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梵高奶奶的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江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乡村老妇人,七十多岁才开始画画,被人们称为“梵高奶奶”,一次香港个人画展;两次被请上“鲁豫有约”;无数媒体纷纷报道,艺术家陈丹青诚挚推荐。法国著名摄影师鲁本、台湾马英九等名流分别收藏了她的画作。本书收录全部梵高奶奶的代表画作。本书的作者就是梵高奶奶常秀峰的儿子江华。儿子写下了梵高奶奶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讲述了梵高奶奶对乡村的荷花、向日葵、老房子、动物,乡村的日日夜夜、四季轮回的情感和怀念,文风温暖,和梵高奶奶的画作结合得恰到好处。书中还讲述了梵高奶奶来到广州之后的一系列日常生活的趣事。书的装帧设计,由“世界最美的书”的获得者、著名设计师朱赢椿亲自操刀。这也是朱赢椿在《不裁》、《蚁呓》等之后的最新设计力作,将参加2010年莱比锡国际最美丽图书的评选。

内容推荐

一部温情之书。一颗清澈干净的心。在她的画里,色彩就是感情,线条勾勒的全是记忆。她70多才开始绘画,却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农村的梵高”。一次香港个人画展,两次被请上“鲁豫有约”。法国著名摄影师鲁斯本,台湾马英九先生分别收藏了她的画作。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香港文汇报,苹果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凤凰卫视、香港TVB等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梵高奶奶和她的奇迹。

梵高奶奶,一位来自河南方城县的老太太。

在她晚年的一天,突然拿起画笔,创作出了百余幅画,其率性而为、真实朴拙的风格勾起了都市人的乡愁。

人们惊叹于她的天赋,称呼她为“中国农村的梵高”,或亲昵地称为“梵高奶奶”。

国内数十家报纸、广播和电视,港台、新加坡、北美,以及欧洲的媒体纷纷报道了梵高奶奶和她奇迹一般的画作。而梵高奶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人关注她和她的画。在一个门前开满紫金花的住宅里,她仍然用画笔安静地记录下对往事的回忆。

她用画笔回忆往事和乡村,回忆她的花草,她的动物,她的老房子,她的田埂,她的果树,她的土地。

这些灿烂的色彩感动过无数人,也许会触及到你内心柔软的那一部分。

梵高奶奶。记得这些画,就会记得一个母亲,一个乡村女人。

画,人,回忆和美好的乡村都在流逝中。

目录

画之初

阳台上的美好时光

用画笔记录下往事

她的画,她的乡村生活史

缝补乡村景观的裁缝

还原真实

生命的光,有偶然组成

有种颜色,让心灵回家

田野里的父亲母亲

啊!欢雪

斗地主

草莓里的阳光

野百合也有春天

乡荷

夏天的荷花

荷花的曲与直

秋天的记忆

花好害

乡下的菊花枕头和广州的鲜花

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

母亲在广州的时间表

秋天的落叶

在城里劳动

窗房窗外的邻居

心里不舒服,活着就不舒服

老家影像

忽略眼前的亲

有空来坐坐哦!

回家吧,至少那里有你们的姑娘

“钱不是我拿的”

认真“过家家”

泥土里有人的味道

回家写生

画不出来的东西

母亲的圆明园

香港和紫荆

来自香港媒体的问题

刘三姐的粉丝

不怕飞机掉,我拉着扶手呢

火车咋装到地下的?

不上班咋挣钱

错人乌鸡和皮蛋

“艺术牛仔裤”

坐出租车

“母亲不会偷渡”

吃药

学外国英语,和养牛一样重要

废品处理“所有权”

奶奶“无齿”

“洗发水饮料”

“就是飘柔”

摩丝的神奇

快点“死”,“死”完就出去玩!

茄子能不能当“国菜”?

稿费与种地

五个女孩随便挑个结婚吧

翻译!翻译!再翻译!

得病能让人聪明吗?

稿费与成名

漂亮妞儿陈鲁豫

艺术真理

接见粉丝

街头电视秀

这个社会真“妖气”

来自家乡的讨画者

名声的愉悦

随风而逝的雪

我的捐助

鲁斯本与《石榴树》

怀念老伴

母亲的眼睛

月亮,是我夜里的灯

那不可改变的

后记:太阳照常升起

试读章节

野百合也有春天

我是长大进城后,才知道老家山谷溪潭边的花儿是野百合,当然,我是从城市的百合的样子,看出来它们是亲戚的。

乡村的野百合没有什么浓烈的香气,只是在山谷里很朴素地开着,很难把她和城市里的百合相提并论。

妈妈在广州,看到了这些城市的百合花,和我谈起了乡村的野百合,就画了一幅百合花,简单、粗糙,就像野百合一样自然率性。

城市里的百合没有四季,乡下的野百合却有春天。

她们和春天众多的野花、田野里的菜花、桃花、李花一样,谁也不是春天的老大。她们让乡野的春天杂糅着各自的清纯或妖艳,把乡野打扮得迷人。

可惜,野百合早已不再,让位给环境破坏后疯长在山谷里的荆棘。

没有了野花,没有了森林,没有了溪水,没有了人。

山河仍在,野百合的春天就此被母亲记忆下来。山河空留着野百合的回忆。

乡荷(常秀峰口述)

说到荷花,这事可真得说远了。

我的家呀,有山有水,在北方的山区,这可是老天爷的赐与。

我年轻时候,家门前的小河就是所有女人的洗衣机,河边有一个很老的皂荚树,顺手摘下来就当洗衣粉了。旁边是一个好大的竹林,我可不喜欢它,因为我家的老母鸡,经常不下蛋,等孩子他爹忍不过气想宰它的时候,却看见它富态地摇摆着回家了。人家老母鸡,领了一群小鸡回来了!

这个母鸡把鸡蛋下到竹林里,偷偷地养“小孩”。当时我就想啊,村庄里到处有黄鼠狼,怎么没有把它的蛋给吃了呢?

对了。咱还是说荷花。村里有一个水塘。种满了莲,春天过了之后,满满一池塘的荷花。

你想,当时谁也不会说这有多美。那个时候穷,人们想的都是怎么让晚上睡觉前,肚子不饿着。我这个当妈的,总要在做饭的时候,掂量一下,蒸几个红薯,下多少玉米楂。

一年四季,莲池里的花和叶子也变化着,真的像人一样,由小变老。

我的画里,也是这个意思。有老的荷花荷叶,也有嫩的荷花荷叶。

我画画,和人家画家不一样,什么都不会,在广州孩子家里,什么都用,蜡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甚至家里装修的涂料我都用上了,对了,还有牙签呢。

如果你看到一些画,有一些细密的或是粗的纹路,就是牙签弄出来的。

人呢,不懂的时候,就胆大一些,就能做一些很厉害的事情。懂得多了,就多了门槛。年轻人,趁着自己胆子大,多做点不靠谱的事,大人们可能会生气,但是不会把你们责怪到死的。

我们老人家也许不乐意看到你们走弯路,但真的走上了弯路,弯路也许值得:你看看,藕在泥土里,不也是曲曲折折地顶一朵莲花和几个荷叶出来吗?

夏天的荷花

小时候,溪流总是漫到低洼的田地里,久了就形成了水塘。

当时生产队就在里面种了莲藕,夏天的时候,开了许多荷花;平时蜻蜓就在这里安家吃小虫子,等蜻蜓飞起来,大人小孩子都知道大雨要来了。

母亲总是回忆起这个池塘,但是我小时候,很厌恶池塘,因为总是散发着一股臭臭的味道,以至于有段时间,我拒绝吃莲藕。

母亲画了一幅幅的荷花,秋天的冬天的夏天的都有,我能从她的画上,摸到清凉的水珠。

我有一个敬仰的老师,总想送点什么礼物给她。我请求母亲画一幅画送给她。因为在家里经常和朋友提到这位老师,我母亲就说,就给她荷花吧。大概几个月之后,画画成了。

老师惊讶地静立在画前,说:“你母亲为什么要送我荷花?”

我把这句话原样照搬问我母亲,你为什么要送她荷花?

母亲说:“你们经常说到她,我估摸着她喜欢莲菜花,这个人很干净,也正直。”

我几乎无语,在我们海阔天空地胡扯时,母亲的耳朵和心思,从来没有漏过我们所谈的事儿和人。

荷花的曲与直

中通者有一,为荷叶之秆;外直者有二,竹荷贯之。

这是世界上最干净、最朴素、最高贵的花了。它们如盖如伞的叶子,从来不留恋任何一滴水珠,它们以自己的叶面,将零散的水,聚成珍珠一样的水滴。

干净的人间尤物。这是母亲画的最精致的东西。在几幅画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藕上的泥土——世间万物,总是有如此刚直清洁的生命在污浊中存在。

秋天的记忆(常秀峰口述)

秋天来了。老家的秋天很冷。

我的手这两年都没有冻裂。广州的空气不干净,但是这里阳光好,温度好,适合老年人生活。在老家的时候,每年从秋天开始,手不停地劳动,不能像城里人戴上厚厚的、贵重的手套保护,于是年年都冻出许多口子来。

儿子有时候和朋友说,家乡的秋天充满了金黄。接着就炫耀我画的秋天的那些树和田野。按照孩子的话,就是,这些都是一年的太阳,到秋天里集中到庄稼地里的太阳色。

孩子进了城,说话就不靠谱。他怎么不想想,自己几岁的时候就上山砍柴。去摘猪草,劳累得坐在山边大哭呢。孩子在八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父亲从山上砍伐了一棵直直的柔韧的树,给他做了一副扁担——这样他就可以在放学的时候往山地里挑挑农家肥,按照一堆一堆的算工分。我的二儿子瘦弱得很,因此一样大的孩子,人家可以挣到二分工分,他只能挣一分。

……

P34-41

序言

我的母亲,梵高奶奶

文/江华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猜也许是这本书的某种东西吸引了你,你开始在某个地方读它。

此刻,你看看天空,感觉一下身边风的温度——不论是春夏秋冬。如果你的父母不在你的城市,那么我希望你回家的时候,把顺手发信息和段子的时间,留出来,给他们打个电话,因为你知道,那个地方的气候和温度,一定和你这里的不同。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和这本书的作者以及主角有关。

她是我母亲。

母亲现在七十多岁了,你可以称呼她为奶奶、外婆,或者是阿姨。不过,因为她那些简单的画,她现在有个了雅号,叫“梵高奶奶”。

我很愿意我和母亲,能够通过这本书,和你以及你的家人交流,换句北方的话说,叫说说闲话。

这本书要向你的父母问好,并恳求你,能够在你空闲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爹娘。大多数的孩子现在都不在父母身边,这个社会把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生活给活生生的撕裂了,这种亲情的撕裂麻木而不会疼痛。孩子们永远不知道母亲生下自己的疼痛。

这个世界的生命,是由母亲的疼痛开始的,本来也应该以爱结束——可是现在的人生都如电脑游戏一样,有多种的结局。这令人不安。

用一本书来描述一个人的一生是困难的。芸芸众生之中,普通人的生命太过相似,时间和空间将一个妇人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山沟里度过一生。

一个农村妇女不过是侍夫、养子、度日、生存,度过一生而已,母亲的故事在每天重复,了无生趣。农村人没有城市的人生活丰富,他们中的大多数直接和世界交流的方式,并不是语言,而是眼神和动作。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和母亲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总是沉默地在田野里劳作,很少看到神经质的唠叨。

而城里人,上帝把语言的功能更多地分配给他们。我很纳闷,母亲告诉我,我小时候是一个木呆呆的小孩,能够坐在某个农舍下的石头上,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发愣,怎么到了城市,就变成了一个以说话和文字为生的职业人了呢?

母亲的一生可以这样描述:1949年以前的年轻女孩,1949年之后的女人,农村妇女,生了六个孩子,没有一个夭折。

她养大的孩子们,打工的打工,进城的进城,有家庭矛盾爆发仍然爆发。人命不同,母亲的最大感受,只好叹气认命。

不幸的是,她的老伴早逝几年,然后她就变老了。

谁会说这样的人生值得回忆和记录呢?

说实话,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总是和自己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我,父亲去世了五年了,难道我真的在心底里就时时刻刻记着他?按道理说,他才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可是我关注的是什么?也许这种忘本就是无法责怪的事情,换句罪恶无比的比喻:我们吃了美好的蛋,是不会感谢母鸡的。

所以,也只有自己有了孩子,才会知道了自己逐渐遗忘的童年模样;只有永失亲爱的人,追悔莫及时,自我谴责才会日渐强烈。

许多年以前,我并不认为母亲的一生是值得书写和记录的。但现在我改变了想法,正因为母亲是一个普通得转瞬即逝的人,才应该用一本书留存下她的身影。

这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里面的亲和爱会多点。

母亲竟然会画画,这的确是一个神奇的事情。像母亲那样的人何止她一个?也许在你们的母亲那里,也许正藏着一个所有人奉为天才般的才能,它等待着你发现。

母亲就是伟大的,只要你学会欣赏。

凡事,皆有可能。

母亲不认识字和不会画画的先天优势,造就了她只能通过稚拙的画来回忆以及记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独特的东西。她这些纯朴、发乎自然之心的画,是独一无二的。

谨以此书,献给天下生养我们的父母们。

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制造者,是我们的骄傲,是指引我们走路和生存的神。

我尊敬所有的神,包括我们的父母。

后记

太阳照常升起

母亲在广州居住了五个年头。这五个年头,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她了。喋喋不休地对亲朋好友讲述老人的故事,总是可以让我成为派对或饭桌上的中心。但是往往以得到嘲笑而告终:你有一个著名的老妈,你是什么?

是的,我是什么?

我几乎不敢说自己是个孝子。几年来,由于许多琐事,和母亲大吵大闹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同事方三文说,他看了一本外国小说叫《不存在的女儿》,他讲述书的故事时,我心里顿生了一股寒意——做儿女的,其实就是最伤害父母心的人。我何尝不是如此。

我怎么能够知道,母亲的心里就没有悲伤?

我总是不期然地、惯性地逼迫母亲,服从城市人的生活规矩,而实际上,母亲长久的习惯,这些只能让她觉得,儿子在嫌弃她,觉得她不中用。

但是母亲照样小心翼翼地看着我的脸色,认真地打扫着家里,让家里一尘不染。我甚至在想,万一哪天母亲离开我回家乡,我的心里,或者是我的生活里,会失落掉巨大的一块。我说过一句话,人哪,总是忽略掉眼前的亲。

几乎没有人看到母亲是如何打扫卫生的,这么多年来,我总是看到早起的她,坐在木地板上,用废弃的洗脸毛巾,一点点地擦着地板,光可鉴人。正是因为母亲,让我们两口子和女儿,可以整天光着脚丫子在屋子里跑来跑去,甚至直接跳到床上睡觉,干净的床单上也不会留下灰尘。

母亲的年岁增大,记性也如树叶一样,开始片片凋落。忘记关窗户,蚊子就飞了进来;暴雨和台风来的时候,雨水就洗涤了一通家里的家什。

她的日程精确得就如原子钟,每天就是如此这般、力所能及地在广州的家里捌饬着。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她就坐在阳台,年复一年,回忆着她的家乡。

2008年,我们买了油画的颜料和画布,妻子简单地教了她怎么调和颜色,然后找了些西方油画,她临摹了一次之后,开始了其绘画工具的转变。

不能不承认母亲的聪慧,她调和的颜色,几乎没有和自然界的颜色走样的。

我告诉她,油画可以保存上百年。她照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惊讶:

咦!

母亲的画,被我制作成七册手工书送给亲人;香港出了一本义卖的画册;作家赵瑜先生的书《小忧伤》交给出版社的时候,他决定用我母亲的画配他的文字,我看了他的文字,非常贴切母亲的画,都是自然之心的流露。赵瑜先生认真地在书的封面上印上了“赵瑜著常秀峰 图”,足见对老人的尊重。

现在,上海世代文化和中信出版社马上就要出版母亲的书了,我的文字,其实连她画儿里的绿叶都算不上。

我希望能够让这本书挣点钱,至少让母亲知道,知识和智慧,就是财富,她这个农村老太太,能遇到这个百花齐放、人们能够识别真假和好坏的时代,也是一个福气。

话说回来,朋友们的嘲笑其实也是羡慕,当然我也可以反击他们:向我学习吧,照顾好自己的老人。

有时候我也会很恶毒地说:“你多长时间没有给爹娘打电话了?”

遇到这个情况,朋友们一般都是沉默后老实地回答我。

一般他们总是在散场之后,会给我发一个信息说:“我刚给我娘电话了。”

我不担心,太阳会照常升起,任何一代的孩子都是会孝敬自己父母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书评(媒体评论)

梵高奶奶和我一样,都不是用机器和笔展示艺术,而是在用心。

——斯鲁本(法国著名摄影家,收藏了梵高奶奶的画作《石榴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25:19