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菌中毒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聂荣庆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菌子之于云南,犹如辣椒之于四川。本书以菌子为媒介,串联起自然、饮食、历史、轶事,展示了具有人情味、烟火气的云南生活图景,点滴细节唤醒记忆深处的故乡、亲情、友情、人情,勾起对彩云之南的向往。
被视为理想生活之地的彩云之南,处处是菌子留下的痕迹,四季轮转中,云南人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春雨过后迎来了第一波“头水菌”,怀着既担心中毒又深深地为这一口鲜而上瘾的矛盾心理开始了吃菌序曲;当夏时节,在旧时车站,菌农在火车停靠的间隙飞快与乘客交易刚采到的新鲜菌子;秋风乍起吹来北风的鲜,佛教圣地大理鸡足山的冷菌应节而生,大理的白族朋友也颇有仙风道骨;作为西餐三大顶级食材之一的松露,在云南只是平平无奇的“猪拱菌”,制成块菌泡酒,深冬三五好友围炉夜话时来上一盏。
菌子早已盘根错节深入云南的风土,云南人在菌子生活中建立起了世界观。青头菌是云南人的乡愁;闻着臭吃着香的干巴菌却处于云南菌子的鄙视链顶端,关联着中国美食的“食腐”境界;鸡枞是百菌之王,自认为“家乡宝”的云南人,喜欢平静,甘于淡泊,如若有人出人头地,就称之为芸芸众生中冒出来的几朵“鸡枞”......
配以“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曾孝濂、博物画家杨建昆绘制的近 60 幅博物画,构成一部生动的地方志,作者聂荣庆娓娓道来面目鲜活的市井人物与云南“鸡枞”的茶米油盐与人生奇遇。
目录
牛肝菌
干巴菌
青头菌
鸡枞
松茸
羊肚菌
鸡油菌
奶浆菌
冷菌
松露
谷熟菌
虎掌菌
大红菌
皮条菌
竹荪
灵芝
展览
马皮勃
虫草
白参菌
导语
1、专属赠品毒蘑菇手册
一本手册带你辨识神秘毒素还是鲜美能量,16种常见毒蘑菇植物科学画,清晰辨识有毒特征,采蘑菇的路上小心毒蘑菇出没!
2、本书以菌子为媒介,串联起自然、饮食、历史、轶事,展示了具有人情味、烟火气的云南生活图景,在范式化的忙碌生活中,带给读者放松的阅读体验和别处生活的多元化选择,点滴细节唤醒记忆深处的故乡、亲情、友情、人情,勾起对彩云之南的向往。
3、菌子早已盘根错节深入云南的风土,云南人在菌子生活中建立起了世界观。青头菌是云南人的乡愁;闻着臭吃着香的干巴菌却处于云南菌子的鄙视链顶端,关联着中国美食的“食腐”境界;鸡枞是百菌之王,自认为“家乡宝”的云南人,喜欢平静,甘于淡泊,如若有人出人头地,就是芸芸众生中冒出来的几朵“鸡枞”……
4、“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曾孝濂与杨建昆,近60幅蘑菇植物博物画,蘑菇之美与自然的崇高礼赞。
5、走!到云南采蘑菇去!一本入云南之书,寻着蘑菇的脚步走遍云南。
精彩页
菌中毒
每年一进入5月,昆明就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本来一年中都会有的风,却没有了踪影。从冬春延续过来的蓝天,这段时间会呈现出一种暖暖的灰色。昆明的气候以四季如春著称,虽然被冠以“春城”这个名字,但是到了这几天,人们还是会觉得有一些莫名的闷,如果房间没有窗南北通透,风就不能够对穿,常常还是在一觉之后,闷出了一身大汗。每当这个时候,大家好像都在期盼老天赶紧下雨,以便缓解“娇气”的昆明人认为的酷热。无论是在跳广场舞的老嬢,还是在写字楼没有空调的电梯里的白领,都会抱怨“怎么还不下雨”“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已经开始下雨了”云云。昆明人一方面期盼着雨季的到来可以缓解眼前的闷热,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雨季的开始意味着人们迎来了这一年的美食季,因为雨后,就会有菌陆续上市了。云南人对这种来自自然界的美食有一个昵称——菌儿(方言念作“jier”)。如果在昆明的菜市场,你问哪里可以买到蘑菇,一定会被带到堆满了平菇和其他种类人工菌的摊位,因为固执的昆明人认为,只有野生的、无法人工种植的蘑菇才有资格称为菌儿。
一到端午之后,医院里面就开始多了一种病人,就是吃菌中毒的病人。如果跟你一起吃饭时吃了菌的朋友,一直用手捂着脑袋,告诉你他变成了一瓶矿泉水,生怕一摇晃,水就从脑袋里泼出来,云南人并不会觉得惊奇,而是会马上判断出他是菌中毒了,于是直接把这个朋友送去红会医院,因为有很多吃菌中毒的病友,已经手舞足蹈地在那儿被经验丰富的医生治疗着,云南医生对这种病人早已见怪不怪。
菌,是任何一个昆明人谈论关于美食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云南菜系里面,如果缺少了菌,那么云南人是根本没有底气跟外省人谈论云南美食的。5月开始下雨后,在离昆明稍微偏远一点的山上,湿度和气候变化通常都比较大,雨水一下来,菌就陆陆续续长出来了。于是在昆明的菜市上,差不多5月中旬开始,就陆陆续续出现这些从稍远一点的山上运过来的菌。昆明人把最早见到的这些菌,都称为“头水菌”。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是当年雨季第一场雨后滋生出来的菌,这个时候的菌,其实很多人都不太敢吃,昆明人觉得头水菌危险很大,有点类似日本人吃河豚,需要些勇气才敢去享受这一年当中最早的口福。每年都有很多人贪吃这第一口鲜,因为吃头水菌产生了蘑菇中毒的问题,所以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大家便有点兴奋地互相打探:“有菌儿了,你咯吃着了?咯好吃?有一家人都吃菌中毒了!”确实,每年昆明都会有很多人因为吃菌中毒,以致在昆明的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专门有一个救治菌中毒病人的中心。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希望赶快去尝试这一年中的第一口美味的野生菌,但又多多少少有一点对菌中毒的惧怕,一直要等到几场大雨之后,才敢甩开负担,大快朵颐。在这个季节,昆明人其实有一种很复杂的心理,每当听说有人菌中毒了,就会对中毒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甚至有点小兴奋的感觉,多多少少想自己去稍微尝试一下。
菌中毒,主要是野生菌中含有毒素,因为菌烹饪加工不当,或者根据体质不同而食用过多,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中毒类型的其中一种为胃肠炎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还有一种是神经型,中毒者会兴奋、幻视、幻听,同时可伴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对人体伤害比较大的一种是肝脏损伤型,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到30小时左右,早期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轻度中毒者的脏器会受到损害,严重的则会危及生命。
菌的品种和烹饪方式决定了是否会产生菌中毒。已经被证实的毒菌,是万万不能进食的。去年,在网上热传的吃菌防毒口诀“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被网友们配上了各种音乐,传唱四方。其实,这首歌谣只是关于毒菌的一个笼统的概念,云南鲜有那种在欧洲常见的“红伞伞,白杆杆”的毒菌,更多的是“灰伞伞,白杆杆”或者“白伞伞,白杆杆”的致命鹅膏,所以在云南民间辨别毒菌的经验就是:“头上戴帽,腰间穿裙,脚上穿鞋”的菌子不能随便吃。本书中写到的20余种蘑菇真菌,都是云南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安全美食,只有烹饪不当时会造成轻微中毒现象,但不至于危及生命。当然最好食用单一品种的菌子,因为杂菌就怕混进不容易辨别清楚的鹅膏,引起致命中毒。
研究菌的烹饪加工是云南人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有种说法是云南人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刀刃上。在云南,没有人把吃菌中毒这件事太当一回事。如果一个人与常人思维不同,把事情做砸锅了,大家就会幽默地说:“他怕是着菌闹着了。”并没有歧视他的意思。而云南有一些人在各个行业里颇有建树,当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决策一件事情或者执行一个项目,并取得卓然成就,其他人也会这样评价:“他怕是菌吃多了。”仿佛思维两个极端的指标,都跟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