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今天海内外中国人的节日生活中,清明节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是扫墓祭祖,追怀祖先。而这一节俗和中国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相连。 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文化品格、墓祭习俗、节日文化等内容。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名称的由来 清明节——中国人生活智慧的宝贵结晶 第二章 从寒食到清明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的流行 寒食的奇特节俗 从寒食到清明 第三章 清明节的文化品格 孝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清明节的文化品格 第四章 清明节与墓祭习俗 扫基 精彩页 第一章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名称的由来 说到清明节,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清明节是如何得名的——为什么把这个节叫做“清明节”? 清明一词在古代典籍中出现得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中,已经有了“清明”一词。如《管子》中就有“清明发禁”之说。但清明节作为节日正式被记载,是在汉末以后。清明一词,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日:“清明者,谓物生清洁明洁。”又据《孝经纬》:“斗指乙,为清明,万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从黄河流域的物候来看,一到清明,寒冬景象便已结束,春光明媚,万物滋生,正是春耕春播的重要时刻, “清明播下优良种,秋收金粟何其多”。而清明节成为一年中有数的大节曰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占代民众对自然的认识和中国古代历史积淀结合的结果。 首先,清明节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民众对自然环境认识的基 础上的。“清明节”的叫法本身,即与中国古代民众对自然境的认识有直接关系。 (一)清明风、雨 据考证,清明源于“清明风”。早在春秋时《国语》中即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汉代刘安所作《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曰,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春分后十五天,是农历三月,春光明媚,柳绿花红,南风吹来,万物萌芽吐绿,一片清新明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