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符号学提出了大量分析意义活动的方法,许多原先杂乱的文化问题,变得清晰可解。 符号学的这种益处,让许多人把符号学看成方法论。本书试图把符号学从方法论上升为一种本体存在论与认知哲学。 本书提出:意识(任何心智的意识)发出的意向性,通过符号构成一个周围意义世界。这个世界与自然世界互相依存也互相区分,因此意义世界的基础是心物二元。由此理解出发,本书从细微的经验入手,深入人类艺术如何取得认知的若干原理;另一方面扩展到社会文化,探索意义的“真知”如何依靠“解释社群”而取得一定的客观性。 作者简介 赵毅衡,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符号学、叙述学、形式论。著有《远游的诗神》《重访新批评》《文学符号学》《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广义叙述学》《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形成》以及The Uneasy Narrator,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 The River Fans Out,Philosophical Semiotics等。 目录 题解 意义理论,符号现象学,哲学符号 导论 意义世界 1.意义世界的复数性与复合性 2.物世界与实践意义世界:认知、理解、取效 3.思维世界:范畴与筹划 4.游戏与艺术在意义世界中的地位 上编 意义的产生 第一章 意识与意义 1.《意义的意义》之意义 2.形式直观 3.意义对象的“非匀质化” 4.统觉与共现:意义的大力度优惠形式完整度 5.指示性作为符号的第一性 第二章 先验与经验 1.“思维-符号”与“心语假说” 2.重复:经验的构成方式 3.想象力:先验的与经验的 4.想象必有“象”吗 5.人类意义共相 第三章 解释与交流 1.认知差:意义活动的基本动力 2.双义合解的四种方式:取舍,协同,反讽,旋涡 3.意义的未来品质 下编 意义的社会化 第四章 真知与社群 1.展示:文化范畴对意义解释的作用 2.真知与探究社群 3.解释社群观念重估 4.文本内的“横向真知” 第五章 符号与文化 1.元符号 2.文化:社会的符号活动集合 3.文化中的错位、畸变与转码 4.“超接触性”:文本主导更替与文化变迁 余论:形式、意义、形式意义、意义形式 1.形式 2.意义 3.形式的意义 4.意义的形式 2017年版后记 序言 四川大学出版社建议出 版我的作品集,但旧作各 书,已经多次重印或重版 ,卑之无甚高论。二十多 本摆一书架,形同作秀, 狂妄自大,自己脸红,这 次合集的只是未曾修订再 版过的近作。新世纪后不 久回国任教,有机会集中 心力,就一系列久思未决 的“意义形式”问题,做比较 集中深入而且持久的思考 。其成果就是2011年的《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2015年的《广义叙述学》 ,2017年的《哲学符号学 :意义世界的形成》, 2022年的《艺术符号学: 艺术形式的意义分析》, 2023年的《符号美学与艺 术产业》。最后两本书实 际上是同一课题的上下卷 (分别是“纯艺术”与“泛艺 术”)。只因行政上分成两 个项目,只能作两本书出 版。 究竟为何称为“意义形式 论”,我在《哲学符号学: 意义世界的形成》的“余论” 中已经详解。这些问题半 个世纪来一直在头脑中, 形成了包括八十与九十年 代出版的《文学符号学》 《苦恼的叙述者》《当说 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 学导论》等书。现在回顾 ,不能说不值一哂,但也 不必特地集合进来。因此 ,一生思考追求,最终就 这几本勉强可以拿出手的“ 意义形式论五书”。 集合起来后总览之,就 显现了一些问题:前后四 十年,有些课题,有些论 点,不可避免会重复谈, 例如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 写成的《符号学原理与推 演》中,专章讨论了后来 进人《广义叙述学》和《 艺术符号学:艺术形式的 意义分析》的基本思想。 既然读者有五本书互相参 读,保留后出的专著就可 以了。篇幅宝贵,读者的 时间更应珍惜。此种情况 ,有关章节一律砍掉,留 几个小注,说明原委。只 是经常同一问题,各处各 用,不可能抹掉所有的思 考,此时用脚注说明可互 参之处。 最后的最后,总要说几 句感慨。学术天下公器, 只是借我手而成文,能用 一生思考这些问题,对了 错了,都值得了,所以谈 不上“天鹅之歌”。若天假我 以年,有后续之作,此处 就不必谢幕。书生除了读 书写作,百无一用。思考 权虽然冥冥赐于每人,暴 殄天物总是可惜。 赵毅衡 2023年7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