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国际组织科学和学科建设中一次系统的基础理论探索。本书认为,在多边外交成为国家对外战略重点、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践行中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组织研究亟待科学化,建立中国视角的国际组织学,以为我国的多边外交实务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发展中国国际组织学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目标何在,它应当为社会提供哪些知识,研究者该如何创造这些知识?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回答。本书深入探讨了发展中国国际组织学的现实意义、学术目标、知识范围和理论范式等基本问题。全书分为四部分十章。绪论部分综述了19世纪至今国际组织研究议题、方法、理论的嬗变,提出发展国际组织学这一命题,并论证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概念部分从术语、特征、定义三个层次阐述了国际组织学的现实意义、研究对象、理论范畴。视域部分从时间、空间、价值三个维度分析了国际组织学所覆盖的知识范围及获取方法。范式部分探讨了国际组织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 目录 前言国际组织研究的学科化初探ⅰ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章国际组织研究3 第一节国际组织实践与研究议题的拓展4 第二节国际组织研究路径的科学化11 第三节国际组织理论的体系化21 第四节当前国际组织研究的评述与展望31 第二章国际组织科学35 第一节“国际组织学”内涵概述36 第二节发展国际组织学的必要性39 第三节国际组织学的历史进路42 第四节国际组织学之未来面向48 第二部分概念 第三章术语·研究领域63 第一节国际组织理念的产生64 第二节“国际组织”指称的使用67 第三节“国际组织”术语的确立73 第四节国际组织研究领域的形成75 第四章特征·研究对象81 第一节学界认知国际组织特征的历史脉络82 第二节学界对国际组织特征的认知现状:统一性与差异性90 第三节国际组织一般特征的判断依据99 第四节国际组织的一般特征辨析102 第五章定义·理论范畴110 第一节基本特征和派生特征的联系和区分112 第二节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之辨114 第三节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与学科理论范畴119 第三部分视域 第六章时间域·发生论143 第一节国际组织的历时性:从历史必然论起步146 第二节国际组织的历时性关系:从历史必然论到历史唯物主义151 第三节国际组织学的历时范围: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制度主义158 第七章空间域·构成论163 第一节空间域的构成方式:个体、整体与结构之辨164 第二节20世纪国际组织研究的空间域:国际政治理论的结构观173 第三节国际组织学的空间域:从再造“国际社会”展开180 第四节超越感性的“国际社会”:国际组织学的系统与结构196 第八章价值域·价值论203 第一节社会科学的价值域204 第二节国际组织学的价值域211 第三节国际组织研究中的价值判断218 第四节中国立场的国际组织价值研究224 第四部分范式 第九章本体论237 第一节学界对国际组织本质的不同主张238 第二节国际组织本质的判断方法256 第三节国际组织的主体地位之辨258 第四节学科视野下的本体论:从“主体地位”走向“主体性”265 第十章方法论277 第一节主客体类别判断:从国家本位到国际组织本位281 第二节主客体关系判断:从个体主义到结构主义285 第三节变量及变量关系判断:从观念结构主义到方法论结构主义290 第四节国际组织学的场域:“态”“质”之分293 第五节国际组织学的场域本质:场域禀赋297 第六节国际组织学的场域边界与外部关系304 结论国际组织研究的学科化进路309 参考文献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