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恢复研究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湿地的高生产力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原料;多样性为野生生物尤其是濒危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境;其特殊的水文和土壤条件对气候调节、调蓄洪水和污染清除具有重要作用。
目录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3.1 植被TWINSPAN分类结果
  3.2 DCA排序结果分析
  3.3 结论
  参考文献
4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种群生态位研究
  4.1 生态位宽度研究
  4.2 生态位重叠研究
  4.3 结论
  参考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5.1 研究区域概况
  5.2 不同林型下土壤的盐碱含量和pH值
  5.3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植被特征
  5.4 不同林型下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
  5.5 结论
  参考文献
6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植被群落演替阶段
  6.1 数据采集及处理
  6.2 TWINSPAN分类结果
  6.3 群落演替分析
  6.4 讨论
  参考文献
7 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干扰下的湿地群落种群格局调查及其成因分析
  7.1 调查范围
  7.2 调查内容及方法
  7.3 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干扰下的种群格局调查
  7.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8 人工干预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植被影响
  8.1 未干预湿地与干预湿地土壤特征比较
  8.2 未干预湿地的植被特征
  8.3 干预区植被特征
  8.4 结论
  参考文献
9 黄河三角洲湿地两岸植被特征分析
  9.1 黄河两岸土壤盐碱度比较
  9.2 黄河两岸植被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比较
  9.3 黄河两岸物种生态位重叠
  9.4 结论
  参考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湿地护坡植物的选择
  10.1 野外调查
  10.2 土壤的盐碱度
  10.3 堤坝上方和堤坝下方植被特征比较
  10.4 堤坝上方和堤坝下方植被Jaccard指数比较
  10.5 结论
  参考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调水技术研究
  11.1 实验区划定
  11.2 研究理论和方法
  11.3 结果
  11.4 技术实施
  11.5 生态调水效果
  11.6 结论
  参考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性试验区典型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分布规律研究
  12.1 湿地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分析
  12.2 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2.3 典型群落分布规律的定性分析
  12.4 讨论
  参考文献
13 湿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和技术
  13.1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13.2 湿地植被恢复模式
  13.3 湿地植被恢复技术
  13.4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14.1 黄河三角洲的典型植被
  14.2 生态恢复技术
  14.3 典型植被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14.4 结论
  参考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抑盐效应分析
  15.1 试验方法与步骤
  15.2 林木抑制土壤返盐的效果分析
  15.3 林木抑制土壤返盐的原因分析
  15.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16 山东黄河三角洲重量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与保护对策
  16.1 建设管理情况
  16.2 取得的成效
  16.3 主要问题和对策
  参考文献
精彩页
    2.2 研究方法
    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建立试验与示范基点,以试验研究为技术储备,以湿地保育和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的,边试验、边示范利用。项目实施过程采用典型调查与面上调查相结合、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生态与生理生化相结合、植物与微生物和动物研究相结合、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相结合等方法,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保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技术研究的方法如下:
    (1)植被群落结构技术示范
    采用样方与样线相结合、典型与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样方大小设定为乔木20mx20m,灌木5mx5m,草本1mxlm,调查样方中物种的种类、高度、多度、密度及盖度,每一个样方采用GPS定位。通过计算样方中物种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指标分析群落结构,确定群落中的关键种。并通过研究群落结构确定种群源和廊道。
    (2)植被恢复周期变化规律技术
    依据生态学、岛屿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定位培育后对样方进行布局和定期跟踪调查,测定乔灌草的种类、数量、盖度、生长量、生物量等指标;采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的方法,通过对样方的数量分类和DCA(趋势对应分析)排序,结合物种丰富度,研究植被恢复周期变化规律。
    (3)群落演替趋势空间结构动态分析
    采用样地或样带分别调查乔木植被、灌丛植被、草植被的种类、数量和层次,分层进行统计。运用线性Markov模型,综合预测天然次生群落演替趋势。植物种变化态势研究,演替的Markov模型根据植被调查资料,经统计计算,得出群落各级植物的现时组成状态。把现有树种株数百分率作为零时刻森林群落状态,根据树木扩展树冠范围所覆盖的下一层中树种组成比例,得到各层向上的转移概率,经迭代运算,得出各层平衡向量。
    (4)土壤微生物研究在确定的试验区内,野外采集0~20cm以及20~40cm深度上的土样,通过测定土壤湿度、pH值、全氮、全磷、全钾和腐植酸,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大程度可能数法培养,采用Biolog微平板方法和PILFA方法分析。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