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近七万字。至于读《庄子》,人们通常都从最难的《逍遥游》开始,读到《天下》止;本书则“倒着读”,从《天下》起,到《逍遥游》止。这不仅与《庄子》的文意、哲思、出入的路径相适应,而且由易而难、由外而内、逐步深入的阅读方式相适应。如果将“杂篇”喻为开门的“钥匙”,那么“外篇”就是“门”,“内篇”则是庄子的精彩世界。要进入这个世界,首先得找到“钥匙”,然后再“开门”,最后才得见庄子所谓的“天性”或道。本书的“读”,不同于通常的“今译”和“导读”;本书的“读”在气质上与古老的“讲读”一脉相承,而又别出机杼,别开生面。
本书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既非寻常意义上的白文通译,亦非传统朴学中的注疏笺证,而是采取了讲读这种形式:像一次漫长的读书随笔,像古代书院里先生弟子间的交流或絮语,也像是一个人的独白。
鉴于《庄子》注译版本和解读本众多,本书原文以1961年出版且校勘精审的“新编诸子集成”本之《庄子集解》(清·郭庆藩辑)为底本,又参校其他版本,择优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