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1月21日,新京报公布2015年度全国好书120本入围书单,《中国古兵器集成》有幸入围,榜上有名。
★ 2016年《中国古兵器集成》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 2016年《中国古兵器集成》荣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特等奖
★《中国古兵器集成》被列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古兵器集成》问世短短三个月已经售罄
《中国古兵器集成》是沈融先生耕耘三十载之力作,是建国以来*全面、*完整的中国古兵器资料汇编,也是体现当代科研水平的学术专著。全书在资料收集方面兼收并蓄,在理论综合方面博采众长,特别是加入了作者治学多年的考证、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文物考古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书中以大量实物资料结合历史事件,实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书特点如下:
1,全面。《中国古兵器集成》的亮点是全面而完整的资料。全书以史为纲,按时间先后分成十四编,选材广泛,既收录工艺精湛、知名度较高的珍品,也收录形制一般、知名度不高的凡品。“精品”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技术和贵族舆服制度,“凡品”反映了当时的一般生产技术和军队装备面貌。精品、凡品并重,体现了《集成》的完整性。
2,释文独到。《集成》条目释文准确度高,在研究深度、广度方面也显现出许多敢为人先的独到之处。在当代学人包括作者本人多年微观研究、静态研究的基础上,《集成》进而展开了宏观研究和动态研究:如中国*特色的兵器“戈戟类”,学界研究已有时日,《集成》在实证的基础上,将其发展过程高度概括为史前石镰—三代青铜戈—汉魏六朝铁戟三个阶段,*后为铁矟所取代;汉代一部分青铜兵器本体较窄而薄,《集成》将其从青铜兵器中划分出来,称“仿铁兵铜兵”,从而为实物资料贫乏的汉魏六朝兵器研究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3,作者站在当代中国的高度,在古兵器研究领域内将先秦非华夏民族分成八大系统,用丰富的资料复原其发展进程,用器物形态比较法探讨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上海博物馆青铜器收藏颇丰,作者对冷兵器,包括青铜兵器有所研究本在情理之中。然而,《集成》对于宋以后火器的分析研究,也达到了相当专业的程度。比如,明代有些火器设计理念非常优选,却未能创造成功的战例;《集成》究其原因,是缺乏可操作性。对某些具体品种,如“水底龙王炮”的形制、开花炮弹的中衰及其原因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4,图文并行,出典紧随着条目,使读者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兼得,并且可以追根溯源,找到原始资料出处。这部称得上是学术精品的杰作,诚所谓初学者之良师、专业者之益友。尤其是《集成》几乎所有条目皆附有“参考文献”,记录条目引用资料、理论的来源,内容真实正确,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更体现了作者对原作者的尊重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