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之一,是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郭汉中的传记,鲁迅文学奖得主葛水平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对郭汉中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 在近40年的时间里,郭汉中始终坚守在文物修复第一线,与前辈后生一道,用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黄金面具等数以千计的珍宝重现风采。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目录 第一章 叩响三星堆门环 第二章 历史是过去,但历史从来没有过去 第三章 一双玲珑手 第四章 初心如磐向未来 第五章 留住时光的步履 第六章 古蜀风华需要接续传承 第七章 光阴中的剥茧抽丝 第八章 眼中往深里走的岁月 第九章 阻挡和切断的力量 第十章 爱是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第十一章 心手合一的工匠绝活 第十二章 太阳崇拜和接天之谜 第十三章 “文物外交”:与世界的多次约会 后记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杰出的工匠,尽管行业不同、岗位不一, 成长经历各异,但他们都有着爱党爱国、敬业奉献 、创新争先的优秀品质。他们耐得住清贫与寂寞, 用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平 凡的岗位上雕琢自己心中的梦想,以实际行动诠释 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的工匠精神。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徐剑 精彩页 第一章叩响三星堆门环 北方大雪。 此刻的广汉平原温暖如春,偶有小风吹过,三角梅零零星星地开着,一些柑类水果在树上已经成熟,万物青枝绿叶。 南方没有冬天。 鸭子河流过,使平原上出现一道裂谷,不知是河流劈开,还是人工的选择。已经流了无数个年月日的河水,现在变得细小舒缓。广汉平原为风提供了辗转腾挪的条件,风从鸭子河一点点旋起,想把遮挡太阳的云层旋出一道裂口。起风了,风使天空的颜色变得旖旎魅惑。 植物腐败的气味弥漫在风中,风稀释了它的甜腻,丝缕般从行走的人们脸颊前一晃而过。嗅觉灵敏的人,已经明显感觉到季节开始走向最深邃的部分了,时光年复一年这样消逝这样呈现,一副表情,而变化的永远是人世间。 我看见三星堆博物馆出口处挤满了游人,在这个平常的傍晚,我用一天的时间从北方来到此处。 从德阳火车站开车来接我的小孙说:“每天都有这么多人,此刻是闭馆时间。” 我来三星堆博物馆采访“大国工匠”郭汉中——从事文物修复工作40年,经手修复承接项目文物高达6000余件,为三星堆博物馆创造业务收入1200多万元,并为三星堆博物馆乃至四川的文物发掘修复等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青铜器修复工匠。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几千年前的历史遗物,经过地下埋藏,遭到自然界的腐蚀破坏,出土的铜器往往是破碎和残缺不全的。文化层出土器物,既是传承悠久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一个时代科技能力、工艺水平、历史文化、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与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并对后世相关工艺的发展和研究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古代器物出土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青铜器在埋藏、保存与传承过程中常会经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不仅降低了文物器皿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干扰与阻碍了获取研究工作的进行。一个完整的文物修复过程,是研究器物的时代特点、造型艺术、铸造工艺,并成为近代铸造工艺的重要借鉴,因而大多数的青铜器都需要经过几番修复,以利于它们的长期保存,从而更好呈现它们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中的价值,因而“工匠”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的工作。 “大国工匠”是由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于2018年6月启动,经过推荐、初选、评委会评选等环节产生的。郭汉中入选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