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雪落东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渡边淳一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雪落东京》展现了作者在约三年的时间里对日本社会的集中观察和思考,内容涉及自然风貌、社会文化、医疗保健、生活习俗和创作体验等方面。有对环境变化的诧异与焦虑,有对城市功能脆弱的担忧和警告,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批判与反思,同时对这些问题发自肺腑地提出告诫。 作者简介 渡边淳一,日本著名文学大师、国民作家。1933年出生于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一度曾任骨科医生,后弃医从文,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以小说《光和影》获直木文学奖,以《遥远的落日》获吉川英治文学奖。2003年获日本政府“紫绶褒章奖”。2014年4月30日,渡边淳一因癌症逝世,享年80岁。 一生共发表130多部作品,代表作为《失乐园》。其中描写的不伦性爱,引发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其他代表作包括将现代情爱观融入日本古典美的《化妆》,“爱与性”的主题的《红城堡》,临终遗作、最后一部自传体小说《我永远的家》等。 作为网友评选出的排名第一的日本对华友好人士,渡边淳一对日本政府不肯反省侵略战争予以严厉批判,显示了一位伟大文学家对历史应有的自觉与责任感。 目录 前言 物种在演变 关于“初”字 雪落东京 雪中的札幌 想要探望时 乘坐新干线 功能重于图案 在新加坡 明媚春日看能剧 形迹可疑的人 大北海道 怪异少年与犯罪 影像技术虽在进步 关于“婚外恋小说”之说 似是而非的热情 表面光鲜的主张 公开宣告患癌 工作态度男女有别 关于“海洋日” 电影中女佣说东北话 全国高中职业棒球大会 容颜易改,嗓音难变 夏天结束了 复原的照片 青森,而后是恐山 从札幌赴冲绳 关于贺年卡 少用代名词 与老友相会 看人还是看花 鼻炎治不好 尊严死或无知死 治愈萧条的良药 后记 序言 本书是渡边淳一先生的 随笔作品集,题材广泛,意 蕴生动,匠心独运,色彩斑 斓,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 和人生舞台的真实感受。内 容涉及自然风貌、社会文化 、医疗保健、生活习俗及创 作体验等方面,视野开阔, 挖掘深入,自成一家,由此 推演出五光十色、精彩纷呈 的大千世界。作品对现实和 过往的审视与反思,既严肃 认真又不失诙谐,可谓妙语 如珠,相映成趣,是关注社 会、讴歌生命、匡扶正义的 上乘之作。 本书展现了作者在约三 年的时间里对社会事物的集 中观察与思考,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有对环境和物质 变化的诧异与焦虑,有对城 市功能脆弱的担忧和警告。 他特别关注民众生活的细微 变化,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 ,甚至把环境遭到破坏而政 府缺乏整治之策的现状付诸 笔端。其对现实人生和社会 环境的考究一直贯穿着坚定 的信念,大气磅礴,并对时 弊展开尖锐的批判。作品充 满正能量,引起读者强烈的 共鸣。 生活环境和世间万物随 着时代的发展而悄然变化。 瓜果蔬菜长得高大漂亮,却 失去原来的味道。比如西红 柿、黄瓜,颜色鲜亮,却缺 乏自然生长的味道。生猛海 鲜与比往相比,也显得寡淡 无味。作者认为以前入口的 东西味道地道纯正,吃起来 令人回味无穷。数十年来社 会变迁,动植物也随之改良 ,改来改去,有的不仅改变 形状,还失去原来的味道, 令人感慨万端。一切事物都 应遵从自然规律,不应打着 文明或科学的旗号漠视自然 法则。作者严肃指出,人的 任性导致食物的不良变化, 今不如昔,责任在人,不在 物! 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 ,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心。其人口众多,设施齐全 ,生活条件优越,而问题也 相对比较突出。一场突如其 来的大雪能使城市陷于瘫痪 :航班被取消,车船停运, 交通寸断,居民生活大受影 响……现代化国际城市竟如 此不堪一击,令人无语。现 代人过惯了安逸的生活,养 成怠惰的习惯,遇到紧急情 况就会不知所措。作者疾呼 ,要居安思危,敬畏自然! 仅用一个雪耙或一条胎链就 能应对大雪的袭击,却事前 不做任何防范!东京人的矫 情和傲慢暴露无遗,这真是 要不得。 茫茫人海,世事难料,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到: 有亲戚患病住院,作者欲去 探视,其家属说并无大碍, 结果不几日传来噩耗——斯 人已逝!作者顿感悲凉,悔 不当初。以此提醒人们:老 人年事已高,纵然身体硬朗 ,在环境变化面前也很脆弱 ,甚至连气温的微小变化都 难以适应。尤其在生病之时 ,应多多给予关心,否则会 遗憾终生。作者的父亲就是 因病而猝然长逝的,在给作 者带来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的同时,留下了“子欲养而 亲不待”的遗憾。 新干线是日本的主要交 通工具之一,也是利用率最 高的城际铁路。高铁客运有 时拥挤,有时空闲。空闲之 时,乘客可随意落座。有的 持票者看到有人正坐在自己 的座位上闲聊,便当仁不让 ,非要“对号入座”,逼走这 个人。结果是被逼者意犹未 尽,无可奈何地让座,与其 闲聊者不得不陷入沉默。作 者认为,人与人之间,太过 通融令人困惑,太不通融同 样令人困惑。车上乘客少, 完全没有必要“对号入座”, 择位而坐于人于已两相便利 ,何乐而不为?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 善,有些人却无家可归,被 迫蜗居在城市一角。这些人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找不到 工作,无栖身之处。政府却 借口净化环境将其驱离,并 未为其提供栖居之所。这些 被城市遗忘的人各有难言之 隐:或在原单位遭受排挤, 被迫辞职流浪街头;或与家 人反目成仇,背井离乡另谋 生路。作者认为,社会高速 发展,既有成功者,也有失 败者。政府应对其施以人道 主义关怀,建造廉价公寓, 妥善安置,以免其流落街头 ,这才是真正的净化环境, 也是政府的应尽之责。 日本是礼仪之邦。每到 年底,人们会互寄贺卡,这 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般 用贺卡互致问候,共迎新年 。服丧者则既不授卡,也不 受卡。古来如此,并不鲜见 。然而,服丧者在不授受贺 卡期间,却去卡拉OK消遣 ;有的人因远房亲戚故去, 拘泥于形式也不发贺卡。作 者认为,无论是谁,在服丧 期间,都应与外界保持沟通 ,贺卡是与他人联系的纽带 ,应充分利用,互通有无。 或表达情感,或直抒胸臆, 或互诉衷肠,或汇报近况, 拉近与对方的感情,维持必 要的交往。 每逢春风吹得樱花绽放 ,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 京都赏樱。大街上人头攒动 ,熙熙攘攘;寺院内人满为 患,拥挤不堪。寺院为招徕 游客,为樱花添加七彩灯光 ,樱花之美被烘托到极致。 游客趋之若鹜,每当华灯初 上之时,人们便欢呼雀跃, 惊叹樱花之美,却忘了寺院 乃肃穆、静谧之处。不得已 ,游客排成长队缓缓而行, 犹如被羁押般接受导游管制 ,实在是大煞风景。人们在 “请不要拥挤!”的提醒声中 ,蜻蜓点水般匆匆赏樱,根 本无法领略樱花的浪漫与风 流。作者对此深感遗憾。 本书围绕社会的各种问 题次第展开,要言不烦,字 字珠玑,娓娓道来,引人 导语 本书是渡边淳一先生的随笔作品集,题材广泛,意蕴生动,匠心独运,色彩斑斓,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舞台的真实感受。内容涉及自然风貌、社会文化、医疗保健、生活习俗及创作体验等方面,视野开阔,挖掘深入,自成一家,由此推演出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作品对现实和过往的审视与反思,既严肃认真又不失诙谐,可谓妙语如珠,相映成趣,是关注社会、讴歌生命、匡扶正义的上乘之作。 后记 本书由一九九五年夏至 一九九八年初夏,连载于《 现代周刊》的“像风一样”的 系列作品选编而成。 说真的,自己在此期间 遇上《失乐园》出版之后的 所谓“失乐园热”,又被各种 杂事缠绕,没有汇编成书的 东西很多。 我自己有所介意,也有 读者来信问:“这个时期的 东西为何不都收进书里呢? ”于是,决定将其汇编成书 ,所纳入的一些随笔是第一 次以书的形式出版。 当然,因为时间间隔了 三年多,有些时事性的东西 并未纳入,纳入的都是与岁 月关联不大的东西,这样可 以使读者读起来没有违和感 。 到今年八月,连载“像风 一样”已面世五百次,这是 出版的第七本书。如果读者 喜欢,自己不胜荣幸! 渡边淳一 一九九九年九月 精彩页 物种在演变 如果现在吃一下人肉,味道会怎么样呢? 说这样的话,也许会招来很多人的嫌弃:“你想干吗?太不像话啦!” 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 我是设想“假如自然界有专吃人肉的怪物……”。 如果真有这种怪物,它们会感觉到近年来人肉味道的变化吗? 也许无论我怎么说明,都会被别人指责“你太可笑啦!”。 其实,这是我周末哪里也没去,在家中躺着睡觉时突然闪现的念头,希望大家不要吹毛求疵! 我当时突发奇想:为什么人类总是去捕捉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并加以烹饪,且食谱非常宽泛呢? 如果人类站在自己被捕捉、被烹饪的立场上考虑呢? 也就是说,换位思考可能会产生与原先截然不同的观点。 就从吃鲱鱼说起吧。 以前,特别是二战后不久,北海道粮食供应不足,所以人们经常吃鲱鱼。 当然是原封不动地烤一条生鲱鱼,烤熟了浇上酱油吃。 当时的鲱鱼身上油多,用火一烤,油就“滋滋”地往外冒、往下滴,烤鱼的金属网甚至会燃起火焰。 烤鲱鱼很好吃。市场上卖鲱鱼的比比皆是。 每顿饭的米不足,吃两三条这样的鲱鱼就饱了,热量也足够。因此,自己在那个闹粮荒的年代没怎么觉得挨饿,很顺利地熬过来了。 然而,现在鲱鱼的供应情况发生了变化。 以前在北海道西侧的海域,数不清的鲱鱼成群结队,据说有的区域因雄鲱鱼在交配时排泄了大量的精液而变成了乳白色。然而,现在这一带已难觅鲱鱼的踪影。 现在市场上供应的鲱鱼大多产于太平洋东部或俄罗斯近海。 这种鲱鱼很不好吃,主要是没有油,干巴巴的,吃起来有种长期冷冻保存过的鱼的感觉。就是用火烤,也没有油珠滴下来,更不用说烤鱼网会燃起火。 对于当年吃过烤鲱鱼的人来说,现在吃的哪是鲱鱼,应该说吃的是像鲱鱼的鱼,当然就不想买着吃。 想不到仅仅过了四五十年,鲱鱼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物种的变化,也发生在水果和蔬菜上。 比方说苹果,过去给人的印象是青而酸。现在的苹果却是个大味甜,甚至甜得令人发腻,有时连一个都吃不下。 西红柿也是,过去的西红柿有一股独特的味道,咬一口汁液就流出来,酸甜可口,个头也大小不一。 现在的西红柿外观非常漂亮,个大,红得透亮,却没有西红柿那独有的味道,只是让人觉得自己在吃一种色红、无味、有水分的东西。 至于黄瓜,大部分直而细长,好看却没有清香的气味,和带点绿色的细长萝卜相差无几。 这些果蔬是从何时变成这样的呢? 当然,冲水果和蔬菜发牢骚没用。 因为这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使之变成了这样的东西,它们并无责任。 许多物种在几十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让人细思极恐。造物主是以怎样的心态注视着这些变化呢? 若干物种在变化,而人类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假如自然界真有喜欢吃人的怪物,它会怎么说呢? 可能它会这么说吧:“哎呀,现在的人嘛,已经完全变了。” 虽说都叫作人,但以前的人有倔强的,有油腻的,还有撒娇的、叛逆的,可谓形形色色。 有的人生命力特强。剥下他的皮,他还会对抗;拧掉了手脚,心脏还在跳动。 若是将这些家伙用火烤,估计油会“滋滋”地往下滴,无论是煮还是烤,都有人独特的味道,很值得吃。现在的人却变化大了。 现在的人身材细长,面目也相当漂亮,过去那种流着鼻涕的小家伙和手脚受伤溃烂的家伙基本不见了。 现在的人看着好看,吃一下却十分乏味。 是因为成长条件太好,还是因为过分保护?不像是能吃的东西。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