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价值教育的问题,教育不仅要培养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教育的成败和民族的未来。本书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帮助儿童即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儿童的正义感是一种可贵的价值品质,本书将对儿童的正义感及其培育等进行理论的分析。本书在教育学术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反映了我国当代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价值教育的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胡金木,安徽六安人,1982年出生,教育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等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先后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与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秘书长与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导言 个人良心:培育正义感为什么重要 第一节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的良心 第二节 人们应依据何种价值来行动 第三节 正义感是依据正义来行动的欲望 第四节 获得正义感是公民成熟的标志 第五节 儿童正义感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第一章 思想遗产:儿童正义感发展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正义是道德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皮亚杰与儿童正义感的发展 第三节 科尔伯格与儿童正义感的发展 第四节 罗尔斯与儿童正义感的发展 第五节 儿童正义感发展的思想遗产 第二章 正义观念:儿童正义感发展的认知前提 第一节 分配正义理论:如何分配社会善的家族性讨论 第二节 承认正义理论:从分配范式转向承认范式 第三节 教育正义:多个领域叠加的特殊正义理论 第四节 复合正义:教育正义的多维理解 第三章 社会同情:儿童正义感发展的情感之基 第一节 社会同情的内涵及其正义意蕴 第二节 社会同情何以促进儿童正义感发展 第三节 儿童同情心培育的关键性因素 第四节 基于社会同情的儿童正义感培育途径 第四章 良善生活:儿童正义感发展的生活土壤 第一节 良善生活:正义感发展的日常形态 第二节 不义倾向:非人化控制及去道德化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良序善治:走向良善生活的价值理念 第四节 良善制度;良序善治的制度支撑 第五章 民主参与:儿童正义感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民主生活与广泛参与 第二节 参与是实现正义生活的条件 第三节 民主参与所蕴含的正义性价值 第四节 学校中儿童参与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适合儿童参与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第六节 如何建设参与性学校生活 第六章 互惠有爱:正义而仁爱的价值理念 第一节 道德理想主义的伦理审视 第二节 底线正义感:道德教育要从互惠正义出发 第三节 高阶正义感:除了互惠还需要仁爱 第四节 促进正义感发展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