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江文化史(宋元卷)(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雷家宏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宋元时期汉江文化为线索,以时间为序,以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对象,再现了几千年来汉水流域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壮阔画卷。本书为第五卷宋元卷,主要内容涉及宋元时期汉水流域的环境与资源、神话与传说、思想与学术、文学与艺术、教育与科技、城市与建筑、商贸与交通、水患与水利、军事与战争、移民与人口、民族与宗教、风尚与民俗等内容,全面的再现了汉水流域的文化风貌。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宋代汉江流域战略地位的变化
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汉江流域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政局变动与汉江流域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 汉江流域的抗金战争
第一节 吴玠力保汉中不失
第二节 岳飞克复襄汉和以襄汉为大本营的抗金战争
第三节 吴璘、吴拱叔侄和孟宗政、孟珙父子在汉江流域的抗金战争
第三章 汉江流域的抗蒙(元)战争
第一节 曹友闻、余玠汉江上游抗击蒙古军
第二节 孟珙经略江汉防务与襄阳失而复得
第三节 忽必烈进围鄂州、汉阳
第四节 南宋之亡始自襄樊——襄樊攻防战
第四章 宋代汉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和堤防工程
第一节 水利工程
第二节 堤防工程
第五章 宋代汉江流域的社会状况与农耕生活
第一节 人口与社会
第二节 汉江流域的人口结构与乡村客户
第三节 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农耕生活
第六章 宋代汉江流域的屯田和营田
第一节 北宋襄州、唐州营田
第二节 南宋高宗时期襄汉和汉中营田
第三节 南宋孝宗时期襄汉和汉中营田
第四节 南宋后期襄汉营田
第七章 宋代汉江流域农业经济的缓慢恢复
第一节 生产工具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演进
第二节 农业作物与多种经营
第三节 农业经济的缓慢恢复
第八章 宋代汉江流域别具特色的手工业
第一节 纺织和漆器
第二节 粮食加工和酿酒
第三节 造船业和军器铸造
第四节 造纸、墨笔、蜡烛
第九章 宋代汉江流域的城镇经济与商业贸易
第一节 商业都市繁荣和镇市崛起
第二节 官营商业和商税
第三节 商业通道与官府漕运
第十章 元代汉江流域的政区及治理
第一节 行省建置下的汉江流域
第二节 站赤制度下的汉江流域
第十一章 元代汉江流域的农业经济与商品流通
第一节 宋元之际汉江流域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节 手工业和商业贸易
第十二章 陈友谅与汉江流域农民起义
第一节 汉江流域的北琐红军与南琐红军
第二节 南方红巾军在江汉地区的活动
第三节 陈友谅和大汉政权
第四节 明玉珍从镇守沔阳到入川称帝
第十三章 10-14世纪汉江流域思想与学术
第一节 道教经典整理与易学
第二节 经学和理学
第三节 直陈“吏治之弊”的程钜夫
第十四章 10-14世纪汉江流域文学与艺术
第一节 诗文革新与诗文成就
第二节 魏玩和僧仲殊等宋元词人
第三节 “米氏云山”和元杂剧
第十五章 宋元汉江流域的官学与书院
第一节 官学
第二节 书院
第三节 宋元汉江流域的读书好学之风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序言
一、过渡与交汇
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
其重要性被古人屡屡提及。
清代顾祖禹说:“汉水自梁
而荆,汇江入海。或曰汉合
于江,自源而流,亦甚近矣
,似难与江、河并列者也。
余曰:以渎言则曰济,以水
之大者言则曰汉,孟子之为
义也大矣,因纪汉水……汉
水实南纪之雄矣。”
汉江流域地处中国中部
地区,跨越陕、豫、鄂诸省
,介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之间。宋代汉江流域分属京
西南路、荆湖北路、利州路
,以及永兴军路一部分。元
代汉江流域分属四川、陕西
、汉南江北、湖广四个行省
,大部分在河南江北行省。
汉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历史
文化要素,无不具有南北过
渡、东西交汇的特征。
宋初韩亿《洋州》诗云

梁州邻左古洋川,气候
融融别是天。
地僻过冬稀见雁,箐深
初夏已闻蝉。
乡风与蜀微相似,驿路
兼秦旧接连。
骆谷转山围境内,汉江
奔浪绕城边。
展开步障繁花地,画出
棋枰早稻田。
远寺径危攒迸笋,后园
池冷软飞泉。
秋深满院芭蕉雨,晚色
临轩薜荔烟。
南浦采蒲当凛冽,西溪
踏石向暄妍。
夕阳道观鸣钟鼓,夜月
人家奏管弦。
杨柳影中沽酒市,芰荷
香里钓鱼船。
珍禽听久名难辨,新果
尝余味更全。
野渡潮平分浅濑,群楼
云散露高巅。
喧阗鼓吹迎神社,狼籍
杯盘送客筵。
慈行清筠霜斗腻,海棠
堆艳火争燃。
苍崖险峻应藏虎,碧洞
阴深恐隐仙。
妓女从游持翠盖,士流
寻胜擘香笺。
戚姬庙宇青芜没,和相
诗碑绿藓沿。
三县俗淳宜静理,两衙
事简可闲眠。
纷华度岁他乡外,幽趣
终朝在眼前。不为近颁明诏
下,及瓜情愿满三年。
诗中叙及气候融融、初
夏鸣蝉、乡风似蜀、驿路兼
秦、种植水稻、鼓吹迎神、
俗淳事简等,都从某个侧面
体现了汉江上游地区过渡、
交汇的地域特色。
至于汉江中下游地区,
过渡和交汇的特色更加突出
。如郢州的长寿县、京山县
等地,“其民朴,其俗检,
其土饶粟麦,有西北之风声
气习焉”。庄绰《鸡肋编》
记载:“建炎之后,江、浙
、湖、湘、闽、广,西北流
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
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
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
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
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
不减淮北。”其实,早在北
宋时期,就有不少南方人来
汉江流域谋求生计。苏辙《
襄阳乐》一诗,描述两浙迁
移至襄阳地区的越人耕种水
田的情形云:“里人种麦满
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泽
中多水原上干,越人为种楚
人食。”各地民众向汉江流
域流动和迁移,带来了习俗
和文化,构成汉江文化过渡
与交汇特色的基础。
汉江流域过渡与交汇的
特征,决定了该区域在历史
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谁
占据汉江流域,谁就拥有战
略上的优势和主动,如顾祖
禹所谓“中原有之(汉江流
域中心襄阳)可以并东南,
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宋元时期的政治格局独
特而复杂,汉江流域的战略
地位更加突出。如郢州,“
东走江淮,西道梁汉。南径
荆湘,北则驰骛乎陈、蔡、
汝、颖之郊”。均州,“东连
襄沔,西彻梁洋,南通荆衡
,北抵襄邓”。又如荆门军
,“西控巴峡,扼其咽喉。
东连鄢郢,为之襟带。信荆
楚之门户,襄汉之藩垣。介
荆襄之两间,环列重山,带
绕大泽,距江陵以抵汉水,
连鄢郢而控巴蜀”。
……
其二,多种农业经营方
式并存,既有刀耕火种式原
始经营方式、广种薄收式的
粗放经营方式,也有少数平
原河谷地带的精耕细作。尤
其值得指出的是,刀耕火种
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落后,不
能轻易在二者之间画等号,
它毕竟是切合当时山区发展
实际的生存途径。
其三,南宋长时期战乱
,破坏了农业生产,但在战
争、战乱间隙,劳动者和士
兵以顽强的毅力披荆斩棘,
以屯田、营田等多种方式,
开垦荒地,推动了农业生产
的恢复。当时的汉江流域还
为逃避战乱、自然灾害的民
众提供了生命通道。北方一
旦遭遇灾难,汉江都是他们
选择、希望、生命的方向。
即使是较为富裕的江南民众
,由于各种原因,也来到汉
江流域谋生。在他们看来,
汉江是孕育希望的热土。北
方移民的迁入,以及江南狭
乡民众前来承佃荒地,对汉
江流域的物质生产作出了贡
献。
其四,汉江流域的手工
业生产别具特色,在纺织、
漆器、粮食加工、军器制造
、纸张笔墨制造、印刷等方
面,均有较为突出的成就。
襄阳、金州的漆器和邓州的
花蜡烛,甚至是全国独此一
份的。
其五,汉中、襄阳、江
陵、鄂州是宋元时期南北、
东西交通枢纽,也是当时繁
华的商业城市。它们既带动
了本区域的物质生产和消费
,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北方和
南方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舟车之会、大商辐辏,令
汉江熠熠生辉。吞吐全国物
资,聚集四方客旅,东西南
北转运来的物资,不论多少
,都能迅速转销外地,商业
气象少有可比。
其六,镇市崛起和活跃
的民间贸易,构成宋元时期
汉江流域的一道独特风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