课程机制的形成
七 结语一一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补充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