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云帆集 |
分类 | |
作者 | 商伟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云帆集》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商伟先生近十年来学术思考精华首次集结,由点及面,蔚为大观。上编文章与他兴趣点紧密相关,展示了他如何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而把视野拓展至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乃至人类普遍处境的种种思考,见地高明渊粹。下编文章专门回忆授业恩师,使人看到一位执教于世界顶尖学府的学者的个人成长脉络,和他未被磨灭的赤子之心。上下编同时存在,形成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张力,较纯学术作品而言,更显人性光辉,让我们看到为什么“学术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以及“学问背后更大的关怀”。 作者简介 商伟,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78-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两年后获硕士学位,专修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并留校任教。1988-1995年赴哈佛大学东亚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转向元明清小说戏曲。1997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2003年获终身教职。后任狄百瑞东亚人文讲座教授。自2011年起,执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席。 中文著作和论文以明清小说戏曲为主,涉及思想史、文化史、文学批评和视觉艺术等领域,包括《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以及为初中以上的年轻读者编选、撰注的《给孩子的古文》等。此外,“重读唐诗”三部曲(《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诗囚与造物:中唐的诗歌观和诗人的自我想象》《长诗的时代:韩愈与中唐的诗歌转型》),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与清代的视觉文化》一书即将由三联书店出版。 目录 上编 甲 言文分离与现代民族国家 “白话文”的历史误会及其意义(上) 言文分离与现代民族国家 “白话文”的历史误会及其意义(下) 我们为什么要读古文 一本书的故事与传奇 乙 《红楼梦》中的“假”宝玉和“真真国” 紫禁城中大观园:长春宫的《红楼梦》壁画 丙 小说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传统小说是取之不尽的富矿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构成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时间也蕴含了错误和遗忘:谈文学史的写作 丁 唐诗与题写名胜 天人之际:诗中自有陶钧手 下编 戊 与林庚先生相处的日子 那个年代的空间驰想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记我的导师袁行霈先生 韩南先生最后的礼物 己 学问的背后应该有更大的关怀 文本内外:回顾与断想 后记 序言 我在过去的十年间陆续 发表了一些思想学术随笔、 散文,也做过一些专题访谈 。这些文章的结集出版给了 我一次机会,去回顾自己感 兴趣的文史话题和思考过的 问题。全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汇集了随笔和访谈共 十二篇。依主题来看,可以 分为以下四组: 第一组主要是《言文分 离与现代民族国家:“白话 文”的历史误会及其意义》 上下两篇。以明代识字读本 为话题的《一本书的故事与 传奇》,以及《我们为什么 要读古文》那一篇访谈,也 可以放在一起来读。五四白 话文运动是学界和阅读公众 所熟悉的话题。实际上,所 谓现代白话文的提倡和兴起 都早于五四时期,但胡适等 五四学者后来居上,支配了 对它的解释,并且重塑了中 国文学史和语言史的一些基 本观念和立场。这两篇文章 旨在廓清关于白话文的历史 误解,反思与此相关的中国 语言文字的历史叙述。 语言文字的问题从来都 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学术和学 理问题,而是植根于中国社 会文化的土壤之中,并且与 传统帝制国家向现代民族国 家的历史转型密切相关。也 正是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 语境中,我们才有可能对现 代白话文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估 价。而由此引出的问题,在 今天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变 得更为重要,甚至亟待解决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由族 裔、宗教、语言、文化和政 治地域的身份认同所导致的 冲突日益激化,环环相扣, 简直打了死结。因此,我们 有必要回溯历史,重新面对 更具有包容性的帝国文化遗 产,从中寻找另类的文化资 源,以超越现代单一民族国 家的意识形态,超越这一意 识形态所参与构造的历史与 现实。 《言文分离与现代民族 国家:“白话文”的历史误会 及其意义》这上下两篇文章 是根据我的英文文章 Writing and Speech: Rethinking the Issue of Vernaculars in Early Modern China(《书与言 :重审早期现代中国的“白 话”问题》)改写而成的, 原文收在本杰明·艾尔曼 (Benjamin Elman)编辑 的Rethinking East Asian Languages, Vernaculars, and Literacies, 1000-1919 (《重新思考东亚语言、方 言口语和读写文化,1000- 1919》,Leiden: Brill,2014,pp.254-301)一 书中。我没有逐字逐句地翻 译,而是另起炉灶,重新组 织,并且增补了一些后续的 想法。关于这个题目的研究 和思考历时已久,曾经打算 写成一本小书,终因分身乏 术而作罢。好在主要的想法 和思路都基本上体现在这两 篇文章中了,可供读者批评 指正。 2019年4月,我编注出版 了《给孩子的古文》,是活 字文化推出的由北岛主编的 “给孩子”系列图书中的一本 。说是给孩子的古文,实际 上同样适合成人阅读。这里 收了《深圳读创》记者杨青 的访谈,略陈编撰的初衷。 而我所关注的问题,与白话 文的讨论也有一些连续性。 五四白话文运动结束了 文言文与白话文共存的格局 ,导致了白话文一家坐大, 独霸天下。尽管没有走到废 除汉字的地步,但几代人下 来,公众的古文阅读能力普 遍退化,造成了文化延承的 巨大断裂。比起汉字文化圈 的其他国家,情况略好,但 也好不了太多。五四学者把 古文比作拉丁文,说成是死 掉的文字。这在学理上是不 成立的,对现代汉语自身的 发展来说,也是有害的。如 傅斯年所说,现代白话文学 应该广收博取,在借鉴综合 口语、古白话、文言文,甚 至现代翻译体的基础上,去 创造全新的、丰富而多样化 的语言书写风格。 这方面的实验还远远没 有完成。 第二组是一篇随笔和一 篇访谈,《〈红楼梦〉中的 “假”宝玉和“真真国”》和《 紫禁城中大观园:长春宫的 〈红楼梦〉壁画》。这两篇 以《红楼梦》为主题,但把 它放到早期现代“全球化”的 物质文化接触与交流的历史 语境中,去做两方面的考察 :一是《红楼梦》的跨媒介 书写实践,二是它对物质文 化和视觉文化的关注与呈现 。我希望从这两方面来探索 《红楼梦》所蕴含的思想深 度,并且重新理解孕育了它 的那个大时代。 …… 每个人走上学术道路的 机缘和过程都不一样,时过 境迁,从前的经验也未必与 当下的现实相吻合。而我们 今天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毕竟又与各自的经历分不 开。下编的最后两篇回顾文 章分别是《学问的背后应该 有更大的关怀》和《文本内 外:回顾与断想》:前者是 一篇访谈,集中于1988年 出国之前的经历;后者涉及 出国以后的感想,并以近年 来的几个研究话题为例,探 讨经验阅历与学术思考的关 系,也触及年轻学生经常遇 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如何培 养问题意识、设计研究课题 和完善学科建设。文章中所 涉及的话题包括经典作品的 文本细读、分析性或规范性 批评话语的建构,以及与语 言、文字书写和“白话文”相 关的问题。因此在一个回顾 的视野中,总结了贯穿全书 的几个重要主题,也希望给 这本学术随笔集带来首尾呼 应的整体感。学术是一种生 活方式,思考构成了人生经 验的一部分。我想借助文字 ,留下一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