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的木版年画始于古代的雕版印刷术,在民间信仰及民间习俗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它初步形成于宋代,发展繁荣于明清时期,在清代中后期达到鼎盛阶段。现在,我国有一百多家年画产地,形成了巨大的年画产业和年画市场,年销量达几亿张。年画成为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装饰品、艺术品。民间木版年画有多种不同的制作形式,一般有木版套印、半印半绘、扑灰手绘及手绘等,其中印制最多、销售优选的还是木版套印年画:,如杨家埠年画、武强年画、朱仙镇年画等。半印半绘年画以天津杨柳青、四J|l绵竹年画为代表,潍坊高密的木版水墨年画,则是半印半绘年画中的一个珍贵品种,高密为此类年画的主要产地。至清代中后期,高密已有三十多个村庄二百余家作坊、画店,产品销往省内外。
高密生产三种制作形式截然不同的民间年画,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一是木版套印年画,主要供年节使用,贴在门上、墙上,一年一换。其二是扑灰手绘年画,即用炭条绘出人物的轮廓线,再扑印、手绘的一种年画,当地俗称大挂画,是装裱好挂在墙上的,一年四季都可使用。其三是半印半绘年画,根据其用色的不同,又分为“黑货”或“红货”。所谓黑货就是木版印上线条后,再用浓淡墨进行手绘,并施以白粉等淡彩;红货就是以色为主,大红大绿。黑货年画约产生于清代中期,继承了扑灰年画的一些绘画技法,人物的服饰多用写意,脸部多用工笔,工写结合。黑货年画深受文入水墨画的影响,其构图主要有条屏和中堂等形式,并将文人画中的诗词、书法、题跋等纳入画中,形成了浓郁的文入画风格。在清代后期,杨家埠也出现过类似的木版水墨年画,但没有形成规模,留存下来的作品极少,本书中收录了几套。纵观清代、民国时期全国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