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华太平家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西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有一点愿意,把当代人生活细微地留下来,让后代子孙知道祖先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怎样地生活。”
《华太平家传》为台湾文学家朱西甯的长篇小说遗作,也是其创作生涯最重磅的作品。全书原计划三百万字,作者倾其毕生功力,七易其稿,八度启笔,完成五十五万言后因病谢世,成为一未完成的交响史诗。全书共分三十五章,故事起自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遥想一段并不太平的“太平”盛世,以华氏一族百年家史为主轴,细述山东省乡下面临新与旧、中与西等时代冲撞时的种种风云变化。回到现代化的原点,家史与民族史交错叠合,个人的命运、爱情的失落、时代的动乱,《华太平家传》是一部未竟的世纪之书,亦是一曲古典与现代化交响的史诗。
作者的语言高度淳熟圆畅,叙述不厌精细,四时物语、民俗礼仪、庶民细事、方言土语,如清末民初缓缓铺开的原乡长卷,极具地方色彩与民间风情。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图》,随着卷轴缓缓开展,一幕幕饱满有趣的庶民百态在字里行间娓娓流淌。
作者简介
朱西甯(1926-1998),台湾小说家,作家朱天文、朱天心之父。
生于江苏宿迂,祖籍山东临朐。本名朱青海,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肄业。一九四九年随军赴台,曾任《新文艺》月刊主编、黎明文化公司总编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一生专注写作,以小说创作为主,兼及散文、评论。著有短篇小说集《狼》《铁浆》《破晓时分》《冶金者》《现在几点钟》《蛇》等;长篇小说《猫》《旱魃》《画梦记》《八二三注》《猎狐记》《华太平家传》;散文集《微言篇》《曲理篇》《日月长新花长生》等。
目录
《华太平家传》的作者与我
挥别的手势
许愿
望门妨
老棉袄
鸟窝
神拳
风水
西南雨
卜筮
妖孽
信以为假
躲伏
粮草
天子下殿走
斯文在斯
新袄
天启
打野
铁锁镇上
道可道
远交近攻
年三十儿
新春
旧的去了,新的不来
热闹又冷清
开工大吉
春来无痕
清明早雾
黄河见底
乘凉烤火
锄禾日当午
地瓜翻秧
洋大夫管家
金风送爽
魚鹰
西体中用
附录
我们今生是这样的相聚
做小金鱼的人
看电联车的日子
朱西甯文学年表
序言
《华太平家传》的作
者与我
朱天心
啊,老船长死亡,时
间到了!起锚吧!
——波德莱尔《旅行

父亲离开以后,最立
即明显的不惯就是,以前
每隔几天便要发生一次的
:我在浴室里大喊:“大
,救命!”“大”是我们山
东人喊父亲,“救命”是隐
形眼镜在戴的过程中又不
慎掉落哪儿了,这时,平
日慢动作的父亲,总在第
一时间,搁下手边正在写
着的《华太平家传》,打
把手电筒推门来解救。我
扎煞着双手、尽力保持镜
片掉时的姿势、不敢挪移
寸步,父亲总非常耐心地
搜寻我身上、洗手台、水
龙头,乃至马桶瓷砖地上
,在我很容易悲观的“算
了算了!大不了花钱重配
!”声中,父亲总不发一
言地为我找到,从无例外

不习惯的不只这些。
没出门的白日里,大多是
我和父亲各盘踞餐桌客厅
遥遥相对,晚报来时,通
常也是我们搁下书稿的下
午茶,以及我的时事评论
时间,我总是边看报边批
评,反倒像个火气十足、
不合时宜的老头儿。父亲
总边吃东西边做我的好听
众,同意我的说法时,便
摇摇头苦笑。
父亲不在,没有仰仗
了,奇怪的是镜片再没掉
过一次,但仍恍惚以为,
只要喊一声“大,救命!”
父亲就会夺门而入。仍老
是看到报上CoCo的漫画
就本能望向父亲的座位,
父亲每星期一次地把包括
《商周》《新新闻》上的
CoCo漫画剪收齐了寄给
上海也爱看政治漫画的亲
戚。
不适应的只有这些吗

过往,我们总是餐餐
都像除夕团圆饭,一定摆
妥了桌子,全家大小坐定
了才一道吃,边吃边话讲
不完,不论忙闲,不论晴
雨。在我们家住过两三日
的阿城就边抽烟斗边望我
们一桌惊叹:“真是山东
农民!要下田干活儿似的
顿顿扎实!”阿城是饿了
才吃。
材俊上班、盟盟上学
,变化不大。我们女的几
个却往往下午一两点在吃
早餐,饭桌空空,妈妈刚
吃毕超市买的现成饺子,
天文慢动作切水果丁佐优
格,我以三块(或更多)
希尔顿黑巧克力配美心的
特调红茶……“那时没有王
,人人任意而行。”
我们每天总会因触景
而忆忆父亲,但都讲得假
假的,不关痛痒,因为不
约而同害怕极了谁谁眼中
一闪真情的泪光会当场引
爆不能想象的场面。我们
且把父亲的骨灰盒摆在他
与母亲的卧室床头,未设
任何案头祭拜形式,每出
远门前会去摸摸它,觉得
那只是一项与父亲有关的
纪念物,并不觉得父亲在
那里。
我们且没遵守任何规
矩的游荡好远(虽然父亲
在时我们也常这么做),
天文先随《海上花》去坎
城,除了首映一步没踏入
与影展有关的任何场子,
自己在邻近小镇游荡半个
月。夏天,我和妈妈、盟
盟去欧洲一整月,城与城
之间搭火车,城里镇里便
用地铁公车和走路,每天
不到九点天黑是不回旅馆
的。我想试试看,能跑多
远。予好友的一封信里,
我曾试图描述:父亲不在
后的最大不同,觉得自己
像断线风筝,可以无挂碍
地四下乱跑,但我简直不
知如何形容这全新的感觉
(是好是坏?)……
我走在黄昏长满野花
的古罗马废墟的巴拉丁丘
,在西斯汀教堂仰望米开
朗琪罗的《创世纪》,在
乌菲兹美术馆看达·芬奇
、拉斐尔、乔托的圣母像
和宗教画,在卢浮宫看委
罗内塞的《加纳的婚礼》
……一点儿感觉不出父亲
会在其中,因为父亲曾经
回答人家询问关于对死后
世界的想望,基督徒的父
亲说,应该是在天国做他
喜欢的事情,例如写作。
我且走到了天涯海角(时
差八小时,我到过的纬度
最高地),站在凯尔特人
昔年为阻挡维京人所建的
废城墙垣上穷尽目力望向
天边,丝毫感觉不出父亲
可能的去踪。
变得很幼稚、无知。
过往所具备的一些知识、
哲学、看待人生生死的老
练……全部零蛋。我且老
忙着打探亲人好友有没有
梦到父亲,其中勉强有的
,也都没一个令人满意(
有那梦中仍不知父亲已死
的,或很片断恍惚的),
我自己做的就也很不成个
款。理智上,我们互相安
慰,父亲生前已少叮嘱挂
念,之后怎么可能再来唠
叨交代什么……但,他真
的不想念我们了吗?
于是天文说出很恐怖
的话,她说人死了就是死
了,不会再有什么,我惊
吓极了,想说服她其实我
也不能被现存的任何宗教
所描述人死后的世界所说
服,但我以为它只是以一
种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方
式存在着,因为我一直相
信,有一天我们在另一个
时空里一定还见得着,而
且父亲应该会说,关于他
的后事种种,处理得挺好
,简单、不拘形式……他
满喜欢。
……
为此,十数年来都不
肯看这“写给上帝看”的作
品,竟直至父亲不在。
读《华太平家传》,
好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
上河图》:天子下殿走、
西南雨、望门妨、神拳、
清明早露、粮草、老棉袄
、躲伏、乘凉烤火、地瓜
翻秧、风水、马窝、黄河
见底、鱼鹰、打野、年三
十儿……(皆《华》篇章
题名),历历在目,然而
,就算好看极了又与我们
的当下有什么关系呢?一
边读着,一边我分神想着
日后出版必将会有的质疑
声,然而,更遥更远另一
个时空的《追忆似水年
导语
唯有文学,不能平凡。张爱玲赞誉,白先勇、阿城、莫言、戴锦华、张大春激赏的文学家,朱西甯生命压轴之作,大陆首次出版。一部梦土之书,一场未竟的文学梦。
一个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来临时的自我成长与选择,一部以家史写民族史的大河小说。
四时物语、民俗礼仪、庶民细事、方言土语,无不蕴藏着说不尽的绵绵情意与隐含的热情,让叙事呈现为现在式——永恒的现在,旷古的当下,建构出一种现代人已经无法想象无从经历的田园生活。而华父与大美姑娘一段没有结果的纯真爱情,更是令人魂牵梦绕。
书评(媒体评论)
这里有我早年读父亲
小说时的充实感,饱满,
有趣。他是用我们这个“
实然”世界的材料,在打
造他心目中那个“应然”世
界的熠熠梦土了。晚年的
他,当他说“我是写给上
帝看的”,我亦才忽然明
白,对这位专注打造梦土
的书写者,时间也只好叹
息着站在一旁。
——朱天文
读《华太平家传》,
好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
上河图》。好心情好风日
好优闲时,可展全尽览,
若不,打开多少看多少,
并无碍于赏读的乐趣。其
实从十九世纪开始,但凡
有志之士都在用自己的方
式回应现代化的问题。他
其实是在用他的信仰回应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他在
其中投入了所有的过往,
是他一生思想的总结。
——朱天心
父亲晚年专心《华太
平家传》的书写,曾两度
易稿,第一次写至十多万
字不满意重写,第二次写
至三十万字却遭白蚁蛀蚀
一空,再次提笔已是离世
前十年,写至五十五万字
,距离他原预估的三百万
字还遥远。父亲会遗憾吗
?在最后陪病的一晚,他
和我说道《华太平家传》
中,大美这一线故事的后
续发展,即便因化疗体力
衰弱,但仍神志清明地说
了许多。这会是父亲至终
的悬念?我无法确定,只
知这是任谁都无法替代的
,即便是他的同业、两位
姐姐都无法续笔的。
——朱天衣
他是家人和学子们心
目中善心诚实的君子,温
柔的强者——因为柔和谦
卑,不易折断;因为深沉
自信,不易受伤。——刘
慕沙
本来《华太平家传》
是要写出朱老师这样的家
族,最后一个人莫名其妙
因为时代的变迁,流落到
南方的小岛,在那边成家
,种种,直到当下。应该
是一部世纪之书。
——唐诺
我称《华太平家传》
为一本梦书。在现代开始
的彼端,朱西甯俨然有意
回到时间的原点,重新来
过。朱西甯的叙事典雅细
腻;他唤停时序,转而娓
娓道出人事刹那风景,每
有旧小说的笔意。在他迤
逦展开的原乡长卷里,朱
西甯借心中典范人物,点
染理想历史图式。他的一
片民国江山,最后落实在
乡野、民间、日常生活的
实践上。这是他抒情的极
致了。而这抒情的极致,
借用沈从文式的话来说,
就是生命“神性”的显现。
——王德威
如果要了解中国文明
和艺术的传承,我认为《
华太平家传》必须看。要
说中国有一本书是可以跟
《追忆似水年华》比美的
,那么就是这一本书。
——虹影
《华太平家传》是以
小说笔法徐徐展开的清末
民间生活连环画片。因此
不只是一部文学小说,更
是一份遗愿,一种追怀,
用来敬悼一个已经逝去的
时代、光明单纯的信念和
那个时代里自负或卑微的
活着的所有人。
——张瑞芬
我在读《华太平家传
》时隐隐有一种说不出来
的焦虑,它的背后有一团
更黑暗的,两边冲击时无
论如何都调理不来的巨大
灾难,我总觉得这个东西
必然会在小说没写完的下
半卷中出现,譬如在《天
子下殿走》这章,前半部
呈现了小镇农忙的景象,
后半部随着迟到的报纸抵
达,叙述了整个义和团拳
乱中西方势力和拳民相冲
突的情形,这样的情节写
出了“五四”的语境与文化
脉络里痛恨的那个衰老中
国和洋人在割地赔款的历
史真相背后那个复杂的基
督教文明,这两组势力扭
绞造成这种戏剧性冲突的
背景。
——骆以军
在《华太平家传》里
,朱先生仿佛是一个人类
学家兼报道人,或是一个
好奇的小孩一样,将所有
东西搜集起来再展现出来
。不轻易放过任何事物、
不视为理所当然,多了一
份心思去理解与对话。这
让朱老师的写作形成一个
特殊的舞台,所有特定的
人时地事都成为一种真实
而雄辩的存在,种种“物
语”因而得以安然展开……
朱先生的写作一直有着对
在急遽变化的世界里依靠
旧秩序维生的人进退失据
的处境充满了同情心的特
质。对再荒谬的状况,朱
先生不只批判亦同情,以
一种戏剧性的场面提醒读
者多想想:为什么有人愿
意以肉身抵挡这些抵挡不
住的东西?那也不是一种
上对下的怜悯,而是更超
越的看待世界的眼光——
天地不仁,但他有自己着
力和用心的地方。因此,
若说《华太平家传》是写
给上帝看的,我愿意提供
一种说法,即朱先生晚年
的这部作品是为了自己内
在的神性而写,而这个自
我小宇宙又能与上帝的大
宇宙合一。他仿佛是一个
永恒的上帝赐子,以一个
好奇小孩的眼睛看着世界

——吴继文
五十五万字,只循环
了两个寒暑,但已经够了
,完整了,因为它已形成
一个宇宙、一种“逝去的
美好”的全面保留,“保留
”的不只是“生活”,也将
生活成为一种掌故、知识
,如同一本传统民俗百科
全书。他将所有美好的片
刻无尽延展,以包裹所有
不完整的缺口。当不完整
被不断的“繁衍”所填满,
遂造就了书中精神的一惯
性和完整。
——张瀛太
朱先生的《华太平家
传》,这样的写作本身就
充满了美感——用书写的
行为去捕捉回一个永恒失
落、被冻结在某个时空再
也无缘得见的过去,将之
一点一滴召唤回来。
——郝誉翔
朱先生
精彩页
许愿
我就好脊后靠着墙,看东看西,不管靠的是屋里隔间的板壁,还是泥过没泥过的砖墙,脑袋一刻也不闲着地一倾一昂,让后脑一下下碰撞墙壁。风帽后尾上盘龙银饰那五条银链和上面悬系着的银铃儿,便跟着这一倾一昂,有板有眼儿的玎玲玲、玎玲玲、喤啷个不停,像在替我诉说心里头没着没落的冷清孤单。
那要等老爹打外头回来,笑说:“老远就听到了,咱们太平又搁家里练铁头功了不是?”那我就好跟进房里,跟奶奶分享老爹打粮食袋一样的袖笼里抖出来的吃食,听两老拉聒儿。再不就得傍晚等妈进城来,扑过去,等不及地捉空儿叮奶。常时的冷清孤单,整日巴望和等待的,似乎尽在于此;也就只是这些。
那都是五岁前,我的家常日子。
我的记性一向不佳,勉强只可挂上个中等,还须偏低一些。坏是不至于坏到俗话所说:“属老鼠的(我可是属老虎的)——搁爪儿就忘。”可比起老鼠的记性,我也强不多少。
就凭这样差劲儿的记性,我倒又别有一种禀赋。人是绝多都在五岁前不大记事儿,记也仅仅记些没头没尾的零星片断,我偏不然。
多少烟尘岁月,邈远飘忽,在我却杳然清明,依稀若在眼前。任挑一桩五岁前的旧事,如何始,如何终,琐琐碎碎,我可都大半了然。要说何以就能辨别五岁那道界线,那倒顶顶简单不过——五岁那年,我开蒙入学,也才断奶,也就在那年,祖父去世。这样就不必划一道界线也一样的前后分明;凡那些邈远的旧事中,只须辨认出凡是我还未曾入学,未曾断奶,或祖父尚在,即就足以肯定那都是我五岁前所留下来的遗事了。
这样禀赋独特的记性,已足为千万人所不及;更甚者,即使在我出生前,关乎我们华家上溯数代的盛衰沧桑,我也一如亲历其境,晓得够多、够真、够细致——只不知是否这也算作记性;要不又该算作甚么?算作异禀?老爹跟奶奶拉聒儿起关东或是祖籍那些陈年古代的老家旧事时,多半我都听不大懂——至多才五岁的孩子罢,能解多少人事?可我就偶尔忍不住插嘴,提醒或添补遗漏的地方。起初祖父也很惊异,不过,到底还因是个读书人罢,好思好想,把一直又喜又怕,逢人就说奇道怪的祖母按了按手,说是“咱俩儿陈芝麻烂豆子尽在这儿数来数去,遮不住这孩子朝天转前转后的,一旁一把把拾了些去,不定咱俩先前数过了多少遍,这再数时给数漏了,这孩子单巧帮你添一把儿……”奶奶听了不知是心服口不服,还是口服心不服,仍旧逢人就讲我这么个小孙儿:“八成儿落了空儿,没喝迷魂汤罢!”接下来要看那一曚子我在奶奶跟前是轮到得宠还是失宠。得宠我就是个神童,不然就给打成个来路不明的小妖怪。
照相信轮回的讲法儿,打那一世转生这一世,阎罗殿上发配阳世时得逼你灌下忘尽前生前世的迷魂汤,才准投胎托生。奶奶好歹是位长老师娘,伴着老爹到处传教大半辈子,敢是不信这些轮回转世甚么的,可说还是这么说了。
奶奶一辈子任性过来,老爹也都凡事依从她。
儿孙满堂,若照常情,定规是老爹奶奶疼长孙,奶奶却不尽然;过一曚子挑一个来宠,再过一曚子另挑一个。儿孙众多,这样轮换着宠爱倒也有趣——而且但凡宠爱到哪一个,吃好的也拉着你,拉聒儿也拉着你,出去串门子、走干亲戚、赶热闹——像是放河灯、划龙船、看出会或大把戏,全都拉你一道儿。这样子也就非得轮换着不可,孙辈儿到我,上面已经两个哥哥、七个姐姐,大哥且已结婚,我五岁时做了叔叔以后,便又四世同堂了。人丁那么旺,南京的叔叔那边哥哥姐姐都还不算,单是我父这一房的我们这一辈,捎上大嫂就已足足十一口,要是一同挤进奶奶房里,分享她老人家私房吃食——茶食、点心、零嘴、喜果子甚么的,慢说那得整篓整筐子才够,只怕站都站不下。照这势路,是真得轮换着宠爱才行。可若是为的这个,就不该派奶奶的任性了。
说奶奶任性,那也不只是轮换着宠爱很不公平——譬如说宠这个久些,宠那个短些;又譬如奶奶压根儿就不是按照我们雁行排行顺序来轮换,好在哥哥姐姐都很兄友弟恭,没谁会在意老人家膝下争宠,或彼此排挤、咬嫉贪伴儿;又也不只是奶奶要宠爱谁就宠爱谁,一向都太没个准儿,主权完完全全操之于奶奶兴之所至的好恶;真正任性的还在奶奶无端地宠爱谁,一定也无端地同时把其他孙儿孙女统统一棒打落,往往打落得个个一无是处。
所以这样子褒一而贬众的作风,因为无端,也就无常;昨天还把你捧到天上,今天倒踩你踩到脚下。不过也还并非完全无来由,看你顺眼碍眼,也就够了。再说罢,有端无端,也尽在祖母的嘴上,褒谁贬谁,不患无词,也可说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要问咱们奶奶去跟谁来论断众孙儿孙女,那可不愁没人,除了给褒贬的当事人一律株连,以及与有荣焉或养教失责的咱们双亲大人,都得恭听懿训,此外尚有家里的伙计,与咱们同租马氏祠堂的众房客,左邻右舍,奶奶那些干姊妹、干闺女,路上遇见的熟人,礼拜堂的老姊妹等等——所憾者,咱们在尚佐县这个小城落户,到我出生也才三十个年头,仍还孤门独户,无一族人,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