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坡书传笺译(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东坡书传笺译》是目前国内为《东坡书传》进行整理、诠释的创新之作。它在学术思想及学术观点上的一大特点是充分揭示东坡的民本思想。从历代《尚书》学中,可以看出最能真正体现“以民为本”意识的,惟独东坡此书。纵观历来的各家《书传》可以发现,朝代愈往后,崇尚德政、仁政的观念愈加淡漠,而尊崇皇权、以帝王为中心的诠解意识愈加浓烈。忽略民众的利益、忽略民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帝王为中心、以民众为被动的从属的治理对象,成为普遍的解经宗旨。这种观点与《东坡书传》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也成为《东坡书传笺译》一书的创新之处。
在诠解方法上,本书采取了“省略注解,着重译述”的新方式。一般解经多以注解为重点,但《尚书》的成文,原以古文字为载体,并且流传年代达数千年,是一个动态的成书过程,可谓“真伪”错杂,难于达诂。故本书省略注解,采取“以意逆志”的经解办法,以正确理解经文原意为主,以现代词语完整地表述经文原意,以便今人理解。这一“以意逆志”的读经法影响甚大,也可以说是解经方法上的一种创新。
目录
序/刘尚荣
前言/林冠群
凡例
书传卷一
虞书
尧典第一
书传卷二
虞书
舜典第二
书传卷三
虞书
大禹谟第三
皋陶谟第四
书传卷四
虞书
益稷第五
书传卷五
夏书
禹贡第一
书传卷六
夏书
甘誓第二
五子之歌第三
胤征第四
书传卷七
商书
汤誓第一
仲虺之诰第二
汤诰第三
伊训第四
太甲上第五
太甲中第六
太甲下第七
咸有一德第八
书传卷八
商书
盘庚上第九
盘庚中第十
盘庚下第十一
说命上第十二
说命中第十三
说命下第十四
高宗肜日第十五
西伯戡黎第十六
微子第十七
书传卷九
周书
泰誓上第一
泰誓中第二
泰誓下第三
牧誓第四
武成第五
书传卷十
周书
洪范第六
书传卷十一
周书
旅獒第七
金縢第八
大诰第九
微子之命第十
书传卷十二
周书
康诰第十一
酒诰第十二
书传卷十三
周书
梓材第十三
召诰第十四
洛诰第十五
书传卷十四
周书
多士第十六
无逸第十七
书传卷十五
周书
君奭第十八
蔡仲之命第十九
多方第二十
书传卷十六
周书
立政第二十一
周官第二十二
君陈第二十三
书传卷十七
周书
顾命第二十四
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书传卷十八
周书
毕命第二十六
君牙第二十七
冏命第二十八
书传卷十九
周书
吕刑第二十九
书传卷二十
周书
文侯之命第三十
费誓第三十一
秦誓第三十二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刘尚荣(中华书局编审、中国苏轼研究学会顾问)
林冠群先生,海南儋县(今儋州市)人。据我所知
,他是从儋县县委宣传部走出来的学者型政工干部,曾
在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及《海南日报》社任职。谁都知
道,那可是政务繁忙且严肃紧张的岗位。他能坚持业余
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奉献出约五百万字十余种论著,势
必付出比一般专业人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若无深厚扎
实的国学功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心关注,是很难做
到这一点的。林先生的志向和成果,令人钦佩,值得学
习和赞扬。
我与林冠群先生,订交于1980年秋首届苏轼研究会
上。我们职业不同,性格各异,让我俩心心相印的是北
宋大文豪苏轼。研究苏学文化,弘扬东坡精神,是我们
共同的兴趣和追求。当年我带着精心撰写的《宋刊“施
顾注苏诗”考》(我的苏轼著作版本论丛的第一篇),
随本单位的周振甫老先生,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朱靖华
教授一起,自北京来到四川省眉山县(今眉州市),参
加“中国苏轼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
上巧遇来自海南的三位研究苏轼的青年同志:林冠群、
李晋棠、朱玉书。三位与我年龄相仿,在与会的众多老
学究当中,我们属最年轻的一代了。林先生递交的颇具
特色的论文是《苏轼与儋县文化》,这或许是当今海南
推广东坡文化盛况的开篇之作。应该说,整体而言,当
年的“苏学”界对东坡海外的生活与创作关注甚少,甚
至可以说是空白,因此我对林文格外关注。而林先生亦
对版本校勘之学颇感兴趣,虚心求教。于是我们之间推
心置腹,引为同好。他谦逊好学、诚恳正直的品性给我
留下良好的印象。
据林先生所言,1979年,朱老师亲到海南儋州考察
东坡居儋行踪,林先生受邀陪同,以此结为忘年之交,
并经朱老师的推荐参加首届眉山研讨会。因此之故,南
北两地学友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共同结下深厚的学术
友谊。这里还有个插曲。当初三苏祠公示的苏轼生卒年
是1036年和1101年,我在小组讨论及私下交流时,坚持
说:“苏轼出生于北宋景祐三年腊月十九日,对应的应
该是公元1037年1月8日。绝不是生于1036年。”在周振
甫先生赞许下,此说得到包括林先生在内的多数与会者
的认可,遂成定论。此后又遇到类似的问题,尽管彼此
间或许会有些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也是相互拊掌一笑,
不失君子雅意。这一切都为我们首度眉山之行留下了深
刻印记。
后来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苏轼学会年会上,又
曾与林先生多次相聚。读其论文,觉得资料丰富,考述
严谨,甚合吾意。只是因职守不同,南北相望,直接交
往的机会不多。但确切知道的是他在苏轼研究上,一直
笔耕不辍,常在《苏轼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苏轼的
文章。而他的重要古籍整理成果《新编东坡海外集》一
书,标志着他的苏学研究已是层楼更上。已故中国人民
大学教授、著名苏学专家朱靖华先生撰写的书评《颇富
学术价值的〈新编东坡海外集〉》称:“它力挫有宋以
来的种种陈说,独逞妙思,是一部颇富学术价值的著作
。它的出版,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部翔实可靠的研究东
坡晚年作品的蓝本,并启示人们,编注前人旧文,也必
须有博大胸怀和搏狮之力,才能推进学术研究做出自己
的贡献。”(见吉林人民出版社版《朱靖华序跋书评集
》)近日捧读之余,深觉朱靖华先生所言不虚。我在
2014年《苏轼研究》第二期“苏学专家”,又见到海南
大学周伟民教授曾著文《东坡气象的汇集》称赞此书:
“林冠群同志多年以来,对苏轼贬儋作品,认真地做了
一番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的功夫,旁搜远绍,较量短长
。”“可以说,‘新编’本是集从前注家、评说、版刻
之大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意义的《东坡海外集》整理本
。‘新编’二字,名实相符。”“这部书的学术价值还
体现在书中的广征博引,资料丰富。他在笺释故实的过
程中,凡涉及多种资料者,则进行排比分析,在彻底理
解原意的基础上做了精确的选择,所以对于苏诗的分析
有的地方非常精辟。”海南大学语言学教授辛世彪先生
偶然接触此书,披览之余,也在网上置评,称道:“此
书注释精当,编注者花了大量工夫,梳理龃龉之处,并
用明白干净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文毫无诘屈聱牙之感,
对一般读者非常便利。”
通过诸家评点可见林先生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独到功
夫。而且令我深有感触的是,他在此书中收入东坡《与
赵梦得》一文,并郑重地注明是“据刘尚荣先生”新近
发现于邵松年《古缘萃录》卷一《宋元名人画册·苏轼
帖》中,原题为《渡海帖》。他不肯掠人之美,详细交
代出处,坚决不做剽窃抄袭别人研究成果却故意隐去出
处化为己有的小人之举。又如该书收入《减字木兰花·
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一词,同样注明“据薛瑞生先生
考证”所得,翔实出处。如此诚实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确保了此书的学术规范,实与当今学界的某些恶劣作
风形成鲜明对比。
我与林先生阔别多年,至今年过八旬,居家养老,
已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不意竟接林兄来信,问序于我,
始知他近年
导语
1.《东坡书传》的重点不在于典章制度、天文历算、礼仪习俗等的繁琐考辨以及文字词句的诠解剖析上,而是着重上古“三代之治”的思想脉络、施政得失、兴亡教训。
2.本书着重把握《东坡书传》全书主旨,是东坡倾尽心力、渴望于世有补的力作,能将他的所思所想传达于世,再次突出东坡一生“有为而作”的立言态度。
3.“笺释”充分表达出东坡“明于事势而又长于议论”的特点。译文语言简洁明净,持重典雅,文白互见,颇有坡翁神韵。
4.《东坡书传笺译》是高才绝学、频出新解的古籍整理新成果。
5. 本书以清《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酌明末凌濛初刻本及四川大学教授曾枣庄、舒大刚先生校点本《东坡书传》,互相校阅订正。
6.中华书局编审、中国苏轼研究学会顾问刘尚荣先生作序推荐。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教授题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