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绝对注册取得商标权模式下,商标共存制度并无适用空间。然而,一旦商标权的绝对排他性受到,商标共存制度便能以一种“商标权”的姿态获得生机。作为一项制度,商标共存不仅需要追求公平、效率与秩序等法律价值,还需要具有适时的功利主义取向,因为商标共存制度的适用或使涉案企业获得生存机会,反哺社会,最终实现社会福利总体增加。在商标法发展历程中,有关商标权保护理念与模式的重大变化主要集中在商标财产化理念的贯彻与商标注册制度的创设。随着商标权的不断扩张,商标权受到过多关注,被控侵权人的某些合法利益被忽略,导致商标权人和被控侵权人之间利益失去平衡。基于对商标权权利扩张的质疑与反思,以及对商标共存现象的正视,需要对“客观形成稳定的市场秩序与格局”进行立法化与规范化,这也是商标法服务市场经济必然的选择。 目录 目录引言第一章商标共存制度的历史演进第一节商标共存制度的起源与形成一、汉诺威星磨坊案二、联合药品公司案第二节商标共存制度的发展一、《兰哈姆法》的意义二、唐·多纳特案三、思锐福体租车案四、维纳案五、普通法商标、商标共存制度与《兰哈姆法》的交集第三节商标共存制度的传播一、商标共存的中国化二、其他法域商标共存制度的发展第二章商标共存的表现形式、制度内涵与价值取向第一节商标共存的表现形式一、注册商标之间的共存二、在先注册与在后使用未注册商标之间的共存三、在先使用未注册商标与在后注册商标之间的共存四、未注册商标之间的共存第二节商标共存制度的内涵与表征一、商标共存制度的内涵二、商标共存制度的表征第三节商标共存制度的价值取向一、公平价值二、效率价值三、秩序价值第三章商标共存制度的缘由第一节商标的本质:指示功能一、商标的产生:无私权属性的商标指示功能二、商标的发展:财产化与异化效应第二节商标权益的产生方式一、商标使用取得二、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的歧途与回归第四章商标共存制度的构成要件第一节商标相同或近似一、商标相同二、商标近似第二节商品或服务相同或类似第三节不同市场格局一、实际商誉区域二、自然扩张区域三、区域标准的内涵与分类四、区域标准的考量因素第四节主观善意第五节不存在混淆可能性一、商标共存制度亦遵循商标法保护商标权人且使消费者免于混淆的立法宗旨二、商标共存前的“混淆”不属于商标混淆性理论第五章商标共存制度的基础第一节基于意思自治一、商标共存协议的价值二、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三、商标共存协议的内容四、反思:共存协议性质的曲解第二节基于公权力一、立法创设二、司法创设第六章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挑战与回应第一节互联网环境的挑战一、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二、区域管辖权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适用与不足第二节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存在的可行性一、“混淆可能性”的个案原则二、“相关公众”的弹性维度三、特定区域管辖权理论:基于互联网行为的特殊性第三节不同市场格局的回应一、实际市场渗透区域二、声誉区域三、自然扩张区域四、远程区域第四节主观善意的回应一、含有商标符号之域名的通知效力辨析二、网络广告的通知效力之辨析三、搜索引擎的局限第五节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适用模式一、“网站申明”(Disclaimer)模式二、提供链接的模式三、增设关于互联网商标使用的条款第七章我国商标共存制度的困境与回应第一节我国商标共存制度的现状与不足一、立法现状与不足二、司法现状与不足第二节我国商标共存制度的构建一、立法建议二、司法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