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实用主义救了我(威廉·詹姆斯的心理课)(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美)约翰·卡格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你听说过“命运”吗?你害怕宿命论吗?你担心所谓“自由意志”只是自欺欺人的玩笑吗?威廉·詹姆斯觉得,如果不能好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人生毫无意义。于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抑郁,焦虑,尝试自杀。为了拯救自己,威廉·詹姆斯踏上知识之路,从此开辟实用主义哲学、实验心理学,成为美国本土首个原创哲学家、19世纪顶尖思想家之一。
加缪曾说,回答人生的意义,就是回答了所有根本的哲学问题。实用主义的迷人之处,正是它对人生意义的解答和强大的心理自助色彩。实用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它适用于所有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智慧的心愿:先行动,再相信;关注具体的生命体验;树立积极健康的习惯;从而跳脱意义危机。实用主义哲学对人类心理状况的恳切关怀,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现代思想,如存在主义哲学、粒子物理学等。
透过威廉·詹姆斯的生平,作者交织讲述实用主义哲学的发端和内涵;告诉读者,我们完全可以将实用主义哲学视为具有奇效的心理治疗工具,因为威廉·詹姆斯将哲学运用于自身抑郁症治疗的实践经验,从头到尾只为了拯救生命——他自己的,以及所有和他一样对生命抱有敬畏心的人们。
作者简介
约翰·卡格,马萨诸塞大学洛威尔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哲学教授,著有《美国哲学:一个爱的故事》(American Philosophy:A Love Story),该书名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2016年度好书榜及《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编辑选书。作品散见于《纽约时报》《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等众多刊物。
目录
前言 “厌恶人生”
第一章 决定论和绝望
第二章 自由和生活
第三章 心理学和健全心态
第四章 意识和超越
第五章 真理和结果
第六章 求知和希望
致谢
注释
推荐阅读
出版后记
序言
1869年,威廉·詹姆斯正
在崩溃的边缘。他向朋友亨
利·鲍迪奇1坦白:“我是一
个可鄙的不幸之人。在过去
的三个月里,厌恶人生的感
觉蹂躏着我。至于写信我应
该是做不到了。”这时,他
正迈向他的成年期:在接下
来的二十年里,詹姆斯会不
间断地写信、写文章、写书
,如毕生之志。他将成为美
国哲学和美国心理学之父,
这是他写这封给鲍迪奇的信
时完全没预料到的。事实上
,他时常挣扎着活到第二天

詹姆斯这时刚刚结束为
期十八个月的柏林短居,回
到他父亲位于马萨诸塞州剑
桥市的房产居住。这趟旅程
的目的是探寻健康与理智,
结果失败了——更准确地说
,结果严重地事与愿违,他
的状态越来越差。回到新英
格兰以后,取得医学学位的
期许倒是给了他一点点快乐
(他将毫不费力地实现)。
他的心不在这上面,也不在
任何事上面。真相或许是他
心里一下子有太多事也说不
定。
詹姆斯拥有多个领域的
博学之才,这是导致他自我
割裂的部分原因,他是诗人
,也是生物学家、艺术家、
神秘主义者。他受到太多方
向的引诱,就像被绑在把人
的双手、双腿往反方向拉拽
的刑具上一样,因此,他一
时半会儿无法动弹,前行或
去往他处也不可能。他是一
个由碎片拼凑起来的人,过
去他几乎保持不了“完整”的
状态。而且,他身上还有另
一面:因为哲学而感到困顿
。那些折磨了过往无数哲学
家的观点同样令詹姆斯深陷
,比如:人类被超出他们控
制的强力所决定;人类悲剧
性、无意义地听由命运主掌
一生;人类竭尽努力也无法
作为自由鲜活的存在者,以
自己的名义行事;人类充其
量是不幸被造出来的机器上
的齿轮罢了。
无意义感是个问题,詹
姆斯深以为然,它把他逼到
了自杀的边缘。在十九世纪
六十年代末的一天,他用红
色蜡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
人物速写:一个年轻人独自
坐着,他弓着背,脑袋下垂
。詹姆斯在图上题词:“我
和悲伤坐在这里(HERE I
AND SORROW SIT)。”但
如果你看得仔细点,你就会
发现有一根颜色很淡的线条
改变了整个句子的意思,句
中的“N”实际上是“M”。重
新读一遍:“这就是我。”这
是一幅自画像。
……
“人生值得过吗?”1895
年,也就是詹姆斯决定放弃
自杀的25年后,他仍然卖力
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根据
詹姆斯的意见,确有一个答
案既符合罗斯之死的事实,
又或许能够挽救他的生命:
“也许吧。”也许人生值得一
道——“生命的价值取决于
生活者。”有些人的人生或
许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还是
提早结束为好,比如史蒂芬
·罗斯的人生。然而詹姆斯
会提议,罗斯的人生也有可
能不是这样的。或许直到情
况变得不可挽回之前,他还
有时间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去寻找,但更多的是去创造
一些价值。
一个小时后,风雪中围
观的人群散了,下午稍晚时
分警戒线也撤离了威廉·詹
姆斯大楼。我那天什么事也
干不成,决定写这样一本书
:介绍詹姆斯早已为诸如史
蒂芬·罗斯这样的人留下的
著作——关于探索人生价值
之“也许”,以及他姑且得出
“人生值得一过”的结论。
我的想法是通过詹姆斯
的智慧,传递他关于人生的
种种感想:人的一生中确实
存在大量的可能性,人可以
自由地、有意义地探索不同
的可能性,只是要冒点风险
。詹姆斯在年轻时差点断送
自己全部的可能性。到了最
后,他从多种角度表明,自
杀肯定是退出生命的错误方
式。我们终会摆脱俗世牵挂
,那一天不会很远。我们的
任务是找到一种在人间活下
去,真正地生活的方式。
导语
美国首个原创哲学流派、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哲学之一,竟发源于抑郁症患者在人生穷途的自我救赎。
直至今天,我们仍值得重走威廉·詹姆斯的心路,用原汁原味的实用主义哲学撞开“活下去”的可能。
威廉·詹姆斯,这位被列入十九世纪顶尖行列的原创思想家,出生于显赫家族的“富三代”,横跨哲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界的天才,实际上,是一个与重度抑郁症、恐慌症缠斗一生的“生病灵魂”。
他所有的研究和努力,都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最后,他的确拯救了自己,从谷底重生。同样,他也将拯救你。
后记
哲学可用作治疗,两千
年来,这种古老的观念持续
影响着哲学家,并且惠及大
众。纵观其内部,充满与心
理学、社会学、物理学、医
学相关的“人学”智慧。它提
醒人们,要不断追问大问题
,不光有利于丰富智识,更
能让心灵获益。
在“哲学疗愈”这套丛书
中,你将读到来自海内外哲
学界专家学者的短篇作品:
关于严谨哲学如何拨动人类
内心深处的琴弦,解答当下
社会发生的实际问题,拨开
现象的迷雾,安抚人性的躁
动不安,助你走出价值死胡
同。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
将它视为陪伴指引型的实用
锦囊,通过它,找到适用于
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尺度。
本书以美国哲学家威廉·
詹姆斯的生平为线索,介绍
实用主义哲学诞生的契机和
内在的说理,最重要的是实
用主义真理观对于人生价值
的讨论。威廉·詹姆斯是美
国第一位原创哲学家,也是
认知心理学的鼻祖。在了解
其一生与抑郁症缠斗的事实
之前,我们很难想象,他在
知识方面所做的努力,竟然
都是为了给自己“治病”。因
此,他的哲学既不宏大,也
不深奥,他从“小”着手,关
注个体差异和生命体验,赞
美行动和神秘,在生活的实
际操作层面意义重大。尽管
实用主义在今天的语境中常
常被误解,有滑向相对主义
的危险,但是本书足以让我
们掌握詹姆斯的初衷。在每
一个暗淡、抑郁、失眠的日
子,我们都不要忘了,他就
像一个风雨守夜人,死死守
住向外、向无限敞开可能性
的门和窗。那句“也许吧”或
许正是你期待已久的答案。
最后,译者将自身的知
识和体悟融入翻译,在翻译
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为消除文化隔阂而反复润
色、修订。感谢她的倾力工
作。
精彩页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生活并未得到我们同意。没人问过我们想不想出生或者喜不喜欢自己的家庭。一个人的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等要素很大程度上都是偶然的。用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话说,我们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随波逐流,再经历相当长的一段青春期,然后发觉生活在一种自己远不能掌控的强力的支配下。
对许多人来说,成年无法缓解这种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人们可能以为自杀在高收入国家更为普遍,但事实上,世界范围内有75%的自杀发生在低收入和中收入国家。”我想,这一统计数字有效反映了有多少人对生活忍无可忍,决定不再忍耐。如果命运对我们微笑,那种强力可能会显露仁慈,让我们没有降生在赤贫家庭,但即使是最仁慈的强力也有可能最终将人推向绝境。
在外人看来,威廉·詹姆斯算是个幸运的家伙:他1842年出生在纽约,祖业雄厚,父亲老亨利·詹姆斯非常宠孩子。詹姆斯是被宠大的,但不是我们通常印象中的“宠”。
老亨利在1832年继承了一百万美元中的绝大部分,这在当时可谓天文数字。他的父亲在纽约州北部领导着一个银行和房地产业帝国,然而老亨利丝毫不打算参与奥尔巴尼市的家族生意。他如今独享财富,于是把所有世俗的追求抛之脑后,投身于宗教、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当中。
威廉是老亨利的长子。威廉出生的时候,老亨利正处在同时和围绕物质财富的现代竞争以及父亲信奉的加尔文主义做最后决裂的阶段。老亨利的父亲身上的加尔文主义倾向极为严格,使一切近乎癫狂。你看,加尔文主义就是一种关于义务和绝对控制(上帝的控制)的宗教。人类要么被祝福,因而“被选入”天堂;要么被诅咒,因而坠入地狱。而且世上不存在经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其中哪种。然而,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你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在威廉两岁那年(1844年),老亨利阐述:
就我的生活和行动而言,我一直习惯于把“对外部世界详加观察、辨识”这项最招人忌恨的能力归因于上帝,因此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地对待——侍奉他、崇拜他。为了赢得铁石心肠的神的好感,我承担着没完没了的庄重而冷酷的任务。直到如你所见,我的意志彻底累坏了,我崩溃了。
对于老亨利,加尔文主义提出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自由地、有意义地行使人的意志,以满足全能全在的上帝。这项任务把老亨利引向“毁灭”(他后来用“vastation”这个词,来自拉丁语“vastare”,意思是浪费),即一种精神的、个人的彻底荒废。人们应该表现出自己的行为具有道德和存在意义上的某种价值,但是上帝的神圣设计所示状况表明,这些价值少得可怜。老亨利最后逃出“毁灭”得益于十八世纪一位名叫伊曼纽尔·斯韦登伯格的路德派神秘主义者的潜修法。阅读斯韦登伯格的书之后,老亨利达到了一种“解放境况”(emancipated condition),他的精神“因突如其来的奇迹而上升,进入一种宇宙……和坚不可摧的生命相融合之感”。3]亨利·詹姆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所经历的这场信仰危机促成了若干条家法的设立,威廉·詹姆斯就在这些家法之下被抚养长大。自由——这是他们家长期的指导性准则。威廉和他少年老成的弟弟亨利、妹妹爱丽丝都被赋予了自主权,无论是玩耍,还是学习、阅读、旅游。他们可以做所有他们想做的事。家中唯一禁止的事,就是限制这群天资聪颖的孩子的任何可能性。即使是对待智力不算出众的两个小儿子威尔金森和罗伯逊,父亲也给予了很高的自由度。
P17-2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