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资本市场法治前沿,回应重大现实问题关切,围绕着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认定这一主题展开,重点论述了差异化认定方法的适用、认定标准的选择、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诉因确定与责任承担等问题。 目录 目 录导 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结构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信用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界定及其特殊性 第一节 信用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概念生成 一、民法意义上注意义务与商法意义上注意义务的界分 二、注意义务在专业领域的兴起及其拓展性适用 三、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的分化与评级机构注意义务重要性的凸显 四、信用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语境限定与概念限缩 第二节 信用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性质定位 一、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性质:基于专家的信赖义务 二、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初始定位:合同法上的约定义务 三、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定位进阶:侵权法上的法定义务 四、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制度突破:证券法上的特殊义务 第三节 信用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特殊性 一、信用评级业务的预测性特征导致义务豁免或责任逃逸 二、信用评级行业的垄断性结构彰显注意义务的独特价值 三、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许可”地位要求引入注意义务 四、信用评级作为商业交易参照标准对注意义务的特殊影响 第二章 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认定难题 第一节 美国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特殊性引发的观念误区 一、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历史演进 二、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传统定位:言论自由语境下的新闻媒体 三、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嬗变:从豁免到问责 四、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的制度突破及其局限 第二节 我国评级机构注意义务差异化带来的规则问题 一、《证券法》第163条的立法论与解释论 二、《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第49条规定的法律适用难题 三、《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的突破和探索 第三节 实践考察:我国评级机构注意义务立法与司法的困境检视 一、立法衔接有待顺畅:规则设计尚存不足 二、司法说理不足:案件裁判仍有留白 第三章 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场景式界分思路 第一节 注意义务的差异化与场景式界分思路 第二节 评级对象场景下的债券品种差异化 一、公募债与私募债区分下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二、普通债券与衍生品区分下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三、产业债打分模型与城投债打分模型区分下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第三节 评级过程场景下的评级方法差异化 一、主动评级与委托评级区分下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二、债务人评级与债项评级区分下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三、短期评级与长期评级区分下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第四节 评级结果场景下的债券纠纷差异化 一、债券违约诉讼中的评级机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二、欺诈发行诉讼中的评级机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三、虚假陈述诉讼中的评级机构注意义务违反之认定 第四章 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规制体系 第一节 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诉因解构 一、诉因的起源:从诽谤之诉到产品责任之诉的变迁 二、诉因的演进:从故意干扰他人预期商业关系之诉到反垄断之诉 三、FCRA法下失职性违规规则的适用与专业人士失职之诉的兴起 四、诉因近期新的动态发展:以两个经典案例为视角 第二节 信用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选择 一、认定标准的选择难题:遵从行业惯例还是依循司法判断 二、主观标准的权衡:专家理性、利益捕获与道德风险 三、客观标准的取舍:以偿债能力为中心的考察 四、商业判断标准的合理镜鉴与综合标准之提倡 第三节 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责任承担 一、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责任承担的本土化问题 二、评级机构违反注意义务的责任承担规制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