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农事诗》大约写作于公元前36年至前29年之间,共四卷,分别论说谷物种植、果树栽培、家畜饲养、蜜蜂繁育等不同的农事活动,并涉及战争、瘟疫等内容,贯穿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思考。继承古希腊教谕诗的传统并融合微型史诗的叙事体裁,作者以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方式阐释了“毁灭与重生”的主题,表达了自身的家国情怀和反对内战、渴望和平的思想。全书犹如四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各卷之间既有情绪的反差,又相互关联、前后照应,在不断推进、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目录 导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拉-汉译名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公元前30年,在罗马内 战中接连获胜的屋大维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 )发兵攻占埃及,迫使他的 政敌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和埃及女王克利 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Ⅶ)相继自杀,为实现其 独裁统治扫除了障碍,并奠 定了罗马从共和制转变为帝 制的基础。次年,屋大维由 埃及返回罗马,途中于阿泰 拉(Atella)暂住数日。在 这座临近那不勒斯湾的古城 ,诗人维吉尔花费四天时间 ,为即将加冕为“奥古斯都” (Augustus)的屋大维朗诵 了他的新作《农事诗》 (Georgica)。 维吉尔(Virgil),本名 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 Publius Vergilius Maro, 公 元前70-前19),是古罗马 最负盛名的诗人,也是欧洲 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伟大 作家之一。维吉尔出生于意 大利北方城市曼图亚 (Mantua,今曼托瓦)郊 区一户富裕的农家,少年时 代曾先后赴克雷莫纳 (Cremona)、梅迪奥拉努 姆(Mediolanum,今米兰 )和罗马求学。在罗马文坛 崭露头角之后,维吉尔得到 屋大维幕僚麦凯纳斯 (Gaius Maecenas,?一 公元前8)的资助,成为麦 凯纳斯周边文人圈子的主要 成员③。不久,他退隐意大 利南部的坎帕尼亚 (Campania)地区,研修 哲学并潜心写作。公元前19 年,为考察古代遗迹,维吉 尔游历希腊和小亚细亚,旅 途罹病,归国后即与世长辞 。 维吉尔一生著有三部重 要作品,即《牧歌》 (Bucolica)、《农事诗》 和《埃涅阿斯纪》(Aeneis ,一译《伊尼德》)。其中 ,《农事诗》写作于公元前 36年至前29年之间,共四 卷,2188行,分别论说谷 物种植、果树栽培、家畜饲 养、蜜蜂繁育等不同的农事 活动,并涉及战争、瘟疫等 主题,贯穿了作者对人类命 运的关切和思考。这部作品 在欧洲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 位,尤其受到知识精英的青 睐,法国作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 )、英国诗人德莱顿 (John Drydon, 1631-1700 )等人对《农事诗》评价极 高,德莱顿甚至称誉《农事 诗》为“最佳诗人的最佳诗 作”(the best poem of the best poet)。然而,比之 于维吉尔的成名作《牧歌》 和宏大史诗《埃涅阿斯纪》 ,有关《农事诗》的现代研 究起步较晚,对于作品的主 题思想及具体内容,学界议 论纷纭,多有异说,以致某 些研究者将《农事诗》视为 一部“优美而难 解”(beautiful but elusive )的作品。鉴于此,译者以 为首先应该就这部作品的体 裁、诗人所继承和利用的文 学资源,以及由此引发的关 于作品属性的理解做必要的 说明和大致的梳理。 …… 利贝尔与仁慈的刻勒斯 ,拜二位所赐, 大地以丰穰的谷穗替换 了卡昂尼的橡实, 并且在阿刻罗之水中掺 入特选的葡萄汁。 因为汉语没有长音和短 音的自然区分,这种以长短 音交错为节奏特点的格律在 汉语译文中无法再现?。此 外,古典拉丁语诗歌概不押 韵,但注重“类 音”(assonance)重复所造 成的听觉效果。维吉尔不仅 深谙此道,而且善于利用特 定的音素表达不同的情绪, 例如: 岸边,翠鸟鸣啭;叶底 ,黄雀歌唱。 元音“a”的多次重复营造 了明朗、欢快的情调和回音 不断扩散的效果。 有时还包含“拟 声”(onomatopoetic)的作 用,如以“s”和“x”模仿流水 之音: 以及在岩石间喧腾的绪 帕尼斯、缪希亚的凯库斯… … 在下面的诗句中,欧律 狄刻的名字三次出现,具有 无限伤感的意韵: ……仍然以冰冷的唇舌发 出空洞的声音,尽最后的气 力呼唤欧律狄刻:“啊,可 怜的欧律狄刻!”漫长的河 岸也在回应:“欧律狄刻… …” 我们无法想象,当屋大 维聆听维吉尔诵读《农事诗 》之时,他的内心会有何等 感受。但是,这位戎马倥偬 的统帅能够连续四天沉醉于 诗歌的欣赏,可见作品的非 凡魅力,其中必定也包含美 妙的韵律从朗诵者口中流出 的听觉效果。 霸主与诗人的避追,预 示了“罗马和平”(pax Romana)的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