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193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上苏联代表团提交的论文集,它被视为科学史学的一座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科学史的经典之作。1931年,西方世界正陷入经济大萧条时期,而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苏联派出由8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并提交11篇文章,向西方科学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和经济因素视为科学技术发展要素的一贯处理方式,对西方的科学家来说是一种全新评估科学史的方式。本文集的问世,标志着“对科学史进行新评估的起点”,每当人们要探讨现代科学的社会角色时,就不得不提它。 本书译自英国Frank Cass出版社于1971年出版的英文版,此版由李约瑟作序,爱丁堡大学科学研究部的沃尔斯基(P.G.Werskey)写了长篇的导读。译者唐文佩教授,同时参阅了俄文版本,两版对译,译文质量上乘。 作者简介 唐文佩,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龚育之先生和任定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史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现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医学思想史、当代医学批判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项目。兼任中国}勺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 目录 引言 前言 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 物理学与技术 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科学、技术与经济之关系 有机体进化中的“物理”与“生物”过程 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动力规律与统计规律 从最新调查看世界农业起源问题 法拉第的工作与电能应用的当代发展 电气化:苏联技术改造的基础 牛顿《原理》的社会与经济根源 数学的当代危机及其重建构想 卡尔·马克思关于数学、自然科学、技术以及这些学科历史的未发表文字的简短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