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之路”为题,择优选取近几年《北京教育》高教编辑部与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联合开展的相关研究论文,从“思政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青年引领”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以期在一定历史高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充分的价值,让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高度、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
目录
思政教育
“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创新实践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渊源、热点与进路
建设性新闻理念:高校思政创新的启发与互洽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德育模式探究
新时代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思政课程
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创新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进路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三维审视
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多层次系统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困境与改革思路
高校思修课的现状和改革路径
党史必修课思政教育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探究
从课程属性看任课教师素养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研究对象
中外合作办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读议讲”模式改革初探
——以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课程思政
后现代主义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思考
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
以教师党支部为依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策略:复杂性、渐进性、情景性和社会性
青年引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挑战与对策研究
克服痛点短板 奋力答好意识形态工作答卷
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态势与引领
青年思维习惯“碎片化”趋势审视
“佛系青年”的实质、成因和发展趋向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人文教养的三境界琐谈
强化政治引领 构建长效机制 鲜明打造“实践育人的北科大模式”
立德强教:回归大学教师育人本位的逻辑起点
重塑与建构: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视阈下的高校深度辅导工作
思政课教师在重大事件中要“形端体正”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健全体系 增强能力 提升成效不断创新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序言

坚守教育初心 潜心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1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完善高校教师
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
要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教师工作的领导,完善教师思想
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师德师风第一
标准,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
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加以强调和重视。党的十九大进一
步要求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等育人理念逐渐开始在高校和高
等教育领域热络起来。党的二十大特别强调:“教育是
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
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
本问题,成为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热烈讨论
的焦点。
在育人的大讨论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惑和问题。
传统的思政教育习惯和新时代的育人要求产生了某种程
度的“冲突”: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语境”显得
有些“格格不入”、明确的育人目标和多元的诉求差异
“共生共存”、对思政工作的认知和育人要求的高度存
在着“落差”、育人的抽象要求和落实的具象呈现之间
存在“距离”、外在的认同和内在的认同是否“一致”
等问题都萦绕在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周围,形成了一道又
一道看不见的“关卡”。要想达到育人的完美高度,这
些“关卡”需要被层层破解。
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
困惑和难题,是高校和高教领域学者、专家们积极努力
的方向。“百年树人”充分说明了“育人”问题的复杂
性和持久性,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站在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教育方针
,保持定力和耐心,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实践思想政治工
作,也许正是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在以上背景之下,我们以“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
之路”为题,将近几年《北京教育》高教编辑部与首都
高校党建研究基地联合开展的相关研究论文择优结集成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一书,从“思政教育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青年引领”四个方面探
讨了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以期在一定历史高度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更深远的
意义和更充分的价值,让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
加有高度、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也更有温度。
导语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加以强调和重视。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要求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党的二十大特别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关重大、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本书集结了今年来的优质研究论文,对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很大启发。
精彩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发挥专职政工人员的骨干作用,更要发挥全体教师的主体作用。201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大会出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资源,围绕“培根铸魂”“让思政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类课程、一切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政作用和管理、宣传、服务的思政功能,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专业知识、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等各环节,落实、做细“十项育人”工作,培养坚定爱国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科学思维者、创新创业者和优雅生活者。
学校打造了思政育人的“大体系、大机制、大课堂、大队伍、大品牌”。大体系,即构建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思政、实践教育思政、网络思政、文化思政”的“六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化“大思政教育”体系;大机制,即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育人的领导和责任机制,切实将思政育人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大课堂,即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管理与服务、网络与宣传、建设与文化的思政功能,将传统小课堂扩展到大学广义课程的大课堂;大队伍,即汇聚校内外一切思政资源,实现专职人员与专业教师、管理干部与服务队伍、校内力量与校外资源的互动互补;大品牌,即形成了以“一院一品”教育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建设“五有”学工队伍、“三高”班主任和文化浸润工程为代表的一批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品牌。
“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实现了学校思政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过程融入,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九个提升”,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思政工作范例,受到了一些主流媒体关注与全国同行称赞。

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的目的是试图解决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育人工作协同不够。学校管理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校园文化体系等相关工作存在融合交叉不足、思政合力不够等问题。工作中存在“六个不到位”,即领导重视不到位、教师研究不到位、全程育人不到位、典型引路不到位、激励措施不到位、学生反应不到位。二是思政教育渠道不宽。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特别是认为思政工作只是辅导员、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和团委、学工部门人员等专职政工队伍的事;专业教育与思政分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力不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效果不明显;全员育人意识欠缺,思政教育课堂局限,对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网络阵地、校园文化等应有的思政功能发挥不足。三是存在“十重十轻”现象。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重“活动”轻“教育”、重“知识”轻“思政”、重“独奏”轻“交响”、重“教案”轻“学生”、重“传承”轻“创新”、重“授课”轻“教研”、重“说教”轻“师表”、重“导研”轻“导人”、重“服务”轻“自立”、重“建设”轻“文化”问题。四是缺少有影响力的思政品牌。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创新特色不突出、个性教育不突出、有效办法不突出、品牌效应不突出问题。

(一)顶层设计,建立协同育人大机制
强化大思政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组织协调、全校全员参与的“1+N”责任机制,确保思政“大体系”落实到位;完善大思政工作实施机制,建立健全目标任务责任清单,学校以《关于加强大学生主题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为支撑,确保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改进大思政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各支育人队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人事考核、教学评价、职务职级晋升制度,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工作开展情况及育人效果纳入全体教职员工考核评价范围,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创优。
(二)五位一体,打造思政育人大课堂
借助省级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示范点的优势,育德铸魂,建设课程育人“金课堂”;实施课程思政“九个一”工程,打造精品“课程思政群”;学做结合,通过藕舫学院24类竞赛班、选派2支研支团、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把思政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中,创新实践育人“活课堂”,创造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打造“两微一端”网络育人阵地和网络思政平台,丰富载体,形成思想引领合力,打造网络育人“新课堂”;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覆盖率达100%,实施“党建+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打造“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初心课堂”等,使“学、评、讲、绘、践”五位一体,构建组织育人“红课堂”。
(三)多元协同,汇聚思政育人大队伍
突出专职队伍骨干作用,建设高水平思政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