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牛津新音乐文化史”丛书之一,此书围绕1841年普鲁士宫廷以复古风格上演的配乐希腊悲剧《安蒂戈涅》(索福克勒斯原作,门德尔松配乐,蒂克制作)展开,将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置于时兴的“希腊主义”这一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潮中加以审视,揭示音乐在文化、政治、艺术各有其目的且相互抵触的情形下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该剧的成功演出及其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顺应了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一项重要政治企图:利用德国知识分子对希腊文化的崇敬与认同感,通过复兴并“征用”希腊文化传统,来强化“德国是希腊古典遗产的专享继承者”这一信念,顺应当时许多德国人不断增强的文化优越感,助长德国人自我降任的、要通过所谓普适和开明的文化来救赎现代世界的使命感,继而建立德意志民族认同感。这种由德国人对文化遗产的集体意识所造就的优越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的缺憾。 目录 致谢 略语表 导论 第一章古希腊之于德国的文化想象 第二章门德尔松的《安提戈涅》与古希腊悲剧的重生 第三章《安提戈涅》的接受情况及“移花接木”的审美理论 第四章一种新体裁的发展 第五章门德尔松与基督教时代的俄狄浦斯王 第六章拉赫纳与“新雅典”的诞生 第七章瓦格纳带来的转折 第八章一种体裁的衰落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