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金钱与尊严、欲望与仇恨、道德与法制的故事,是一部具有多年公安工作经验的作家潜心创作的社会派悬疑小说。 河边发生命案。是意外,还是谋杀?作案动机何在?八年后,刑警俞东杰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这桩命案与另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有着微妙的关联。经过缜密侦查和审问,与命案有关的四个年轻人渐渐浮出水面。与此同时,诡异命案再次发生,案情愈发扑朔迷离…… 人性诡谲,在阴暗的心理动机支配下,每个人都在说谎。抽丝剥茧,面具背后仍有面具,案件环环相扣,惊天逆转。是命运裹挟还是脱逃诡计?这一切是否就是最终的真相? 目录 目 录 001 一 告别 029 二 命案 041 三 追凶 119 四 审讯 152 五 鬼节 208 六 罪与罚 260 七 雨雪霏霏 序言 拍案叫绝的案情推理,惊悚屏息的追凶现场。层层 伏笔,惊天逆转;人性对决,世相人心;善恶抉择,生 死较量。具有多年公安工作经验的作家潜心创作的社会 派悬疑小说。 导语 具有多年公安工作经验的作家潜心创作的社会派悬疑小说。 既深谙社会派推理之道,又突破了类型文学的传统范式,寻回文学的本源,指向宇宙神秘而深不可测的人心。——文学评论家、《科幻世界》副总编 姚海军 作品可读性与现实关怀兼备,是继谍战小说大师麦家之后,又一位把类型文学和严肃文学完美结合的新锐小说家。——一位读者 真相存于人心,不会随风而逝。炽烈而冷峻的西塘埂连环疑案。 拍案叫绝的案情推理,惊悚屏息的追凶现场。抽丝剥茧,面具背后仍有面具,案件惊天逆转。 层层伏笔,惊天逆转;人性对决,世相人心;善恶抉择,生死较量。 精彩页 一 告 别 1 河水噙住河床,吞咽着泥沙,向东流去。 有的河段,水面宽阔,草木茂盛,弥漫着轻纱样的薄雾;有的河段,水流会形成大漏斗状的漩涡,路过的漂浮物统统被它囫囵 吞掉。 这条河在不同河段,当地居民对它的称谓不尽相同,老河、后河、南河都是它。地图上叫洪河,与淮河相汇。 带着潮湿的风,带着腥鲜的水土,带着未知的希望,大河心无旁骛,穿越森林,绕过伏牛山的余脉,继续向前。 流经蚌城那块广袤的平原时,它的脚步放缓。 堤岸两边人们忙着冬播,这一年的麦子比往年种得早,他们急等青苗出土,好多得些补偿。这是他们当前的头等大事,而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才不关心这个。 此刻,最后一拨迁徙的白鹭在天空盘旋,英子、邓光和晶晶说笑着在那座挂有“危桥”警示牌的桥上等人,没有谁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下午。 他们不知道危桥很快会被炸掉,新的大桥将建起来。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村庄很快将在地图上消失,大湾新区将成为蚌城耀眼的 新城。 报纸和电视台鼓捣得有一阵子了,据说这是蚌城最大的地产开发项目。 大湾新区拆迁办已经成立,他们的担子很重,既要满足群众利益诉求,又要摆平违法违章建筑。他们拍着胸脯向上头保证,决不给市里添麻烦。 决不。 大湾新区被大河湾包围,是块风水宝地,许多人满怀憧憬。 大河湾处,河道变窄,水流湍急,白浪激溅,拍出哗哗的水声。 水流带动气流,形成呼呼的河风。河风裹挟着水烟翻过大堤,舔舐着阴郁天空下那行将逝去的村庄。 洪河从此由蚌城的“护城河”变成“内河”,两条河(另一条是清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两条主干大道贯通南北,蚌城由此形成大“井”字形的城市格局。过不了几年,人们将忘记这些村庄,忘记这块古老的庄稼地,还有那座骨头皴裂的危桥。 桥墩霉黑,布满虫洞的危桥。 废弃的危桥。 他们仨就在那座危桥上等另一个年轻人。 离河湾不远,有片沼泽地,是旧河道形成的,它将被改造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从丑小鸭变成金凤凰;湾区内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拆迁的村庄已经敲定。 这些事儿的风声天生是给人走漏的。 早在他们敲定之前,村子里便竞相扩建房舍,家家户户做起“拆迁拆迁,一步登天”的梦。 早在他们敲定之前,地产商便着手抢地了。五行上说“火生土,土生金”,火怎么生土他们不知道,但土生金他们知道那一点不假。等着瞧吧,他们有能耐把房价炒到天上;银行要分一杯羹,非法集资团伙不会缺席,主管事的家伙会插上一杠子,街头的打手混混们也将在关键的时候派上用场。 大河在拐弯之后,慢慢调回方向,划出一个不对称的大S形再次向东流去。而这片土地像日出日落一样平凡的命运永远结 束了。 2 英子是第一个来到危桥的。 通常在星期天下午,英子会先到父亲的修理铺,戴上那种加密的棉纱线手套,帮一会儿忙。都是些琐碎的事,给父亲找一把八英寸的活口扳手、及时拿着一颗螺丝钉而不必让父亲用牙叼着、打开电源给轮胎充气、把未用完的焊条放到盒子里,或者往父亲那个被茶碱蚀成褐色的七百五十毫升的塑料太空杯里倒满开水,诸如此类。母亲忙于家务,还要管理田间的庄稼。哥哥好吃懒做又爱面子,他不止一次对她说,父亲灰头土脸的修理铺常常让他在朋友面前难堪。英子喜欢各种形状的金属配件以及混合着机械润滑油的那种味道。她曾经考虑过她将来也许会成为一名机修专家。帮一阵儿忙,英子再赶去几里外的公交站台,坐上公交车进城上学。 但是近来不一样了,修理铺的生意越来越冷清。人们不再关心他们的农用机车有没有毛病、要不要修一修,至少眼下它们已无用武之地。父亲也开始不待见他的老本行,五金工具胡乱丢放一地,补胎胶片用完了也不进货,有时候干脆关门睡大觉。 修理铺就在胡同口对面的大路边上,英子出来的时候看见父亲正修理一辆自行车,头发蓬松着,额角上有一道墨色的机油灰。 父亲脸上总有一道机油灰,不在额角,便在下巴,或者在脸颊上。那样子很像刚刚被洗劫过。 “今天需要帮忙吗,爸?”英子问道。 “没什么活儿,去上学吧。”父亲抬头看看女儿,又说,“今天去恁早。” “我和晶晶约好了的。”英子说。 “路上小心点。”父亲又埋头工作了。 英子只说了一半,因为约好了的还有邓光和程凯。她走出村子没有发现他们俩的踪影。她和程凯家一条胡同,前后隔一户,在西塘埂东头;邓光家在西塘埂西头。她不知道他们俩是不是出发了,她更不知道西塘埂村将要发生的事。 在英子的一生中,她常常回忆起拆迁之前的西塘,童年的西塘,初恋中的西塘。在回忆中她也会看看这天下午的天空——初冬阴冷的暮云笼罩着村庄,她背上书包去上学,父亲告诉她路上小心点。她也终将看透西塘的那些人和事。 第二个到达危桥的是邓光。 他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