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宣讲有道--晚清宣讲小说的伦理叙事(精)
分类
作者 杨宗红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于晚清宣讲小说,考察故事作为“案证”所宣传的家庭伦理、乡族伦理、职分伦理和生态伦理;结合晚清宣讲小说的口头性传统,进一步分析“说一听”场域中叙事视角、叙事干预、地方性故事、方言格言的伦理功能,以及宣讲的仪式化、语言与结构的程序化、情节与主题的重复性等所体现的伦理追求,对晚清宣讲小说的伦理叙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宣讲小说中的家庭伦理
第一节 教训与贞顺:宣讲小说中的夫妇之道
第二节 严慈与孝顺:宣讲小说中的父子之道
第三节 友与恭:宣讲小说中的兄弟之道
第四节 仁与忠:宣讲小说中的主仆伦理
第二章 宣讲小说中的乡族伦理
第一节 笃宗族、和乡党:乡族伦理的主要指向
第二节 守戒:乡族成员交往时的自我约束
第三节 礼让:乡族伦理中的交往态度
第四节 助济:乡族伦理中的仁爱之举
第三章 宣讲小说中的职分伦理
第一节 务本业、安生理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慎教自修:士之职分伦理
第三节 勤耘节俭:农之职分伦理
第四节 技精心细:工之职分伦理
第五节 求利以诚:商之职分伦理
第六节 忠君爱民:官吏之职分伦理
第四章 宣讲小说的生态伦理
第一节 敬畏自然:宣讲小说中的自然崇拜
第二节 胎卵湿化皆是命:宣讲小说中的生命伦理
第三节 惜生节用:宣讲小说中的生态实践
第五章 宣讲小说中的伦理悖论
第一节 不孝之孝(一):割肉疗亲的孝道悖论
第二节 不孝之孝(二):杀子卖子孝亲的悖论
第三节 节与孝的道德悖论
第四节 宣讲小说中的其他伦理悖论
第六章 宣讲小说“说一听”模式的伦理传达
第一节 宣讲小说的“说一听”模式
第二节 “说”与“唱”的伦理追求
第三节 故事的地方化、神异化与叙事伦理
第七章 宣讲小说程式化的伦理意味
第一节 宣讲仪式的程式化
第二节 结构程式化的伦理道德审美
第三节 语言程式化的伦理效果
第八章 宣讲小说“重复”的伦理强化
第一节 言语重复及其伦理意蕴
第二节 情节与主题重复的伦理价值
结语 宣讲小说与被压抑的传统性——从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说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明人徐师曾云:“夫文章
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
,器皿之有法式也。”①中
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明清,门
类已较为齐全而成熟。清代
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一类以
宣讲“圣谕六训”(即“孝顺
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
作非为”)、“圣谕十六条”
(即“敦孝弟以重人伦、笃
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
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
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
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
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
民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
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
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完
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
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②
)及世俗伦理道德为主要内
容的小说类型——宣讲小说
。由于与国家圣谕相结合,
此类小说自出现后便流行起
来。
童庆炳在《文体与文体
的创造》中说道:“文体是
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所形成的
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
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
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
会历史、文化精神”③,“只
有当作家将语体品格稳定地
发挥到一种极致,并与作品
的其他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
起,这才形成风格”④。宣
讲小说是明清小说的组成部
分,其文体形态与目前大众
所熟知的小说有所不同,其
重心是传播圣谕、神谕与传
统伦理道德,并以此为旨归
。具体而言,传播的文体形
态,有在公开场合说唱结合
的白话宣讲小说,也有作为
案头阅读的文言宣讲小说。
就目前所见宣讲小说来看,
白话宣讲小说数量多且影响
大。
一、圣谕宣讲与救劫语
境中的宣讲小说
(一)宣讲:官方与民
间的共同活动
“宣”,本义是帝王的宫
室。《说文》云:“宣,天
子宣室也。”①《尔雅·释言
》云:“宣、徇,遍也。皆
周遍也。”“宣”做动词时有
公开说出,使之为大众所知
之意。“讲”,从言,冓声,
本义为“和解”,许慎《说文
解字》云:“讲,和解也。”
段玉裁注:“和当作稣。不
和者调龢之,纷纠者解释之
,是曰讲。”“宣讲”合称,
指对大众进行传播讲述,但
内容不是一般的日常琐事或
庸俗之谈,而是有些“高大
上”的东西,以此使听者达
到和谐的状态。宣讲的主要
内容有二:一是儒家经典或
帝王圣谕,如《魏书》所说
“黄门李郁说《礼记》,中
书舍人卢景宣讲《大戴礼夏
小正》篇”。这类宣讲由官
方主导。明代以后的史传及
一般通俗文学所言的“宣讲”
,多属此类。二是宗教典籍
或义理,这是明前“宣讲”的
主要内容,由宗教人员主持
。如《法苑珠林》卷三五引
《舍利弗问经》云:“摩诃
僧祗部,勤学众经,宣讲真
义。”《太平广记》卷九○《
释宝志》云:“(志公)愿
于华光殿讲《胜鬘经》请雨
。”再如,《梦粱录》载,
杭州高僧著书传法,感人颇
深,“列朝宣讲,慧号锡顺
,至于人灭,瑞光显然”。
此两类宣讲内容,发出者是
帝王、神佛,可谓“神”“圣”
,具有“在上”性。在儒释道
尚未兴盛之前的早期中国,
帝王或中央政府的命令成为
宣讲的主要内容。春秋时的
“木铎”宣讲值得注意。郑玄
解释《周礼》中的“徇以木
铎”曰:“古者将有新令,必
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
”政令与儒家经典的宣讲获
得官方与国家的认可。明代
朱元璋颁布《教民榜文》以
劝民众“为善,勿犯刑宪”,
为此,要求每乡每里各置木
铎一个,选取年老者或残疾
不能理事之人“持铎循行本
里”宣讲“圣谕六言”,并令
各地遵行。顺治九年
(1652)颁行《六谕卧碑
文》,照搬“圣谕六言”,此
“六谕”即被称为“圣谕六训”
。康熙将“圣谕六训”扩展至
“圣谕十六条”,并“以示尚
德缓刑,化民成俗至意,应
通行晓谕八旗并直隶各省府
州县乡村人等,切实遵行从
之”。清政府多次发布诏令
,要求推行圣谕,宣讲与圣
谕的关联也就更密切、更普
遍。事实上,明嘉靖以后,
民间在宣讲圣谕时,一些儒
者常将其细化为乡规民约,
圣谕宣讲演变为乡约会讲,
如王阳明的《南赣乡约》、
罗汝芳的《宁国府乡约训语
》《里仁乡约训语》等,宣
讲方式由“流动宣诵”转变为
“定点会讲”,这时候,宣讲
已经逐渐在阐释圣谕的基础
上辅之以事例,宗族、会社
宣讲亦模仿乡约会讲。
……
7.宣讲小说“说一听”模式
的伦理传达。
宣讲小说主要是属于宣
讲场所“说一听”模式的口头
文学,说者与听者共同在场
,需要交流互动。在此场合
中,既多以散体形式的第三
人称全知叙事掌控故事走向
,亦多以韵体形式的第一人
称限知叙事增强故事的真实
性,叙事干预加强了宣讲者
与听众的交流。为了从俗,
增强宣讲效果,宣讲者以方
言讲述故事,且多引格言俗
语,以不同语调讲述故事,
吟唱劝善歌谣。所讲故事多
为本地故事,或将他方故事
本地化,同时,还重视故事
的神异化以增强伦理道德的
崇高性,在暴力叙事中达到
奖善惩恶之目的。
8.宣讲小说程式化的伦
理意味。
宣讲是一种仪式,有一
定的仪式程式。就小说文本
而言,从开篇到案证主体及
最后的总结,顺案逆案的编
排顺序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2: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