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和发展,生存和发展就是不断地用物质产品及劳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需求来自人类的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按照美国学者马斯洛(A.H.Maslow)的解释,人的欲望或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首先,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需要,这是低层的需要;第二,安全的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予受伤害,免于受剥夺,免于失业等;第三,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第四,尊重感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类的欲望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一个欲望被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正是欲望的无限性推动了人类不断探索、追求,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必须有各种物资资料和劳务的生产,而自然赋予人们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总是一个有限的量,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来说,资源总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所拥有的总是无法满足我们所要的,即使是在资源相当丰富的时候,它们也绝不是无限的。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我们生活在稀缺的世界中,正是这种稀缺性决定了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这些选择反映了人们面临的权衡问题。比如我们必须选择如何花费我们有限的收入来购买各种产品和服务。作为学生,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这了你实现目标的能力。如果你用一个小时准备经济学的期末考试,那么你复习数学的时间就少了一个小时。企业和政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在努力实现目标时可得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有限性与人的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