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全新经典回归!华文世界畅销30年,数百万读者奉其为历史入门书目,更被誉为“大力度优惠门槛的中国文化阅读书目”。 ?《文史通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双璧”之一,清代乾嘉时期一部开风气的巨著。 ?台湾知名学者乔衍琯讲解,高度浓缩《文史通义》原典精髓,讲解深入浅出,犹如名师面对面授课,轻松读懂史学评论名著。 ?龚鹏程郑重作序,高上秦、阎崇年、梁晓声、解玺璋、张颐武等众多学者诚挚推荐。 ?采用进口特种云宣纸和烫印工艺,尽显经典厚重风格,质感满满,阅读舒适。 内容推荐 《文史通义》是清代乾嘉时期一部开风气的巨著。章学诚看到当时学风的流弊,想加以挽救,本书涉及很多学术方法和学说,如“六经皆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良史必工于文”等,章氏立说,深入详尽。
知名学者乔衍琯教授解读《文史通义》,采用灵活的体例,就某一章节,以一两篇原著为主,撷取其主要内容,叙述其大意,参照相关篇章,加以补充,从而管窥《文史通义》这部史学巨著的精髓。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穷困的一生 第一节? 章学诚的生平/003 第二节? 贫困交迫/007
第二章 论经说史 第一节? 六经皆史/029 第二节? 群经大义/032 第三节? 通古今之变/038 第四节? 史料和著作/043 第五节? 慎辨天人之际/047
第三章 文学 第一节? 文、文辞、文学/053 第二节? 文辞是天下的公器/054 第三节? 文辞的作者和真伪/061 第四节? 援引和改易前人文字/063 第五节? 文辞和志识/064 第六节? 对各家文辞的评论/066 第七节? 诸子衰微而文集兴起/073 第八节? 论抒情文学/075 第九节? 如何学做古文/079 第十节? 怎样的古文才算好/081
第四章 怎样写好地方史 第一节? 方志是地方史/087 第二节? 设立专门机构/088 第三节? 修方志的十种方法/091 第四节? 方志的结构/096 第五节? 方志的范例/099 第六节? 前人所修方志的批评/105 第七节? 结语/112
第五章 搜集资料的方法 第一节? 采辑亡佚的史料/116 第二节? 经部中的史料/118 第三节? 子部中的史料/119 第四节? 文集中的史料/123 第五节? 史部中数量特多的资料/125 第六节? 史料中的序论题跋/131 第七节? 余论/134
第六章 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一节? 互著/139 第二节? 别裁/151 第三节? 索引/161 第四节? 编目法/167 第五节? 余论/173
第七章 章学诚的影响 第一节? 章学诚所受的影响/178 第二节? 章学诚对后代的影响/184
第八章 后人对章学诚的批评 第一节? 张尔田/191 第二节? 钱穆/194 第三节? 李慈铭/196 第四节? 余嘉锡/198
附录 原典精选 易教上/205 原道上/209 原道中/214 原道下/219 原学上/223 原学中/224 浙东学术/226 辨似/229 史释/234 天喻/238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 ——学者 龚鹏程
中国的古典知识,应该而且必须为全民所共享。 ——学者、出版人 高上秦
每个人精力有限,读书便需要有所选择,经典当中也要再精选,可以按照名人、名著、名篇、名句的顺序往下聚焦。这套丛书不仅作者国学涵养深厚,而且历经多次出版和修订,可谓精益求精。值得一读,我下定决心将来每个月坚持读1本,用5年时间把它读完。 ——历史学家 阎崇年
研究这些古代思想家的遗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史性文化基因,首先了解我们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人,了解世界。 ——作家、学者 梁晓声
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三十多年在台湾出版,到今天的成功引进,本身就是可贵的实践。我很愿意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因为我觉得这套书,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拉近了当代青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者 解玺璋
中国文化在书中尽收眼底。 ——学者 张颐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