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摩克里希纳传(精)/梵澄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法)罗曼·罗兰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叙述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不仅使读者对人物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创造出因思想碰撞而激发的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20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作品有《名人传/经典文学名著》《母与子》《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目录
第一章 童年福音
第二章 卡利圣母
第三章 两位真理导师
第四章 与绝对存在同一
第五章 返回人间
第六章 建造者们
第七章 罗摩克里希纳和伟大的牧羊人们
第八章 呼唤弟子
第九章 大师和他的孩子们
第十章 最钟爱的弟子:辨喜
第十一章 天鹅之歌
第十二章 大川归海
后记
附录一 莎拉达·戴薇与强盗
附录二 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和柯沙布·钱德尔·森
附录三 参考书目
附录四 推荐书目
译后记
序言
最初知道室利·罗摩克里
希纳的名字,其实也是在罗
曼·罗兰写的书中,那是另
外一部著名的传记。那些时
日,我因深受人类历史上的
某种理想主义激情之鼓舞,
爱上了那样一种雄强的英雄
主义气质,故而一并爱上了
罗曼·罗兰那何等丰盛而绚
烂的笔姿。在阅读他的《列
夫·托尔斯泰传》时,我就
是遇到了这么一段颇突兀的
文字:
“但在印度的宗教界,尤
其是照耀着两颗光芒万丈的
巨星,突然显现的——或如
印度的说法,是隔了数世纪
而重新显现的——两件思想
界的奇迹:一个是罗摩克里
希纳(1836—1886年),
在他的热爱中抓住了一切神
明的形体;一个是他的信徒
辨喜(1863—1902年),
比他的宗师尤为强毅,对于
他的疲惫已久的民众唤醒了
那个行动的神,Gita的神…
…”
而且,我很快就发现这
个专为英雄圣徒们写传的罗
曼·罗兰本人也为这个罗摩
克里希纳师徒两人各写了一
部传记,在印度前总理尼赫
鲁为女儿英迪拉所开的必读
书目里面,赫然就有罗曼·
罗兰的这本《罗摩克里希纳
传》。
其实,最早用文字系统
介绍这位圣徒的思想到西方
文明世界的人,是鼎鼎大名
的马克斯·缪勒(Max
Müller),他是英国维多利
亚时代的学界巨擘,尤其是
他作为牛津大学19世纪东方
学的祭酒,主编了《东方圣
典》煌煌五十大卷,奠定了
西方世界于东方学的资料与
研究方面的第一座学术高峰
,而且,他自己也亲自自梵
文译出了其中的四部奥义书
,并写出了《印度六派哲学
》这部经典,他对梵文的研
究,直接启发了比较宗教学
的方法论,开创了此一崭新
的现代性学科,故而也被世
人誉为“比较宗教学之父”。
后来,因辨喜尊者在大
西洋对岸的新大陆云游之际
,造成了巨大的灵性冲击波
,缪勒极为激动,他也从中
知道了辨喜的导师室利·罗
摩克里希纳在人间的真实存
在,他深为震惊,也实在欣
喜莫名,于是,借助当时英
国的东印度公司之便利,收
集了这位圣者的生平与语录
,后来正式出版,成为西方
世界了解印度近代这位罕见
的、以古典生活方式而进入
新时代的活生生的宗教大师
的第一手资料。
当然,我第一次读到这
位圣徒的名字时,阅历不够
,自是全然不晓得他是何等
人物,更不知道他的门徒辨
喜在1893年首届世界宗教
大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巨大
影响。那是多么久远的岁月
啊!但对我而言,这个曾为
人类贡献出佛陀、钵颠阇利
、商羯罗大师与《摩诃婆罗
多》,还创造出诸如“空”(
Sunya)、“零”(Anatman
)、“涅槃”(Nirvana)、“
阿特曼”(Atman)等神奇
意象的国度,其无穷的神秘
一直魅惑着我,这是一种全
然不同的精神文化,是一个
神话思维和神话想象遍布全
地的领域,是一个相信神话
,远远甚于历史的不可思议
之民族。而它那奇特的地形
,则犹如一只硕大的垂向印
度洋上方的卡利女神(Kali
)的乳房,印度次大陆被它
自己的神秘所包围,正如无
数的圣者大仙被其广袤无垠
的森林所藏匿一样。
那位心胸宏阔、才识卓
异的马克斯·缪勒也曾激情
洋溢地说:
“如果有人问我在什么样
的天空下,人的心灵……对
生命中最重大的问题做过最
深刻的思考,而且已经对其
中的一些问题找到了解答,
是值得被那些甚至研究过柏
拉图与康德的人注目的——
我就会指向印度。假如我再
问自己,对我们这些几乎完
全受希腊人、罗马人以及闪
族之一的犹太人的思想所教
养的人来说,什么文献最有
匡正的效果,而最需要它使
我们内心生命更完美、更全
面、更普遍,事实上是更人
性化的一种生命……我会再
度指向印度。”
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这
个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却尤
其是生活在离我们不远外的
圣者。关于罗摩克里希纳的
言行,我们还曾阅读到最负
盛名的《罗摩克里希纳福音
书》(The Gosple of Sri
Ramakrishna)与《罗摩克
里希纳与他的神圣游戏》(
Sri Ramakrishna and His
Divine Play)。两书皆出自
他最杰出的那一批门徒之手
笔,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前
者是摩亨佐纳特·格塔
(Mahendranath Gupta)
的作品,他是孟加拉地区的
人,但是他在书中从来不想
让世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干
脆称自己为M。他就像一面
纯粹的镜子,使得罗摩克里
希纳的那些电光石火般的真
实智慧被一一收集在他的记
忆里,如照片一般的记忆,
然后,在罗摩克里希纳去世
之后,将它们写入了书中。
罗摩克里希纳在世时就
曾预言:辨喜是英雄,是剑
,他指向世界;而M是侍女
,是拐杖,他扶持着罗摩的
身体,保存着他的思想。两
人的意义不同,但作用皆甚
大。
而后者《罗摩克里希纳
与他的神圣游戏》,则是他
的出家弟子撒兰达南达
(Saradananda)所著,是
一部规模恢宏的神奇杰作。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会有合
适的译者出来,将它们全部
译出来,献给中文的世界。
因为这些书籍都是直接书写
印度的灵魂的。
而如今,我们又有幸,
见到了罗曼·罗兰这部重要
传记的汉译本,这本《罗摩
克里希纳传》是罗曼·罗兰
以极
导语
这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印度哲学智慧的体现。罗摩克里希纳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印度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几代人,至今长盛不衰,并被弟子们发扬光大。他的言行阐明光大了印度传统文化和思想智慧,给读者带来哲学思考和启迪;他的睿智、灵性修行,使他达到印度灵性历史的思想高峰;他的思想滋养出辨喜、甘地、泰戈尔等印度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对印度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记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
代,也是一个具有重大变革
意义的时代,我们一边惊异
于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无
限发展,一边受困于智能手
机的投喂和其背后的精巧算
法,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
究竟是越来越自由了,还是
越来越被束缚了呢?
后工业时代以来的唯物
主义和科学主义范式越来越
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我们每
个人在这洪流中逐渐失去了
与自己的身心联结,与真正
的自我的联结,从而离内心
的平静渐行渐远。这是我们
每个人都面临的精神挑战。
如果我们没能解答这个
问题的现代方法,那就不妨
尝试着去前现代文化中寻找
。印度几千年以来的精神和
灵性传统旦复旦兮,一直为
人类提供开阔的世界观和不
同维度之探索,值得我们深
入了解与参考。从语言到实
证,从科技到心灵,从理性
到直觉,从知识到智慧,也
许只有回到那里,才能找到
我们生命的启示。
而翻译此书,即是我们
寻找这些联结与答案的过程
,希望对您也一样。
感谢印度圣哲们所提供
的古老智慧与洞见,看似渊
默无声,其实深闳广大,犹
如永恒真理的鼓声,鼓点密
集,正希望着我们一起来倾
听!
罗摩克里希纳的故事随
着翻译之结束,终于停下了
译笔,而心中竟有一种莫名
的不舍。每每念及罗摩克里
希纳,我们便不由得联想到
了中国的禅宗里面的那一则
公案,就是达摩与慧可的那
段著名的对话:
慧可向达摩表达自己的
困惑,说自己“心不安”。
达摩答道:“把心拿来,
我为你安心。”
慧可沉吟良久后说:“弟
子找不到心了。”
达摩答道:“我已为你将
心安好。”
当下的人们正生活在这
步履不停、追逐之心日夜难
平的时代,多少会经验到种
种的“心不安”的焦虑。阅读
罗摩克里希纳的故事,或许
可以让我们获得如何安顿自
己内心的智慧。
就像当初对罗摩克里希
纳的精神能量心存怀疑的大
作家罗曼·罗兰本人一样,
对于罗摩克里希纳的故事,
我们起初也是半信半疑。崇
尚科学理性的思维习惯,让
我们惯于否定一切科学或理
性之外的事情,更何况像罗
摩克里希纳这样一个有着许
多超乎科学解释的行为和成
就的大圣者。所以,当罗摩
克里希纳的故事在我们面前
缓缓铺开之前,我们也曾暗
中纳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生,能够让罗曼·罗兰这样
的西方第一流的文豪愿意近
身探究,并愿意为之立传!
我们崇尚理性,对于精
神世界却又怀有一份莫可名
状的敬畏与好奇。
因为内心深处,我们隐
约地感到,科学的智慧可以
教会我们如何憧憬未来,而
精神的智慧却能教会我们如
何安住人世。随着翻译工作
的深入,我们不由暗暗地为
罗摩克里希纳海纳百川的生
命智慧而深感钦佩。
是的,是他让我们明白
,不论世间有多少种宗教,
有多少个名称来称呼不同宗
教中神的名字,人类的信仰
都是可以跨越时空而得以相
通的。若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世界上哪里还会有借由宗
教的名义去相互伤害甚至发
动战争的人呢!
罗摩克里希纳也向世人
阐释了真正的“行动”之奥义
。恰如王阳明所云:“未有
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
是未知。”真正领悟了“行动
”哲学的人,并不需要出家
、隐遁山林,不需要悖逆自
己的本性,行走于尘世之间
,他可以于每一个当下、每
一个言行,皆能完成最好的
修行。若能把握这种真智慧
,每一个现世的人,以现在
的俗世身份,照样可以于当
下的生活中,俾获安好自心
的从容,而不再为无尽的欲
望而感到焦灼。这,或许就
是对于“我们为什么需要阅
读室利·罗摩克里希纳”之问
的一个最浅显的解释吧!然
而,毕竟其造境深不可测,
于此,大体理解了庄子借东
海之鳖告知于埳井之蛙的那
段话了: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
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
其深。”
在翻译的同时,我们也
深深地折服于罗曼·罗兰的
理性、客观,以及精骛八极
的胸襟气度。这样一位自幼
浸润在西方理性传统中的文
学巨匠,却能在其字里行间
时刻保持着客观雍容的精神
,将遥远的印度第一流思想
家的思想,按照他自己的文
字节奏,逐一介绍给了西方
的读者,最终介绍给了世界
,这是一种何其难得的精神
修为!
在罗曼·罗兰那跳跃于古
往今来的典故的恢宏文字之
间,读者们的思绪被带领着
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穿梭。让
我们领悟到,原来,在精神
的领域里,东西方文化有如
此之多的相通处。而且,每
每在我们最容易因自己的理
解局限,易于对罗摩克里希
纳的故事侧目的地方,罗曼
·罗兰会不偏不倚地提醒我
们,精神世界的维度,可能
远比我们的认知能力更为复
杂。它需要我们打破自己认
知的狭隘,重新去认识人类
精神史。
每动译笔,我们也总是
提醒自己,字里行间力求让
罗曼·罗兰恢宏磅礴的文字
与罗摩克里希纳睿智生动的
故事“化”入到我们的中文语
境,贴近我们的话语习惯,
而不至于让中文的读者因法
国的文豪讲述印度的故事,
而觉得坠入云雾之境。但印
度的文化确实精深博大,行
文中必定
书评(媒体评论)
印度是一棵葱茏巨大的
菩提树,西方人认为她已干
涸枯萎,而事实上,她却一
直在不断地生发出新枝绿叶
,开花结果。我会继续沿着
未知的道路,回到现代理性
为王的西方。
——罗曼·罗兰
罗摩克里希纳的世界充
满了笑声与幽默,这既是出
于他的自信,也是出因神性
启示而带来的喜乐,“我只
有作为歌者,才能靠近你”
,他与一般严肃的宗教圣徒
不同,这也更加近似于中国
的庄子之风格,两者都有真
理发出来的朗朗笑声。
——闻中
精彩页
第二章 卡利圣母
卡利女神的年轻祭司罗摩克里希纳二十岁了,他不知道自己选择了一位多么难伺候的女主人。卡利女神就像是一只咆哮的母老虎,震慑着饲养着戏谑着她的猎物,罗摩克里希纳就这样度过了他闪闪发光的青春。他独自一人在庙中守护着女神,就像处在一个飓风中心。无数的朝圣者、僧人、苦行僧、托钵僧、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都来了,空想家们像季风一样蜂拥而至,这个庙俨然成了狂热信徒们的集会地。
神庙有五个尖穹顶,露台直通恒河,露台的通道两边有两排十二座尖顶的湿婆神龛。另外一边靠近卡利神庙,有一个长方形的庭院,供奉着克里希纳和罗陀(Radha)神。这里描绘了整个象征世界:三位一体的大自然母亲(卡利女神),绝对者(湿婆神)和爱(罗陀肯塔:克里希纳,罗陀)[the Trinity of the Nature Mother(Kali),the Absolute (Shiva) and the Love (Radhakanta: Krishna,Radha)]。拱门连接着天与地,卡利女神则是至高无上的神。
卡利女神安住在这庙堂里,玄黑的身躯穿着华丽的贝拿勒斯绸缎,她是这世界和众神的女王。她在湿婆神的身躯上跳舞,左手提着刀和恐怖的人头,右手却又拿着引诱的礼物:“来!别怕!……”她是自然之母,她是毁灭者也是创造者。不!她是比所有能听到的事物更加伟大的存在,她是宇宙之母。“圣母啊,全能的神!她以不同面向和化身显现在她的孩子们面前。”有形的神像引领我们认识无形的神。“如果能够得到女神的眷顾,她能抹去一切存在中最后的自我(Ego),引领其融入绝对意识、无差别的神。在她的引导下,有限的自我才能消弭于无限的大我——阿特曼(Atman)——梵(Brahman)之中。”①
但是这位二十岁的年轻祭司,即便有着天然智性,这时候还是无法抵达所有实相融合的核心之处。对他而言,唯一可理解的实相,无论神或人,还仅限于他所能看到、听到和感触到的。在这个阶段,他与其他人并无太大的差别。说到印度教徒,最令欧洲教徒深感诧异的一点,(对新教徒而言比对天主教徒更甚,)便是他们对宗教幻象的深信不疑。
后来当弟子辨喜问罗摩克里希纳,“您是否亲眼看到过神”时,他答道:“我见到神,正如我见到你一样,只是用一种更热切的意识而已。”表明见到神并不是客观抽象的体验,尽管后来罗摩克里希纳也修习过客观的视见神。
视见神并不是某些有灵性的人的特权,每个真诚的印度教信徒都可以臻人此境。直至今日,这种既饱满又鲜活的体验,仍然是印度人民创造生活的源泉。我的一个朋友曾和一位尼泊尔的年轻公主到庙里去参观,这位公主漂亮聪颖、受过好的教育。庙里充满着焚香的气息,一盏孤灯带来昏暗的光线,她在这令人陶醉的静谧中独自做了长时间的祈祷。当她走出庙堂时,非常平静地说:“我看到了罗摩神……”
罗摩克里希纳又怎么会看不到这深蓝色皮肤的母亲呢?她是可见之神,是自然之力的化身,是神化为女性之形后与凡人的秘密交往。在她的神庙里,她将他挽入怀中,以体香紧紧将他裹拥,用浓密的头发将他缠绕。她不是面容僵硬只听祷词的模型,她起床、吃饭、走路,又睡下,她生机勃勃地呼吸着,存在着。
庙里的供奉仪式完全依照圣母的日常生活安排。每日清晨,晨钟响起,灯火影动,卡利圣母醒来。乐堂的笛子奏响圣乐,鼓铙齐鸣,从花园里摘来的茉莉花和玫瑰织成花环,供奉于她的尊前。上午九点,供奉仪式的音乐响起,圣母款款而来。中午烈日炎炎之时,伴着乐声,她被护送回银色榻上休憩。下午六点,圣母再次出现,乐声响起,火把点亮,晚问的仪式在落日的余晖中持续到九点,随着海螺和钟声鸣响,圣母结束了一天的生活,休息入眠。
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