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胶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玉兰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书稿是一部以阿胶作为背景线索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阿娇的女人,出生于旧社会一个郎中家庭,父亲会用阿胶治病。阿娇就在这样一户普通的家庭中,经历缠脚、上学、嫁人,其间,穿插了一些关于阿胶的口耳相传下来的故事以及一些古籍中的典故和阿胶的工艺手法。
小说中后段开始,则聚焦于开办黄河阿胶厂,中间克服各种困难,厂子甚至一度开不下去,在经过努力后终于获得新生。
作者简介
刘玉兰,女,1970年入伍,1977年调至国家科委(现科学技术部)工作直到2012年退休。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原巡视员,科技部诚信办公室原副主任,先后在科技部办公厅、工业司、高新司、计划司、重大办等部门任副处长、处长、副巡视员、巡视员。参与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的管理工作。现任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荣获全国妇联颁发的“巾帼标兵”光荣称号。
2003年至2006年,任山东聊城市副市长期间,启动了聊城科技特派员工作。目前仍有2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使一批科技特派员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在聊城期间支持帮助一大批科技型的企业走向发展壮大之路,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金钥匙和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婚姻无奈情也真
第二章 苦涩婚姻
第三章 书为今用不为藏
第四章 黄河阿胶传美名
第五章 春风传佳音
第六章 黄河阿胶蒙难
第七章 坎坷的幸福
第八章 支前当模范
第九章 苦乐相伴
第十章 藏书终见天日
第十一章 阿娇的使命
第十二章 时代的步伐
第十三章 曹天贵的新婚生活
第十四章 后继有人
第十五章 阿胶发展走上快车道
尾声 曹天贵魂归故里
鸣谢和说明
序言
刘玉兰同志是科技战线
的老兵,从国家组建科委(
现科技部)开始,她就在科
委工作,截至目前,时间已
接近50年,称她为科技老兵
是不夸张的。我自1995年
到科技部工作就跟玉兰同志
认识并共事,至今也有27年
,是老同事,也是老朋友。
玉兰同志工作踏实认真、细
心严谨、为人热情,她无论
做什么事情,都是雷厉风行
、坚忍不拔,这与她那军人
气质和山东人性格是分不开
的;科技部同事无论大小都
称她为“老大姐”,可见她是
很有人缘的人。所以她邀请
我为她的新作《阿胶传奇》
写前言,我是欣然接受的。
玉兰同志曾在科技部多
个重要岗位上有过锻炼,在
工业司、高新司、863联办
、火炬办等业务部门都工作
过,正是有了这些部门和岗
位的多年工作经历,使得她
对科技工作有更加独到的见
解,对高新技术、创新培育
、成果转化、产业扶持等有
更加深入的思考,相信这是
她在山东聊城挂职锻炼期间
,推动当地科技工作取得重
要进展的最大力量源泉和底
气。据我了解,玉兰同志在
聊城工作期间做了很多扎实
的工作。工业上,她通过引
入大批专家和人才,推动了
中通客车和时风农用车在新
能源汽车方面取得进展;农
业上推动科技特派员下基层
,聘请山东省内外2000多
名涉农科技专家深入农业一
线,为农民解决实际生产困
难,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等。
与此同时,她还大力扶持当
地阿胶产业的发展,使其从
籍籍无名发展成为靓丽名片
。也正是此因由,使她近20
年都在关注阿胶产业的发展
,这也成为她撰写本书的缘
起。
我一直认为,中国中医
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积聚
了中国人民数千年的智慧。
我无论在国内外任何一个医
药卫生会议上,都不会忘记
为我们国家中医药摇旗呐喊
。中国正是有了中医中药,
才有了人民的健康,才有了
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的历
史,它的-贡献是居功至伟
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
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
西医西药相比,我国中医中
药在工业化、产业化、向全
世界推广上还有不少的路要
走,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实
现突破。看了玉兰同志的新
作,我以为,山东的阿胶产
业做了探路者,摸索了一条
中医药工业化的路径,这是
我国中医药走上现代化的重
要尝试,也是我国中医药探
索与世界医药接轨的一个缩
影。在这方面,玉兰同志在
聊城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阿胶是我国中药特有产
品,至今已有超过2000年
的历史,玉兰同志在书中做
了全面的介绍。这本书以聊
城阿胶产业的发展与变革为
脉络,以各个重要发展阶段
为主要情节,讲述了一个阿
胶人家的故事,娓娓道来,
引人入胜,看了让人颇有启
发。我以为,书中内容反映
的不仅是阿胶的发展,也是
中国中医药力求走向世界的
豪迈故事。
上千年的古方阿胶,充
分借助现代科学知识的力量
,从开始用大锅熬制到全部
实现自动化生产,从产学研
合作、标准化生产再到知识
产权保护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不仅实现自身的跃迁,也
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
魅力,让人眼前一亮。我始
终认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中医药只要插上科技
的翅膀,就有可能实现更高
的腾飞。
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了新
的伟大征程,这离不开亿万
人民合力同心,更需要千千
万万有格局、有情怀、有能
力的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奋
发有为。我衷心希望,像玉
兰同志这样将一生热情都奉
献给科技事业的科技工作者
越来越多,像阿胶这样的励
志故事,像阿胶这样的蓬勃
产业越来越多,唯有如此,
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才更有
希望。
见微知著,落叶知秋。
我希望,读了玉兰同志这本
新书的朋友们,都能在书中
的小故事里洞见一个大世界
,看到一个大未来,实现一
个大梦想。
徐冠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
科技部原部长、第十一届全
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
员会主任
导语
一场与阿胶的百年不解之缘,一部与命运抗争的女性传奇。
小说时间跨度从一九二几年到新中国,再到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新时期,将一个女人和她一家与阿胶一个世纪以来难解的缘分以及一路走过和发展的风尘刻画得生动而沧桑。
精彩页
第一章 婚姻无奈情也真
第一节保险柜里有秘密
2007年的8月3日,从山东东阿县走出来的将军曹天贵,在301医院的高干病房里结束了他光辉传奇的人生。他去世后留下的唯一财产,是一个老式的铁皮保险柜,这个老式的保险柜成了全家人争论不休、猜疑不断的焦点。这里包括前妻的儿子,现在的妻子林爽英及她的几个子女。
保险柜里一定有值钱的稀罕物件!
要不就是古文物?喜欢古文物的四女儿是这样认为的。
要不就是稀罕精巧的手枪……警卫员这样想却不敢作声。老将军一生爱枪如命。
一定是爸爸一辈子存的私房钱!
二女儿和三女儿默契地交换着眼神。
因为孩子们都知道老爷子一辈子喜欢捣鼓点收藏,还有的孩子说亲眼看见他们父亲偷偷把玩过玉石或者翡翠等物件,也有的孩子说是打仗时缴获的手枪,总之说得有鼻子有眼。于是家里人决定,高价请个开锁的人来家里,当着全家和秘书的面,把保险柜打开。
追悼会开完后,他们就悄悄地从街上请来一个开保险柜锁的老师傅,经过开锁的师傅连撬带砸,保险柜终于被弄开了。当这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式保险柜被打开后,在场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才好。曹天贵的六个儿女和现在的妻子,呈现出的是满脸的尴尬和无奈,特别是曹天贵的妻子林爽英,蜡黄的脸上露出了委屈和伤感。六个儿女中,有的嗤之以鼻,有的不屑一顾,还有的仿佛被愚弄了一般现出气愤的表情。
74岁的林爽英心里五味杂陈,她用双手捂着脸,呜呜咽咽地哭个不停,泪水顺着指缝滴滴答答地掉在木质盼地板上……大家围过来有的叫妈,有的叫阿姨,劝说林爽英要节哀顺变,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住地宽慰着她。
保险柜里既不是大家原先猜想的值钱的古玩字画,也不是玉器黄金存折,更不是一个老军人挚爱一生的手枪,而是12双样式各异的精细的手工制布鞋。
其中有单鞋有棉鞋,样式各异,有尖口的、圆口的、方口的,还有一双只有在古装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像古董一样的牛鼻子铲鞋。每双鞋的鞋口、鞋面、鞋帮、鞋底,做工都极其精细考究,每一双鞋简直就像一件特殊的工艺品。这么多双男人的鞋不像用来穿的,而像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每双鞋里的鞋垫更像精美绝伦的展览绣样。十二双鞋垫全部是绣制而成,有的绣的是花鸟鱼虫,有的绣的是风花雪月,还有一副鞋垫绣的是一对安详的鸳鸯,它们那悠然自得的样子仿佛游在水中一样,真有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味道。那针脚大小匀称、纹路漂亮,都是用七彩丝线绣制出的精美图案,熠熠生辉。
这些精美的女红只有曹建龙认识,这些都应该出自他娘黄阿娇之手,依稀记得他小的时候,穿戴的小衣服、小鞋子、小帽子上,好像也有过类似的图案。曹建龙在看到这些鞋和鞋垫的一刹那,对父亲抛弃自己和母亲,贪图荣华富贵,让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一生的怨恨都忽然烟消云散了。老爷子一辈子都把这些鞋和鞋垫当作心肝宝贝一样地藏在保险柜里,这份情意是何等的纯真、何等的无价,他对母亲的真情全都在不言之中。
在曹建龙的眼里,这些色彩斑斓的绣着图案的鞋垫,构思起来颇费心思。那可是母亲用滚烫的针线,用缠绵悱恻的情感制作的厚重的作品。老父亲用特殊的方式来珍藏母亲的真情,用保险柜一直保留下来了。经过南征北战,经过解放西藏,经过腥风血雨的朝鲜战场,曹建龙的心底在流泪在颤抖,他真想双膝跪地对天高喊,爹啊!儿子今后不再怨您恨您,您对得起我娘也对得起我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