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回到马克思: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批判》 是《回到马克思》的第二卷。自1999年《回到马克思》第一卷出版,张一兵教授耗费25年时间潜心研究,精心打磨推出这部进阶之作。文献新。本书积极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德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W)等国外近期新文献成果,特别是大量选译了马克思的笔记性文本进行解读,结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始手稿,更加贴近马克思思想的原始发生语境,全面展现马克思思想变化的全过程。方法新。本书坚持主体视位,站在马克思的主体性位置去重新阅读、思考他所面临的挑战与撰写的各类型文本,回到马克思进行德文/法文/英文写作的原初语境,真正“回到马克思”的心路历程。视角新。本书面对马克思思想的客体向度,即围绕社会历史发展一般存在机制和运行规律进行讨论,以原创性的社会场境存在论来解剖“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话语流变,全面展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发现。视野新。本书积极利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的合作基础,结合马克思的原始手稿进行文本阐释,与国际马克思文献研究的前沿开展理论对话,展现马克思主义研究在21世纪中国的风采。 内容推荐 本书为《回到马克思》的第二卷。作者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现象学对一般物相化和经济物相化迷雾的双重透视,突显了生产活动塑形-构序和社会关系赋型的社会历史负熵特质,揭示了社会生活和意识活动当下建构与消隐的突现场境本质,由此聚焦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话语与资本主义批判构式的复杂历史关系。本书在MEGA2的近期新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史考古学的视角重新反思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背后的四种不同话语格式塔的复调构境,也重构了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进程中逐步从资产阶级社会批判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重要理论转换,最终精准确定科学社会主义否定性目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认识的“第三个伟大发现”的艰辛历程。书中另一个重要的学术发现,是马克思基于劳动辩证法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和批判认识论显隐逻辑,特别是马克思在中晚期经济学研究中,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事物化颠倒后所产生的隐性奴役现象和经济物相化伪境,摈弃了人本主义价值悬设,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认识论的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以及作为其表现话语的经济拜物教批判理论。本书原始文献资料翔实,方法革新,原创观点迭现,是代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前沿里中国声音的重要学术论著。本书是手中已有一本《回到马克思》第一卷的读者必得的学术进阶文本。 目录 《回到马克思(第二卷) 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批判 上册》 《回到马克思(第二卷) 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批判 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