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孙子兵法 |
分类 | |
作者 | (春秋)孙武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等,共13篇,被誉为“兵学圣典”,据说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所撰。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占有极高地位,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广为传布。本书独取三国政治家曹操的批注,且每篇均有精美译文,方便阅读理解。附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稻》等六部谋略经典,可一窥《武经七书》概貌。 作者简介 孙武(约前545~前470),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又称为“兵圣”“世界兵学鼻祖”。 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其祖先妫满曾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全家老小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得知妫完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改姓田,故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示嘉奖。 目录 原文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译文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附录部分 附录一 吴子兵法 附录二 司马法 附录三 六韬 附录四 黄石公三略 附录五 尉缭子 附录六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序言 《孙子兵法》又称《孙 子兵书》《孙武兵法》《孙 武兵书》《吴孙子兵法》等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有“兵学圣典”之美誉。全 书共13篇,计6000余字, 作者孙武。 孙武,字长卿,约生于 公元前545年,约殁于公元 前470年。孙武本是春秋战 国时齐国人,后来辗转到了 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子胥“ 七荐孙子”,吴王阖闾方同 意接见。孙武进献所著兵书 13篇,因而得到重用,被拜 为将。曾在柏举之战中大败 楚军,占领楚国都城郢城, 差点就灭掉了楚国。到了孙 武50多岁时,好友伍子胥遭 诬陷被杀,孙武心灰意冷之 下,退出了吴国朝堂,从此 隐世而居,直至谢世。 为了减少阅读干扰和增 加阅读流畅性,本书译文部 分只翻译了《孙子兵法》的 原文,题解、夹注不译出。 原文部分每一篇标题下的题 解、正文括号内的夹注,皆 出自三国魏主曹操之手。曹 操生于乱世,而其以雄才广 纳英贤,结束了北方乱局, 其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 的才能,都是时人中之佼佼 者,而他也是对《孙子兵法 》作注的第一人,其见解独 到,有别于一般文人学者式 清谈,非常注重实际应用, 深受后世实干家们欣赏,很 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 。 公元1080年,即宋神宗 元丰三年,皇帝赵顼下令汇 编兵书,由国子监司业朱服 、武学博士何去非等领衔, 从当时流行的340多部中国 古代兵书中,挑选了《孙子 兵法》《吴子兵法》《司马 法》《黄石公三略》《尉缭 子》《六韬》《唐太宗李卫 公问对》进行汇编成集,题 名《武经七书》,作为当时 武学必读书,也是我国古代 官方颁行的第一部军事教科 书,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七 部兵书,要论流传之广,影 响之巨,还要算《孙子兵法 》,不仅国内家喻户晓,更 是名扬海外,成为世界著名 军校的必读书。为了弘扬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 文化自信,此次整理出版, 我们特将《武经七书》剩余 6部兵著一并收录,列为附 录部分。 导语 曹操批注,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战略家、实干家,其思想注重实际。 精美译文,通俗易懂,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 每一篇都有曹操所写题解,概括本篇主旨,有助于理解和启发。 以明嘉靖三十五年谈恺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多个普及本,质量可靠。 中国宋代官方军事教材《武经七书》一本全收,附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影响世界的中国古代智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各行各业精英都在研究。 精彩页 始计第一 题解: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谓道之以教令。危者,危疑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论在“九地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宜五德备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者,部曲、旗帜、金鼓之制也。官者,五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者,主军费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即胜也。索其情者,胜负之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道德、智能>天地孰得?<天时、地利>法令孰行?<设而不犯,犯而必诛>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不能定计,则退而去也>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常法之外也>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兵者,诡道也。<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敌治实,须备之也>强而避之,<避其所长也>怒而挠之,<待其衰懈也>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以利劳之>亲而离之,<以间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以吾道观之矣> 作战第二 题解: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车驾四马,率三万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千里馈粮。<越境千里>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谓购赏犹在外>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钝,弊也;屈,尽也>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其无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籍,犹赋也。言初赋民而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载粮,后遂因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也>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兵甲战具,取用国中,粮食因敌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军行已出界,近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丘,十六井也。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于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费也>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也>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六斛四斗为钟。萁,豆秸也;秆,禾藁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乃得一石。一云:萁音忌,豆也。十十斤为一石。当吾二十,言沅费也> 故杀敌者,怒也;<威怒以致敌>取敌之利者,货也。<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不言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者赏之,_而言赏得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车之卒也。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军为官,卒长一人;车满十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将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车十乘已上与敌战,但取其有功者赏之,其十乘已下,虽一乘独得,余九乘皆赏之,所以率进励士也>而更其旌旗,<与吾同也>车杂而乘之,<不独任也>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益己之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将贤则国安也> 谋攻第三 题解:欲攻敌,必先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兴师深入长驱。距其都邑,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司马法》曰:一万二干五百人为军>全旅为上,破旅次之;<五百人为旅>全卒为上,破卒次之;<一校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