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到原生态(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当代阐释)(精)/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宫敬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马克思经济哲学客观存在于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是介于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内容规定和研究方法。本书以文献实证、理论逻辑分析、方法论真相还原和思想内容比较等方式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宫敬才,1954年生,河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经济哲学和经济哲学。独立撰写《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睿智圣殿的后裔:捷尔吉·卢卡奇》、《卢卡奇的哲学思想》等学术专著4部,合著《计划人与市场人》和《邓小平思想方法论研究》等学术著作2部。在《求是》、《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读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2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曾获中国图书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河北省首届教学名师奖。
目录
导论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定义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结论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文献中的政治经济学“基因”——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证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秘密武器”
三、方法论中的政治经济学“基因”
四、结论
第二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中的哲学结晶——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序言”为例证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节点一: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
三、节点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四、节点三:原生态哲学文献载体的变迁
五、节点四:理解路径是关键
六、节点五:传统理解路径的奠基者
七、结论
第三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性质
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哲学经济学
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哲学性内容的存在形式
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一:逻辑前提论
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二:经济哲学本体论
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三:经济哲学价值论
八、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四:经济哲学历史观
九、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五:经济哲学方法论
十、结论
第四章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制度前提批判
三、人学前提批判
四、阶级立场批判
五、方法论批判
六、结论
第五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劳动的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劳动的原型性质
三、劳动的历史性质
四、劳动的预设性质
五、劳动的创造性质
六、劳动的受动性质
七、劳动的技术性质
八、劳动的组织性质
九、劳动的法权性质
十、劳动的基础性质
十一、结论
第六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劳动历史唯物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命名问题
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
四、劳动哲学本体论
五、人学历史唯物主义
六、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
七、结论
第七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原生态语境
三、一般性理论语境
四、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
五、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
六、结论
第八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资本家范畴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看待资本家的角度
三、资本家的职能
四、需要研究的问题
五、思想来源
六、结论
第九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资本的矛盾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表现形式与实际内容之间的矛盾
三、商品生产与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四、财富生产与其内在本质之间的矛盾
五、消费中节约与浪费之间的矛盾
六、目标追逐与社会历史性后果之间的矛盾
七、结论
第十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释义
三、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中的“逻辑”
四、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中的“历史”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六、结论
第十一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理解方法及其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马克思对理解方法的界说
三、理解方法的性质
四、结论
第十二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独具特色的经验主义哲学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形成过程
三、充分地占有材料
四、分析演化过程
五、探寻内在联系
六、关注细节
七、结论
第十三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让当事人出场说话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让当事人出场说话是方法的根据
三、运用让当事人出场说话方法的社会和学术背景
四、运用让当事人出场说话的例证
五、结论
第十四章 恩格斯与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何谓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
三、青年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和领路人
四、中年及以后的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的忽略者
五、结论
第十五章 比较视域中的恩格斯哲学分析框架与马克思哲学分析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恩格斯的哲学分析框架及其特点
三、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框架及其特点
四、两种哲学分析框架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序言
《回到原生态——马克思
经济哲学的当代阐释》一书
共由七部分构成,试图从不
同角度和层面论说马克思经
济哲学这一提法指称的具体
性内容。内容展示过程试图
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具有
相对独立和固定的研究对象
,完全可以作为边缘性、交
叉性学科而存在。它与马克
思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之间具有内在必然的联系,
是它们的内生变量,又以独
具特色的内容表示自己的存
在。
导论为第一部分,试图
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意义
上界说马克思经济哲学这一
提法。界说过程主要解决定
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何
谓这三个问题,此为一个学
科确立自身的前提条件。与
此同时,界说过程中触及一
系列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
指称内容相关联的理论问题
,目的是说明马克思经济哲
学研究在文献、理论和历史
三个方面存在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
第二部分由第一、二章
构成,试图在文献实证意义
上说明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之间密不可分的
内在联系,揭示马克思哲学
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互为内
生变量的本质性特点,以此
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提法及
其内容的经典文献根据。
第三部分由第三、四章
构成,是第二部分内容的深
化和具体化,试图展示马克
思经济哲学这一提法具体层
面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源自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
学文献,以分散形式存在于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
学文献之中,用传统哲学的
元哲学分析框架加以梳理,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学科性内
容就能够以体系的形式出现
于我们面前。这样的形式表
明,作为边缘性、交叉性学
科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完全可
以教科书化。
第四部分由第五、六、
七章构成,意在揭示马克思
哲学和马克思经济哲学两种
语境的巨大差别及其理论表
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马克
思哲学语境中,马克思政治
经济学文献中的大量哲学性
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
会,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
学哲学基础具有独特理论价
值的批判、对劳动范畴广博
而深邃的理解和对劳动历史
唯物主义的体系性构建可为
例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例
证就能够说明问题。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即教科书历史
唯物主义确实源自马克思文
献,但它不是马克思历史唯
物主义思想的全部内容。在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更
丰富的内容就会出现在我们
面前。它们源自马克思哲学
文献,也源自马克思政治经
济学文献,二者综合起来是
劳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劳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组成部
分,二者是部分和整体之间
的关系。
第五部分由第八、九章
构成。像第四部分一样,这
一部分也具有例证性质。资
本和资本家范畴像劳动范畴
一样,在马克思文献特别是
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处于核心
或枢纽的地位。它们具有深
广的哲学性内涵,突出表现
是经济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辩
证法,但在人们习以为常的
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语境中,这样的辩
证法失去了表示存在的机会
。这样的理论情势是一种警
示,我们在研究马克思哲学
时应顾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文献,其中的政治经济学范
畴、命题和理论是研究对象
,以便领悟和提炼其中极为
丰富且具有巨大理论张力的
经济哲学思想。
第六部分由第十章至第
十三章构成。该部分侧重于
马克思经济哲学中元经济哲
学的方法论内容,试图以马
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实证的
形式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
中的方法论内容极为丰富,
人们习以为常的马克思哲学
忽略了其中的大部分,如理
解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和让
当事人出场说话的方法,而
对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
的界定和说明,或是错误,
或是不准确。这样的内容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叙
述所必需,又极具哲学方法
论意义。这样的意义告诉我
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
中运用的方法是马克思哲学
及其研究不可或缺的思想资
源。
第七部分由第十四、十
五章构成。在马克思经济哲
学语境中有一个重要问题需
要专门研究和讨论,这就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
问题,这一问题在马克思经
济哲学思想演化历史中既突
出又明显。青年时期的恩格
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
启蒙者和领路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众多
且重要的恩格斯思想痕迹可
为证据;中年后的恩格斯是
马克思思想最权威的解释者
和系统化者。《反杜林论》
《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三者可为证据。恩
格斯构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马克思主义整体的有机组
成部分,展示于人者是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经济哲学在这种马克
思主义哲学语境中没有表示
存在的理论逻辑空间。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理论状况?马
克思恩格斯二人的哲学分析
框架不一样是最根本的原因
。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框架是
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的辩
证关系,恩格斯的哲学分析
框架是主观、客观及二者之
间的关系。两种哲学分析框
架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种
差别在理论演化历史和理论
逻辑展开两个方面都能被揭
示出来,因为这是客观存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