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卫礼贤是20世纪德国汉学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国生活了25年,期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传播做出了重大推动,其影响延续至今。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对教育和公共事业的贡献,是这部传记书写的重点。透过本书,我们可以走进这位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精神世界。 内容推荐 纵观世界文化交流史,海外汉学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提供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本套丛书选取16世纪到20世纪世界范围内对汉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汉学家为对象,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讲述其生平经历及学术成果,旨在回顾中西文化交流历程,发现审视中国文化的新视角,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Richard Wilhelm,1873-1930),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汉学家。他1899 年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青岛,很快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中国居住长达25年。1900年,卫礼贤在青岛创办了“德华神学校”,1901年定名为“礼贤书院”,开新式教育先河。卫礼贤优选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典籍的德文翻译,他翻译了《论语》《孟子》《大学》《礼记》《易经》《吕氏春秋》《道德经》《列子》《庄子》等典籍,使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进入了德国思想界主流,影响到黑塞、荣格等人。他的学术性研究,创造了同时代汉学学者难以企及的成就。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与成长(1873-1899)/
第一章坎坷童年与学生时代(1873-1895)/ 第二章作为见习牧师的岁月(1895-1899)/
第二部分 在中国的教育家与翻译家生涯(1899-1911)/
第三章初到中国(1899-1902)/ 第四章教育与家庭(1903-1909)/ 第五章崭露头角的翻译家(1909-1911)/
第三部分 在中国的汉学家生涯(1912-1919)/
第六章尊孔文社(1912-1914)/ 第七章战争岁月(1914-1919)/
第四部分 中德之间的文化使者(1920-1930)/
第八章战后奔波(1920-1924)/ 第九章开启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研究(1924-1928)/ 第十章最后的岁月(1929-1930)/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