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推荐 “财政塑造国家”这一财政社会学基本观点,正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本书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 析框架,来研究财政汲取博弈对国家治理制度变迁的影响, 并总结出这种影响发挥作用的三种路径:“以产权换税收” “以决策权换税收”和“以选举权换税收”。本书以此框架 分析了近现代以来一些国家土地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变迁,并 对我国改革开放背后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本书通篇关注 的,是执政群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进行财政汲取选择时艰难 的得失权衡。这种权衡符合“天下没有免费午餐”“鱼与熊 掌不可兼得”等朴素道理。因此,放弃强制思想和零和博弈 心态,坦然面对财政汲取过程中的议价行为,以为“得”而 “舍”的勇气不断寻求具有利益共容性的方案,应该成为决 策者的理性选择。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一个厚重命题:财政与国家治理之关系 一、财政何以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 二、财政汲取 三、国家治理制度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及结构 第二章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一、税收与国家建设 二、税收与国家能力 三、税收与国家治理水平 四、财政收入结构与国家-社会关系 五、财政元素与制度变迁 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三章 几种重要的研究范式 一、新制度经济学或交易费用理论 二、剥削理论 三、奥地利学派 四、公共选择理论 五、财政社会学以及综合的理论框架 第四章 财政汲取方式及特征 一、财政收入与财政资源 二、国家分配还是经济分配:几种基本的财政汲取方式 三、古代中国的财政汲取形式 四、古代西方的财政汲取形式 五、现代财政汲取方式 第五章 财政汲取博弈模型 一、理论基础 二、基本框架 三、博弈要素 四、博弈与汲取方式选择 五、进一步的讨论:强制中的交易及制度输出路径 第六章 以产权换税收 一、生产关系视角下的人与国家 二、“公”“私”分野与“国有奴隶”制 三、封建等级所有制下的财政博弈 四、产权制度与现代税收的产生 五、进一步的讨论:财政汲取自由度与成长性的矛盾 第七章 以决策权换税收 一、“决策权换税收”模型 二、大纳税人议价与代议制民主制度 三、“自上而下”的改革:制度移植的逻辑 四、进一步的讨论:“大纳税人民主”及其国家治理意义 第八章 以选举权换税收 一、“选举权换税收”模型 二、公民权利的“价格”:选举权、所得税与社会制度的共生演进 三、过早“共谋”与制度失败 四、进一步的讨论:“智猪博弈”的国家治理意义 第九章 财政汲取博弈与当代一些经济现象 一、土地改革 二、国有化 三、当代西方国家的减税政策 第十章 租、利、税选择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租金国家”与难产的现代化 二、改革开放:用产权换税收的重演 三、当今我国的财政收入格局及其社会基础 四、关于我国财政压力的思考 五、最后的讨论 参考文献 文丛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