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也是我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旧时的北京城民俗文化活动盛行,其中在民间庙会上的十三档花会表演深受百姓喜爱。本书介绍的飞叉,就是十三档花会中的头一档“开路”。作为一项传统的杂技项目,飞叉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以叉为主要道具,通过舞动叉展现高超技艺,是有一定套路和规范的表演形式。 “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老会”是现今北京较有代表性的一档开路会。本书以“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老会”为例,对开路会、传承人、规章制度、文场曲谱、武场动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思考对飞叉的保护和传承。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将知识性、艺术性融入字里行间,希望能为广大飞叉爱好者、民俗文化爱好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姜芷若,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现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曾获得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探源:无处不在的叉 一、有趣的叉字 二、我们身边的叉 第二章 飞叉:古老而传奇的技艺 一、什么是飞叉 二、飞叉的起源 三、飞叉的艺术特点 四、飞叉的功能 五、飞叉的代表人物 第三章 开路:独具魅力的花会组织 一、庙会与花会 二、庙会里的飞叉表演 三、开路会 四、北京地区开路会的情况 五、国内其他地区的飞叉花会及飞叉流派 第四章 非遗:开路会的保护与传承 一、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飞叉保护的现状及困境 三、关于保护飞叉的思考 四、关于传承飞叉的思考 下篇 第五章 寻根:三路居村和炒峰山庙会 一、三路居村简介 二、妙峰山庙会 三、关于妙峰山的民俗学研究 第六章 传承:三路居开路会的来龙去脉 一、初建 二、重整 三、发展 第七章 赓续:老中青三代传人的故事 一、第一代传人 二、第二代传人 三、第三代传人 第八章 规矩:三路居开路会的规章制度 一、传承特点 二、组织结构 三、规章制度 四、行香走会的传统 第九章 文场:三路居开路会的伴奏 一、文场的常用乐器 二、文场的乐器编制 三、文场的基本节奏 第十章 武场:三路居开路会的飞叉动作 一、旋转滚动类动作 二、抡转类动作 三、翻转类动作 四、双头叉动作 五、双人叉动作 附录1: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老会大事记 附录2: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老会成员名录 附录3:关于学练飞叉的一点体会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