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语方言小称范畴比较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刘大伟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汉语方言小称范畴的跨方言比较研究。在跨方言比较过程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汉语方言语料,借助“两个三角”“量范畴理论”,运用类型学方法,描写了方言小称的语表形式、语法意义和地理分布特点。通过考察小称在不同方言之间、官话与非官话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不同表现,归纳出小称在共时平面上的差异,从而从整体上认识现代汉语小称的基本面貌和特点。
作者简介
刘大伟,女,吉林四平人,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202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语法,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在《光明日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华中学术》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相关研究与选题背景
一 相关研究
二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小称研究现状
一 历史语法的小称研究
二 共同语领域的小称研究
三 方言领域的小称研究
四 民族语言的小称研究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理论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框架与相关说明
一 本书框架
二 相关说明
第二章 小称概说
第一节 小称的概念
一 概念的提出
二 学界的认识
三 本书的界定
第二节 小称的分类
一 基于形式的分类
二 基于语义的分类
第三章 附加式小称
第一节 “儿”类小称
一 儿尾小称的类型
二 儿尾小称的语法意义
三 儿化小称的类型
四 儿化小称的语法意义
五 儿类小称的特点
第二节 “子”缀小称
一 “子”缀小称的语音类型
二 “子”缀小称的方言分布
三 “子”缀小称的构成类型
四 “子”缀小称的语法意义
五 “子”缀小称的语义发展
第三节 “崽”类小称
一 “崽”类小称的语音形式
二 “崽”类小称的构成类型
三 “崽”类小称的语法意义
第四节 “唧”缀小称
一 “唧”缀小称的方言分布
二 “唧”缀小称的语法意义
三 “唧”缀小称的特点
第五节 “娃”类小称
一 “娃”类小称的来源考察
二 “娃”类小称的构成类型
三 “娃”类小称的语法意义
四 “娃”“儿”小称的对比考察
第六节 “囝”缀小称
一 “囝”缀小称的来源考察
二 “囝”缀小称的语音类型
三 “囝”缀小称的组合类型
四 “囝”缀小称的语法意义
五 “囝”缀小称的特点
第七节 “圪”缀小称
一 “圪”缀小称的结构类型
二 “圪”缀小称的语法意义
三 “圪”缀小称的对比考察
四 “圪”缀小称的几点认识
第四章 重叠式小称
第一节 名叠式小称
一 名叠式小称的语表形式
二 名叠式小称的方言分布
三 名叠式小称的语法意义
四 名叠式小称的特点
第二节 量叠式小称
一 量叠式小称的语表形式
二 量叠式小称的语法意义
三 量叠式小称的特点
第五章 变音式小称
第一节 变音概念的界定
一 音变和变音
二 小称音变和小称变音
第二节 变音式小称的语表形式
一 变调
二 变韵
三 变韵+变调
四 变声+变调
五 变声+变韵+变调
第三节 变音式小称的语法意义
一 表量
二 表情
第四节 变音式小称的特点
一 语形特点
二 语义特点
第五节 小称变音的来源与发展
一 小称变音的来源
二 小称变音的发展
第六章 小称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小称形式的总体分布
第二节 附加式小称的地理分布
一 “儿”类小称分布
二 “子”缀小称分布
三 “崽”类小称分布
四 “唧”缀小称分布
五 “娃”类小称分布
六 “囝”缀小称分布
七 “圪”缀小称分布
第三节 重叠式小称的地理分布
一 名叠式小称的地理分布
二 量叠式小称的地理分布
第四节 变音式小称的地理分布
一 变音式小称分布图
二 变音式小称分布表
第七章 小称的共时比较
第一节 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一 语法形式
二 语法意义
三 差异成因
第二节 官话与非官话的比较
一 官话方言的小称
二 非官话方言小称
三 差异性与联系性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本书的基本认识
一 对小称概念的认识
二 小称语法形式的多样性
三 小称类型分布的不平衡性
四 小称语法意义的延展性
第二节 本书存在的不足
一 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二 解释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节 研究的几点体会
一 重视语法的比较研究
二 重视语音同语法的关系
三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
着汉语方言研究的拓展和深
化,方言语法的研究越来越
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这
一方面是方言语法客观上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容小视的
差异,另一方面是共同语(
普通话)语法和历史语法的
深入研究需要方言语法研究
的支持。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跟
方言语音和词汇比较而言,
方言语法的差异很小。这是
一种误解,它让人忽略了对
方言语法事实的细致观察。
实际上,在南方方言,语法
上的差异还是不小的,至少
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么小
。当然,这些差异大多是表
现在一些细节上,但就是这
样一些细节,从一个侧面鲜
明地映射出方言的特点和个
性。比如,湖北大冶方言的
情意变调,①青海西宁方言
的左向否定,②南方方言的
是非型正反问句,③等等,
这些方言语法的特异表现,
既显示出汉语方言语法的丰
富性和复杂性,也可以提升
我们对整体汉语语法的全面
认识。
共同语语法和方言语法
都是对历史语法的继承和发
展,它们密切联系,又相互
区别。作为整体汉语语法的
一个方面,无论是共同语语
法还是历史语法,有的问题
光从本身来看,可能看不清
楚,如果能将视线投向方言
,则可从方言中获得启发,
找到问题解决的线索和证据
。朱德熙和邢福义等先生关
于汉语方言语法的许多研究
就是明证。④由此可见方言
语法对于共同语语法和历史
语法研究的重要价值。
本《丛书》由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
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
育研究中心”筹划实施并组
织编纂,主要收录两方面的
成果:一是单点方言语法的
专题研究(甲类),如《武
汉方言语法研究》;二是方
言语法的专题比较研究(乙
类),如《汉语方言疑问范
畴比较研究》。其中有的是
国家或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的结项成果,有的是作者多
年潜心研究的学术结晶,有
的是博士学位论文。就两类
成果而言,应该说,当前更
需要的是甲类成果。只有把
单点方言语法研究的工作做
扎实了,调查的方言点足够
多了,考察足够深了,有了
更多的甲类成果的积累,才
能更好地开展广泛的方言语
法的比较研究,才能逐步揭
示汉语方言语法及整体汉语
语法的基本面貌。
出版本《丛书》,一方
面是想较为集中地反映汉语
方言语法的研究成果,助推
方言语法研究;另一方面是
想为将来汉语方言语法的系
统描写做点基础性的工作。
《丛书》能够顺利面世,得
力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
林编辑的全心支持,在此表
示衷心的感谢。《丛书》难
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盼能得到读者朋友的批评指
正。
汪国胜
2021年5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