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对保障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十分重要,其规模部署需要较长时间且过程复杂。本书系统地阐述“IPv6+”体系的丰富内涵,包括“IPv6+”的提出背景、诞生过程、产业政策、关键技术、产业价值和应用案例等。全书共16章,分为趋势篇、总体篇、技术篇、产业篇和展望篇。趋势篇(第1~5章)阐述发展IPv6的重要意义,并介绍全球IPv6发展概况,揭示发展“IPV6+”网络技术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体篇(第6~8章)详细介绍“IPv6+”体系全景布局、“IPv6+”云网架构评估和“IPv6+”的发展现状。技术篇(第9~11章)详细介绍“IPv6+”网络技术创新、智能运维创新和安全技术创新,包括相关技术的产生背景、实现原理和技术价值。“IPv6+”从提出到现在仅短短几年,但是在运营商网络和行业网络里已经有了大量的实际部署案例,产业篇(第12~15章)对这些案例进行细致的介绍,向读者详细展示“IPv6+”给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价值。最后,展望篇(第16章)对“IPv6+”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本书作者是IP网络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和研究者,对IP网络有着深刻的理解,亲身经历并实际参与推动了“IPV6+”创新体系的诞生与发展。本书内容丰富、框架清晰、实用性强,可为研究和学习“IPv6+”体系提供参考,适合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及想了解前沿IPv6网络技术的读者阅读,也适合网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田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融创中心主任,泰尔融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IPv6+”创新推进组组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算网融合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网络5.0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研究方向包括互联网网络体系架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及相关领域测试评估技术等,近年来研究重点主要在“IPV6+”网络技术体系创新、推进IPV6规模部署应用、算网融合技术及应用等领域。负责2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包括MPLS、VPN、Mobile IP、6LoWPAN、核心路由器、高端以太网交换机、内容交换设备、深度包检测设备等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的制定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趋势篇 第1章 IPv6保障数字经济发展 1.1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1.1 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1.1.2 数字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1.2 新基建打造我国数字经济基座 1.2.1 新基建构筑数字经济基础 1.2.2 新基建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1.3 IPv6是新基建发展的重要基石 1.3.1 IPv6是通信网络和算力设施的核心组成 1.3.2 IPv6与新基建融合发展 第2章 IPv6促进数字化转型 2.1 世界各国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2.2 部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2.3 数字化发展对互联网的要求 2.4 IPv6为互联网换上高效引擎 第3章 全球IPv6发展概况 3.1 全球IPv6发展综述 3.2 各国/地区IPv6发展情况 第4章 我国IPv6发展概况 4.1 我国IPv6的发展历程 4.2 我国IPv6的发展举措 4.3 我国IPv6的发展指标 4.4 我国IPv6的发展现状 4.5 我国IPv6的发展不足 4.6 对我国IPv6的发展建议 第5章 从IPv6到“IPv6+” 5.1 “IPv6+”的起源 5.2 “IPv6+”的内涵 本篇参考文献 总体篇 第6章 “IPv6+”体系全景布局 6.1 “IPv6+”的能力需求 6.2 “IPv6+”的关键技术 6.3 “IPv6+”的标准体系 6.4 “IPv6+”的试点示范 6.5 “IPv6+”的推动机制 第7章 “IPv6+”云网架构评估 7.1 云网架构评估简介 7.2 云网架构评估指标介绍 7.3 云网架构评估指标的应用 第8章 “IPv6+”的发展现状 8.1 我国“IPv6+”的发展 8.2 国外“IPv6+”的发展 本篇参考文献 技术篇 第9章 “IPv6+”网络技术创新 9.1 SRv6技术 9.1.1 SRv6的产生背景 9.1.2 SRv6的实现原理 9.1.3 SRv6Policy的工作原理 9.1.4 SRv6BE的工作原理 9.1.5 SRv6的技术价值 9.2 BIERv6技术 9.2.1 BIERv6的产生背景 9.2.2 BIERv6的实现原理 9.2.3 BIERv6的技术价值 9.3 IP网络切片技术 9.3.1 IP网络切片的产生背景 9.3.2 IP网络切片的总体架构 9.3.3 IP网络切片的两种方案 9.3.4 IP网络切片的技术价值 9.4 IFIT技术 9.4.1 IFIT的产生背景 9.4.2 IFIT的实现原理 9.4.3 IFIT的技术价值 9.5 确定性IP网络技术 9.5.1 确定性IP网络的产生背景 9.5.2 确定性IP网络的总体架构 9.5.3 确定性IP网络的技术价值 9.6 APN6技术 9.6.1 APN6的产生背景 9.6.2 APN6的实现原理 9.6.3 APN6的技术价值 第10章 “IPv6+”智能运维创新 10.1 智能IP承载网理念 10.2 IP承载网的AI架构 10.3 IP承载网智能运维 10.3.1 智能识别 10.3.2 网络可视化 10.3.3 智能维护 10.3.4 自动控制 10.3.5 网络优化 10.3.6 智能预测 10.4 网络业务智能运维设计 10.4.15 G业务智能运维. 10.4.2 专线业务智能运维 第11章 “IPv6+”安全技术创新 11.1 “IPv6+”安全的产生背景 11.2 “IPv6+”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11.3 “IPv6+”新兴安全技术 11.4 “IPv6+”未来安全演进路径 本篇参考文献 产业篇 第12章 “IPv6+”产业生态体系价值巨大 12.1 从政策推动走向产业自驱 12.2 构筑“IPv6+”产业生态 12.3 “IPv6+”产业生态价值 第13章 “IPv6+”打造云网融合优质底座 13.1 “IPv6+”赋能云网融合 13.2 中国电信“IPv6+”云网融合实践 13.3 中国移动“IPv6+”云网融合实践 13.4 中国联通“IPv6+”云网融合实践 第14章 “IPv6+”构筑5G智能承载坚实基础 14.1 “IPv6+”与5G高效协同 14.2 中国电信“IPv6+”5G承载实践 14.3 中国移动“IPv6+”5G承载实践 14.4 中国联通“IPv6+”5G承载实践 第15章 “IPv6+”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15.1 数字政府 15.1.1 数字政府网络业务需求 15.1.2 数字政府“IPv6+”实践 15.2 智慧金融 15.2.1 智慧金融网络业务需求 15.2.2 智慧金融“IPv6+”实践 15.3 智慧能源 15.3.1 智慧能源网络业务需求 15.3.2 智慧电力“IPv6+”实践 15.3.3 智能油气“IPv6+”实践 15.4 智慧医疗 15.4.1 智慧医疗网络业务需求 15.4.2 智慧医疗“IPv6+”实践 15.5 智能制造 15.5.1 智能制造网络业务需求 15.5.2 “IPv6+”先进工业互联网 15.5.3 智能制造“IPv6+”实践 本篇参考文献 展望篇 第16章 “IPv6+”产业发展建议与未来展望 16.1 “IPv6+”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