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七〇八-七八五),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西安附近)人。郡望琅玡(今山东临沂),常用自署。官至工部尚书、尚书右丞,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以晓谕叛臣李希烈被害。
他是唐代有名的大书家。正楷敦厚凝重,却并不失血脉贯通的灵活之美。所写碑版极多,相互间又常见变化。行书道劲流畅,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诸书家都极推重他的行书,常称“颜行”。由于行书多用于写信札、起草稿,纸质容易损坏,不如碑版刻石那样耐久。所以今传颜公行书只有三个长卷(即《争座位帖》《祭伯父濠州刺史文》《祭侄季明文》)和一些零星手札。
行书长卷首推《争座位帖》,这帖是给当时仆射郭英乂(古“义”字)的一封信。当时宦官专权,即宰相、辅臣也要逢迎他们。有一次在佛寺祈福的法会上,郭英义安排座位过于尊重宦官鱼朝恩,颜公写信给他,批评他的安排失当,也就是借以挫折大宦官的气焰。
这篇信稿,随起草、随修改,勾乙涂抹,比较紊乱,寻绎文理,相当费力。但书者在极其愤怒的情绪下,信手写来,几乎并不顾字迹的工拙。用书法的术语说,笔势雄强,行气联贯,在颜行作品中应推第一!
这帖宋代以来,还流传一些钩摹的半卷本。钩摹的技巧,都不如碑林这件石刻本精善。至于和《争座位帖》可称“姊妹篇”的有《祭伯父文》和《祭侄文》两篇草稿。《祭侄文》的原迹今尚幸存,有许多影印本流传,其中的干笔处是石刻所不能表现的。我们可以肯定《争座位帖》的原迹必然也有同类情形,从《祭侄文》墨迹中得以进一步理解和想象此帖的本来面目。附印册后,以供对用笔用墨的参考。我曾按文义临写一卷。帖中原来圈涂删改之字,亦俱临出,在删去的字旁各加两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