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是马克西姆·高尔基长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全书共二十章。小说写作始于1914年,其中部分章节曾先后在1915年《俄罗斯言论报》上发表,1916年在柏林出版单行本。
小说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小说中的名字)从十一岁至十六岁“在人间”的辛酸际遇。阿廖沙走入社会后,为了生活,到鞋店做学徒,还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兼杂工,在一艘船上千过洗碗工,又做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但一有机会就读书。生活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开阔了阿廖沙的视野,激发了他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情绪。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怀着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本连环画根据小说改编绘画。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幼年时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他十岁时,开始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他虽然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母亲》《叛逆》、诗歌《海燕》等。其中《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斗争,被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高尔基不止一次遭到沙皇政府的监督、逮捕和放逐,但始终如一地进行着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高尔基擅长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展示社会发展的前景。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