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人爱吃,众所周知。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是复杂的,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年的味道。人们的记忆会随时间、地点的变迁而变得模糊,但当吃到某种熟悉的食物,哪怕相隔千里,那扇记忆大门就会瞬间打开。食物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和反映。《碧山14.食物》《碧山15.食物续》两本书不仅仅讨论关于口腹之欲,更是关于食物的历史和地理的变迁,食物与地方文化,饥荒和疫情时代的食物,还有种子保护、食物共享、新素食主义、未来的食物,以及食物与设计、食物与艺术等,如果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食物跟政治、社会、文化的关系都极大,甚至决定了我们以何种方式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内容推荐 《碧山14:食物》的封面,是一张中国台湾省高雄市美浓镇农民在池塘采集野莲的照片。这是一个当地人在烟业衰落后寻找到他们赖以生存的野莲产业,从而走上艰辛市场路的辛酸故事。美浓原来盛产烟叶,种植面积为全台之冠。20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美浓镇的烟业迅速衰落,当地人要生活,想尽各种办法,希冀在“后烟草时代”寻找另一种经济作物的可能。于是,他们种白玉萝卜、番茄、红豆、四季豆,养虾等。最后,这个不起眼的野莲,慢慢成为美浓当地人能够解决生计的代表物种。 目录 《碧山.14,食物》目录参见目录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