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距长沙市中心约30里的榔梨市上,有一座陶公庙,庙里供奉的主神是陶真人。明清以降,陶真人逐渐从一社区之神发展成湖南省神,其兴衰与湖南地方力量的强弱相始终。本书在“国家与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运用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从海量的历史信息中,不仅建构了陶真人的生命史,而且揭示了湖南地方自主性的演变。作为一部社会文化史专著,本书打破了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的畛域,从“地方的逻辑”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近代湖南画卷。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解构与重构:陶真人及其与榔梨地方社会的关系/32 第一节榔梨的历史、地理与市场/32 第二节由“人”成“神”:陶真人信仰的形成及其演变/41 第三节庙市互动:陶公庙与榔梨市的交织关系/63 小结/88 第二章从“民祀”进入“祀典”:陶真人的发展与湖南地方力量的崛起(1852~1911)/90 第一节长沙的真人信仰/91 第二节再造神职:咸同年间陶真人之敕封与入祀/94 第三节从神背后的人发现历史:湘军集团与陶李真人之敕封/101 第四节脱颖而出:陶李真人与湘军的关系/116 第五节地方力量与地方认同:湖南地方神的兴起/138 小结/148 第三章繁荣如何可能:陶真人与民国初年湖南的政治与社会(1912~1926)/149 第一节从乡民习俗到官方行为:陶真人的四次进城救灾/150 第二节“科学”救灾:反对和批判的声音/159 第三节陶真人故事的再创造/165 第四节冲突与调适:陶公庙对庙产兴学的因应/170 第五节地方政治:陶真人进城救灾的可能性与成为湖南省神/183 小结/200 第四章由“盛”而“衰”:陶真人与湖南地方社会空间的嬗变(1926~1958)/202 第一节“反迷信”与“求神”之间:湖南的地方社会与地方政治(1926~1937)/203 第二节“落日余晖”:1944年陶真人进城求雨/215 第三节由“神”到“人”:陶真人身份的重构与地方社会力量的构成/222 第四节“演戏酬神”:战后地方社会的活动空间/242 第五节肉身何以被毁:陶真人与1950年代地方社会结构的变迁/260 小结/280 结语/282 参考文献/290 附录城隍如何守城:善城隍与晚清湖南地方政治/304 后记/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