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精)/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张祥龙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的方法,来讨论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古代天道观的关系,并通过这种讨论去揭示一条领会终极问题的古老而又新鲜的思路。全书主体包括三个部分:海德格尔思想、印度与中国古代思想、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观的比较。作者不仅使中国近代以来的比较研究获得了新的深化,而且似乎为中西思想融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这种中西思想对话迫使我们放弃一切概念型的和现成式的比较研究,而寻求一种更根本的、具有语境和史境构成力的探讨方式;而这恰恰与海德格尔及中国天道观的基本思想相通,也是任何关于终极问题的对话之所以能有意义的关键所在。本书可谓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的典范。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海德格尔思想 第1章 海德格尔其人及其道缘 一、海德格尔的人生道路 二、海德格尔的道缘 第2章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起点 一、胡塞尔的现象学 二、范畴直观与“存在”系词 三、为什么“在胡塞尔那里没有存在的问题”? 第3章 海德格尔与古希腊哲学 一、前柏拉图思想——西方哲学的真正源头 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三、古希腊哲学衰落的思想原因和语言表现 第4章 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释——先验想象力和时间纯象 一、作为“存在问题引论”的《康德书》 二、《康德书》的基本思路 三、海德格尔解释康德的特点 四、《康德书》如何打开理解《存在与时间》之门 第5章 《存在与时间》(一) 一、《存在与时间》的思想线索——缘在(Dasein) 二、缘在的在世 三、在缘的方式 四、牵挂——缘在的存在 第6章 《存在与时间》(二) 一、解释学的处境 二、朝向死亡存在的存在论含义 三、良知与决断 四、时间性——牵挂的存在论意义 五、海德格尔时间性的特点 六、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时间观 七、对《存在与时间》的总体估价与“时间性的退化现象” 第7章 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一) 一、“转向”的含义 二、转向的方式——真理与不真性 三、自身的缘构发生(Ereignis)——存在的真义 四、语言与诗 第8章 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二) 一、技艺(techne)与技术 二、海德格尔的思想方式 第二部分 印度与中国古代思想 第9章 西方传统哲学与古代印度思想 一、探讨终极问题的三条思想道路 二、西方哲学的“形式”理念与“概念”构架方法 三、古印度正宗思想——直觉体验的直陈表述 第10章 佛家的缘起终极观与龙树的中观 一、佛家与印度正宗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先于龙树的缘起说 三、龙树的缘起说与中道义 第11章 中国古代思想的特性 一、天:中国的原初思想境域 二、原本儒家的天道观 三、墨家思维方式的现成性 第12章 形而上之道还是势域之道 一、对道的错解:形而上之理 二、《韩非子》得人势而未得天势 三、《孙子兵法》——活在势域中的道 第13章 老子 一、终极处境中的构成之道 二、误解“道”的一个原因 三、道任天势 四、老子的生存关切 五、道是生存的顶极形态 六、小国寡民 第14章 庄子 一、终极形势不可避免 二、依天势而得真知 三、气虚得势 四、道境与道言,天机与机械 五、真人 六、梦与痴——《红楼梦》的道境 第三部分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观的比较 第15章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的相通之处 一、非现成的识度 二、人间体验为理解之根 三、终极即构成境域 四、境域本身的消息 第16章 海德格尔思想与天道观的区别和对话可能(一) 一、时间观与历史观 二、人格神还是境域之神 三、人的本性与成为“真人”的可能 第17章 海德格尔思想与天道观的区别和对话可能(二) 一、技艺与现代技术 二、语言与道言 三、海德格尔所理解的“道” 结语 附录 海德格尔与“道”及东方思想 一、海德格尔论“道” 二、海德格尔关于东、西方思想关系的言论 三、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及东方思想的关联的一些报道与事实 后记 修订版附记 人名索引 词汇索引 序言 此书于1996年9月由北京 三联书店首次出版,到 2007年8月又将它的精装修 订本付梓,增加了“附录”中 的一个材料。这一次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要推出它的平 装本修订新版,我以三联书 店的精装本为基础,修正了 此书在打印和表述上的一些 不妥之处,涉及标点和一些 用语,以达到更为通畅的阅 读感。至于意思上的某些补 充或调整,绝大部分放到了 新加的注释(标以“新版注” )里,为的是尽量保持此书 原来的面貌。尽管十几年过 去了,我对海德格尔和中国 古代哲理的了解也有推进, 但当我这次又仔细审读此书 时,还是感到它的基本研究 特点,更准确地说是它的研 究取向——注重海德格尔哲 学形成的思想史脉络(比如 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表述 的“实际生活经验”本身的“ 形式指引”的方法论,他与 胡塞尔现象学、希腊哲学、 康德哲学的关系);揭示他 独特的思想与表达方式,而 不止于撮述其著作的概念与 命题;在跨文化的视域中突 显他和中国古代哲理的特征 ,而不限于在西方哲学的视 野中来评述他;乃至在进行 这种跨度很大的对比时,所 依据事实的准确性和所涉及 的思想品质的相关性;等等 ——仍然是我认同的。此修 订新版还新加了人名索引和 词汇索引,以方便读者的检 索查寻。 当年通过丝绸之路,“西 方”的文化,比如印度、波 斯、古罗马、西域的文化, 随着驼铃声或乘着风帆进入 中华。各种外来哲理与宗教 ,不论是印度教、拜火教、 明教、佛教、耆那教,还是 犹太教、基督教和后来的伊 斯兰教,都曾在这里试过它 们的运气。但是,就哲理而 言,能够在华夏文化中扎下 根,繁衍出新的品种,以其 思想改变了中华哲理乃至远 东哲理的面貌者,非佛家莫 属。说得更准确些,是佛家 中的大乘般若尤其是广义的 中观派(含如来藏之心识说 ),让中华哲人以既到位( 不再限于格义和比附)又回 漾激荡的方式得窥一个新鲜 的思想世界,由此而引发出 自己的诸佛学宗派乃至后来 的宋明道学。到今天,现代 中华与呼啸而来的欧美西方 打交道,已经超过一个半世 纪,但从哲理上看,不是东 风压倒西风(比如“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的时代),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自新文 化运动以来的状况),一直 没有找到能引出深层沟通的 触点。在我看来,当代西方 的现象学,特别是其中的海 德格尔哲学,最有可能成为 我们这个时代的般若中观。 胡塞尔的现象学可比拟于唯 识宗;海德格尔则更近乎龙 树中观、《楞伽》、《金刚 》到《起信论》,尽管从事 实上看,他对于老庄道家更 感兴趣(如果龙树能够读到 中华经典,他多半也会最属 意于庄子);至于后来法国 现象学的诸家,如萨特、梅 洛一庞蒂、利科、勒维纳斯 、德里达等,则或可粗粗比 做小乘诸派,或可比做密宗 。 无论如何,中国人都应 该更深入原本地研究和了解 西方及一切于己不同的文明 ,以便能够充满灵感地来解 释它们,并由此而开创出当 代的华严、天台和禅宗。那 能够赢得未来的“中国道路” ,不能仅靠拼凑或就近认定 来获得,因为它不仅仅是“ 在中国的道路”,而是充满 了领会契机并能为中国乃至 世界带来新的可能性的道。 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道 路’(Weg)很可能是一个 语言中古老和原初的词,它 向深思着的人发话。在老子 的诗化的思想之中,主导的 词在原文里是‘道’(Tao)。 它的‘真正切身的’含义就是‘ 道路’。……此道(Tao)能 够是那为一切开出道路之道 路。”(见本书附录一·2) 希望读者能在海德格尔的论 著以及像这本书这样的传解 中,感受到这样的道路,尤 其是,感受到它息息相关于 中国命运的道性。 己丑(2009年)正月祥 龙写于畅春园望山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