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陈寅恪先生曾有一著名论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作为宋代文化或者宋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士大夫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这也与士大夫政治密不可分。只是,士大夫文化与士大夫政治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什么“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治文化模式会走向异化?新旧党争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统治究竟有何影响?这些是研治宋史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书立足于神宗熙宁以来的新旧党争,将党争的范围上延至庆历党论,下延至南宋初年的靖康党论,关注新旧党各自的政治侧重、人事变动以及对政局的即时因应,细致分析了北宋中晚期政治人物、集团的作为和政治局势的反复对王朝统治根基的动摇,从实质性层面解释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和士大夫政治的异化。 对于有意了解这一时期历史的读者而言,本书以扎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为基础,侧重于事实层面的分析,故在可信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叙事感和可读性,可作为把握北宋党争的基础性读物。" 内容推荐 “朋党”之政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新旧党政,政的是什么?为何北宋的朋党屡禁不绝?激化的党政之下,朝野之上受害优选的又是谁? 本书是一部北宋党政研究的经典之作。书中以王安石变法为关键节点,立足于神宗熙宁以来的新旧党政,聚焦庆历至靖康近八十年间的党政历史,关注其政治侧重、人事变动以及对政局的即时因应,细致分析了北宋中晚期政治人物、统治集团的作为以及政局对王朝统治根基的影响,解释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和士大夫政治的异化,揭示了士大夫政治为何走向僵局的某种必然性。全书史料扎实,考证严谨,作者文笔颇具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叙事感和可读性,可作为理解北宋党政的重要读物。 目录 北宋官僚士大夫的朋党理论(代绪论) 一、朋党和朋党理论为历代君臣所重视 二、北宋官僚士大夫的朋党观 三、“君子有党”论产生的历史原因 四、北宋朋党理论与宋代政治发展 第一章 北宋政治的发展演变与北宋党争的产生 第一节北宋专制统治的重建与朋党之争 第二节“异论相搅”的传统家法与台谏势力的病态发展 第三节朋党之争展开之前的北宋王朝 第二章 熙宁、元丰时期的党争问题 第一节变法派与反变法派纷争缘起 第二节义利之辩与所谓政见之争 第三节变法派与反变法派的相互攻击 第四节变法派内部的矛盾冲突 第五节宋神宗对两派斗争之影响 第三章 元祐新、旧党之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